偏执状态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2020-07-14

对偏执状态的鉴别诊断,常常要除外器质性精神障碍(如内分泌疾病、脑退行性病变和药源性引起的精神症状)、情感性障碍(如躁狂症的夸大妄想)等。偏执的基本含义:过分的偏重于一边的执着。指自我援引性优势观念或妄想,常见的是关于被害、爱、恨、嫉妒、荣誉、诉讼、夸大。这样的观念或妄想可与器质性精神病、中毒、分裂症有关,或是对应激的反应。下面介绍偏执状态如今进行鉴别诊断?

1、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鉴别,在疾病早期有一定难度。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妄想是奇特和片断的,而且伴发其他分裂症症状。不难与偏执状态鉴别。偏执状态通常缺少schneider一级症状和Bleuler的四“A”型症状。
  2、与情感性障碍的鉴别较为容易,因偏执状态是较持续性的,社会功能保持相对较好。在情感性障碍多为发作性病程,社会功能虽明显受损,但治疗效果良好。
  3、偏执狂和偏执状态均以系统妄想为特征,偏执状态的妄想不如偏执狂系统、固定,妄想内容可因环境变化而变化,预后较好。但在疾病初期难以鉴别。
  值得注意的是要提防更年期类偏执状态。该病起病比较缓慢,病程也较冗长,常迁延数年以上,发病时或病程中常伴有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其临床表现以嫉妒、被害、自罪及疑病等妄想为主,常伴有相应的听幻觉。其妄想内容以较固定,或有系统性,很少泛化。



偏执状态如何进行鉴别诊断相关阅读


中年人如何对待力不从心的现象

进人中年期以后,人的心身衰老进程就己经开始,但由于个体差异,有的四五十岁就变得发白皮皱,老态龙钟了;有的六七十岁也仍然步履轻健,行走如风,精力旺盛不减当年。但无论如何,类似秋天的中年时期,许多人面临着萧瑟老化的现实。无论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上,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例如:有的由于体重增加,人体变得肥胖起来,于是好静怕动,活动减少;有的心理上也知道要加强体育锻炼,但日益加重的情形反而变得越来越不爱活动。又如在精神方面:精力日见减退,记忆力和思维力都感到今不如昔。由于智力上的迟钝,年轻时一天就能完成的工作,中年期就要多用一两天才能完成,而且工作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差。最常见的是事先答应要完成的工作一拖再拖,因为年轻时期可以开夜车加班加点,而此时却做不到了,即使能开夜车,其效率也大不如前。这些都与思维迟缓、创新能力降低有关,是心身趋向衰老的表现。在饮食方面进人中年期以后,由于牙龈萎缩而牙齿功能受到影响,肠胃分泌能力减弱,消化酶分泌减少,从而经常出现消化不良和便秘,使中年人在饮食方面不能随心所欲,不能享受应享的口福。类似上述的能力和欲望的矛盾,在饮食上也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现象。

中年人在生理、心理、性功能、饮食、运动等方面出现的力不从心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进一步加重。因此,面对衰老进程的客观现实,设法减缓这个进程,克服力不从心的状态,便成为中年人永远追求的目标。一般认为,减缓衰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防止便秘。要多吃含纤维的食物,使胃肠道保持通畅。

2、饮食不可过饱,俗话说:保持八分饱,少往医院跑。动物实验证实,“无限度地吃喝将有损健康长寿”。

3、耐寒锻炼。有人调查发现,高寒地区的人寿命长,所以有条件的应进行耐寒锻炼,多游泳,洗冷水浴,多在寒冷中锻炼,尽可能使自己的体温降低。

4、适当节制性欲。中医认为,中年以后注意保精益肾,有利于身体健康。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结扎输精管之后,能使人健壮,并能延长寿命。

5、动静结合,颐养天年。有的人认为生命在于运动,提出登山、跑步、做操、打拳可以长寿;也有人提出生命在于静止,指出多眠、静息、盘坐、打禅可以延年。我们认为,过劳过逸均不利于养生,只有动静结合,“随心所欲”,才是防止早衰的最佳方法。

6、有病及早发现。要经常检查身体,对危险信号保持警惕,有病及早到医院检查治疗,不可无故拖延,以防小病拖大。

7、注意睡眠充足。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并要学会睡眠外的放松训练,以解除大脑疲劳。

总之,中年人一方面要努力地去对抗和减缓衰老,提高自我的心身潜能,减少衰老造成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追求的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凡事要留有余地,从容不迫地去处理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力不从心的出现。

中年人怎样面对特有的心理危机

中年心理危机其实就是指人到中年时,需要面对这一人生阶段特有的问题、变化和挑战。而这些挑战是人到中年必经的阶段与考验,人人都不例外。如果能顺利度过,人生就会进入新的里程;果不能顺利度过,则人生就会受阻,产生混乱感、无能感、空虚感、失落感,妨碍人的发展,影响人的健康,失去人生的意义。一篇题为《中年危机与早逝》的文章,分析了310位艺术家的生平,发现一部分艺术家多40岁前创作力强,40岁后江郎才尽;另一部分艺术家到40岁之后才一鸣惊人,展现其艺术才华。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中年并不等于发展停滞,难以创新,生活重复。人到中年可能是人生又一新起点。关键在于怎样面对中年危机,如何去调适、应对,从而走出危机,开创生机。

首先,要了解和认识中年人将面对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引起什么心理反应,对人生产生什么影响,以便早作准备。

其次,接受生理的变化,关注自身健康,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有意识调整身体,改善饮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再次,学会处理工作的压力。人到中年事业稳定,但一般所负责任也大,常常超时工作,透支体力。如果目标明确,沟通良好、劳逸结合,可以缓解压力。

还有,重视婚姻关系。夫妻间多体谅,满足彼此的需要,分担彼此的重担。子女长大少了牵挂,多余的时间去培养新的兴趣,发展自己,享受人生乐趣,增进婚姻满足感。

最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人到中年时事业、家庭趋于稳定,生活变得平谈,有时易产生倦怠感,缺乏新意。多一些时间反省自己,调适生活,学会拿得起,放得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大胆去进行新的尝试,心态上永远保持年轻。

自恋症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有哪些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产生原因,大致可分为先天遗传和后天不良环境所致两大因素。具体可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遗传因素。双生子调查、寄养子调查及近年来实验室、染色体研究结果揭示,人格障碍与遗传有关。

2、脑发育因素。有些学者认为,人格障碍与脑发育不成熟有关。

3、家庭因素。不良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消极作用。

4、教育因素。幼儿教育对健康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不合理教育可促使异常人格形成。

5、社会制度与文化背景。病态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容易产生大量的病态人格现象。

6、人际影响。即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人际关系影响的好与坏,分别致使人格形成向健康或偏常方向发展。

7、疾病因素。婴幼儿、儿童和少年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炎症、外伤、中毒、癫痫等器质性脑损害,可以导致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主要表现有:

1、不能接受批评。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表现出来)。

2、好指使人。喜欢指使别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到特别的关注。

4、想入非非。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分之想和幻想。

5、过分自信。坚信自己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了解。

6、惟我独尊。认为自己应享受他人所没有的特权。

7、虚荣。渴望长久的关注与赞美。

8、冷漠。缺乏同情心。

9、多嫉妒。有很强的嫉妒心。

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并不可怕,更不要以为治不好了。克服此症,关键在于找准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其途径有:

1、自我教育。“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其知识结构不够健全合理,尤其缺乏必备的心理学常识。当事人应有意识地阅读有关书籍杂志,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努力与他人建立正常人际关系,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逐步克服“自恋型人格障碍”,超越自我,走向实际。

2、创造良好的外在教育环境。对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必要时应该让其置身于特定教育场所。从医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其优点首先,在于能使患者获得集体力量好的方面的“感染”;其次,在正规的教育环境氛围中,使其得到老师的教育和关怀;再次,使其养成正常行为模式,纠正不良行为;最后,在心灵上可减少自傲感或对立情绪,不致流散于社会,成为某种不稳定因素。

3、实行必要的监护。对于自恋倾向严重、有可能危及他人及社会,包括涉及到自身利益保护的患者,应予以监护。监护的方法和形式宜根据其“发作”程度和具体情况而定。

心理疾病是“想不开”吗

为什么心理疾病患者的家属,会认为是患者想不开才得病的?很多患者家属,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他们把普通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划上了等号。认为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一样,都是某些心理因素导致的。其实不然。

心理问题,是指人际关系、婚姻情感、或学习工作等具体的明确的因素,导致的心理的冲突、困惑及不良体验。比如失恋、离异、失业等导致的心理困境都属于心理问题的范围。当事人往往会很苦恼,如果能够改变,大多会主动求助,至少会被动求助,比如在别人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心理因素是心理问题的原因,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而心理疾病的发生,可以有诱发因素,也可以没有。就是说有些心理疾病的发生是完全可以没有诱因的。比如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有位老年的抑郁患者就曾经说过,我现在什么负担都没有,孩子都工作了,也很孝顺,退休工资也很多,我怎么会抑郁呢?其实,抑郁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完全可以是内源性的,与外部环境无关。

就是在机体内部,具体说就是脑内,某些化学物质,比如五羟色胺,它的在某个部位的浓度降低了,人的内心体验和外在表现,就是抑郁。至于这个浓度降低是怎么发生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脑内的某些内分泌变化有关,也可能与季节气候有关,也可能与表达了某些基因有关。但不管怎样,就是在当下的生活环境中找不到可以解释心理疾病的原因。

有时候,也可以找到一些与心理疾病发生有关的因素,但不足以解释为什么会导致心理疾病。比如,这个因素放在很多人身上,都不会导致心理疾病;或者放在以前,对当事人而言,也不会导致心理疾病。但是,此时此地,却诱发了心理疾病。此时的心理因素,不再是心理疾病的原因,而是诱因。与心理疾病没有因果关系。其作用就相当于点燃了的导火索,或扣动的扳机。只是诱发了心理疾病而已。

但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即使家属患有心理疾病了,也不愿意去看病,而总是幻想通过“换个环境”,或让患者“把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等非药物的方法来解决心理疾病。其实,这样反而会贻误治疗时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疾病有用吗?有用!但是,也是有条件的。

比如首先选用药物治疗,在病情部分缓解或基本缓解的时候,进行心理治疗最佳。其他时间段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作用时间有限,疗效肤浅而已。一些常规的心理支持、心理暗示,就基本满足治疗的需要了。当然,如果患者能够喜欢并坚持做长程的精神分析治疗,也是可以的。

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

在孩子早年的心理发展中,与母亲的关系几乎决定着每个人内心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感、亲密感、快乐感和成长动力。而父亲是孩子最初成长和自我认同中重要的伴侣和领路人。

教子之道实在没有一定的良方,有的话,也不是可以盲目跟随。成功的父母亲都知道,要养育下一代,夫妇间经过无数的考验和错误,从错误中学习,又再犯错误,那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如果两个人有商有量,则道路虽苦尤甘。如果因为有困难就把孩子送到老师或专家的手中,就连学习和处理的机会都失掉了。

婚姻失败的夫妇,其实可以一样成功的当父母,只是他们被困在彼此的怨恨中,不但没有尽父母的责任,反而往往让孩子受到无尽的牵连,

事实上,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确对孩子具有无限的影响力。父母能否接纳孩子的无知,给予足够空间让孩子探索自己的道路;要求孩子尽责,却不一定要以自己的榜样为榜样,准则为准则;父母能否不以孩子的成败当作自己的成败,尊重孩子是个有思想有感觉的独立体,并不真的是你们的骨和肉;父母能否学会与孩子做朋友,从孩子身上学习,而不是永远做个训话的老师,以上种种,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基本要求。

偏执 心理

相关资讯

偏执状态患者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对于偏执状态患者的预防,我们要及时发现复发的先兆,及时处理。偏执状态患者的复发是有先...

小儿遗尿怎么心理治疗

小儿遗尿怎么心理治疗:   小儿遗尿,往往孩子会有心理方面的因素,有羞愧、有自卑、有...

什么是偏执性精神病

偏执性精神病是一大组疾病的统称,主要指的就是妄想。偏执性精神病的人往往会有一些不真实...

偏执状态患者的预防与预后

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来自实践,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向前发展。迄今为止,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基...

如何预防身体变形障碍

对于躯体的某个部分的极端不满就是躯体变形障碍(BDD),史称畸形恐怖。 躯体变形障碍...

偏执状态患者如何诊断

患有偏执状态的患者起病多徐缓,主要是妄想的发展。常见的妄想是被害、嫉妒、诉讼、钟情、...

什么是心理治疗

什么是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助人之病为目的,由专业人员有计划实施的人际互动...

思维中断的鉴别诊断

思维中断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

如何检查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特征是一种或多种躯体不适,持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有显着的社会...

偏执状态患者治疗期间忌食哪些食材

对于偏执状态患者要积极治疗,患者需要坚持吃药、树立信心、注重康复期训练、需要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