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疼贴什么膏药好

2020-07-15

肩膀疼贴什么膏药好:
  肩膀疼贴什么膏药需要结合具体病因决定:如果外感风寒引起的肩膀疼可以贴膏药,初期可以贴一些温经散寒的膏药;如果病久以后,可以贴一些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膏药。贴膏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有没有过敏,如果贴上膏药后局部有刺痒疼痛,甚至起小水泡,这时候就要赶紧把膏药揭掉;
  第二,不是所有的肩膀疼痛都适宜贴膏药,比如风湿病引起的肩膀痛就不宜贴膏药,临床上只适用于一些风寒引起的肩周炎;
  第三,贴膏药时间不能太长,因为时间太长以后可能会造成过敏。



肩膀疼贴什么膏药好相关阅读


小肚子疼是为什么

小肚子疼是为什么:
  小肚子指的是盆腔位置,出现下腹部痛的话,要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伴随症状等等综合判断,如果是女性的话出现下腹部痛,通常是由于妇科问题,比如说痛经,急慢性附件炎,卵巢囊肿蒂扭转或者是宫外孕等都需要排除,男性患者的话,比如说急慢性前列腺炎,常常伴有尿频,尿急,腰酸,甚至发热,畏寒等症状。
  下腹部痛也需要排除其他问题,比如说急慢性阑尾炎,可以出现右下腹部疼痛。泌尿系统疾病,比如说一侧的输尿管下段结石可以引起同侧的下腹疼痛。另外,肠道问题也会出现下腹痛现象,比如说直肠,乙状结肠或者降结肠下段的炎症,溃疡或者肿瘤等等,会引起左下腹疼痛。回盲部或者生机场的病变,比如溃疡,肿瘤等,会引起右下腹部疼痛。

小肚子疼痛怎么回事

小肚子疼痛怎么回事:
  小肚子疼也就是下腹部痛。出现下腹部痛的话,要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伴随症状等等综合考虑。如果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的话,可能是受凉或者饮食不当等导致的急性肠胃炎,有脓血便的话,需要排除细菌性痢疾,炎症性肠病比如说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如果有腹胀便秘,腹泻交替等现象,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或者是直肠炎等有关系。
  有尿频尿急尿痛现象,应该是急性膀胱炎,急慢性前列腺炎或者是输尿管下段结石等。女性患者出现下腹痛的话,通常是妇科问题引起的,比如说急慢性附件炎,痛经,甚至是妇科肿瘤等,也需要排除宫外孕,卵巢囊肿蒂扭转等。出现下腹部疼痛的话,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检查,明确诊断以后针对性治疗。

尾骨疼怎么回事

尾骨疼怎么回事:
  尾骨疼最常见的原因还是外伤引起来的。受伤以后尤其是做了一个屁股墩以后,出现骶尾部的疼痛。如果疼痛很明显的病人,我们需要做X光片,排除骨折。骨折的治疗方法一般的我们是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如果有移位可以复位。没有移位的病人我们对症处理就可以。一个是可以给病人做一个比较厚的海绵垫,中间掏空,它的目的就是在座位的时候防止尾骨尖受到刺激,有利于骨骨折的恢复。药物治疗,早期非甾体类的消炎镇痛药扶他林或芬必得,对疼痛改善会有帮助。
  中药我们一般会用一些活血止痛的中药口服或外用。我们常用的比如七厘胶囊,好的快,或者伤科灵喷剂,对疼痛的改善都会有帮助。还有一部分病人,虽然X光片没有阳性的表现,就是没有骨折,疼痛还是很明显,我们的诊断就是骶尾部的软组织损伤。个别的病人有可能是病史会比较长,疼痛的时间会比较长。治疗的话我们还是保守治疗,使用非甾体类的消炎镇痛药,扶他林或者是芬必得。中药可以用一些活血止痛的中药口服或者是外用,同时还可以用一些活血止痛,温经通络的中药外敷,对疼痛改善也是会有帮助。
  对于疼痛比较顽固的病人,排除骨折或肿瘤的情况以外,我们还可以用局部封闭的治疗,对疼痛改善也是会有帮助。尾骨疼痛比较少见的情况就是骶尾部的肿物,所以对于疼痛病史比较长,疼痛比较明显的病人,有的时候我们需要X光片和骶尾部的磁共振来排除这种情况。

韧带拉伤症状

韧带拉伤症状:
  韧带拉伤的常见的症状,一个是疼痛、肿胀,另一个就是功能活动受限。不同部位的韧带拉伤的症状,也是有一些区别。我们最常见的一个膝关节的韧带损伤,比如说是侧副韧带的损伤,它的压痛点是在膝关节的内侧间隙或者是外侧间隙,它的阳性的体征主要是侧副韧带的牵拉实验是阳性的。比较严重的损伤,有可能还出现交叉韧带的损伤,它的症状就是膝关节严重的肿胀、疼痛以及功能活动受限,它的阳性表现是抽屉试验阳性。对于踝关节来说比较常见的就是内侧韧带和外侧韧带的损伤,走路的时候,踝关节的扭伤可以出现这些损伤。
  内侧韧带的损伤的话,以踝关节的内踝的位置肿胀、压痛为明显,外侧韧带损伤的时候,以踝关节的外踝的位置肿胀、压痛明显,屈伸活动,还有走路都会受到影响。韧带损伤早期的处理一个是制动,减少活动、避免负重和行走。另外症状比较重的,我们建议适当的固定,药物治疗的话,早期可以用一些消炎镇痛的药物,比如扶他林或者是芬必得。中药的话,活血止痛的中药口服和外用。对于症状比较重的病人,我们建议到医院就诊,排除骨折的情况,对症处理。

韧带拉伤该怎么办

韧带拉伤该怎么办:
  韧带损伤的话,我们全身各个关节都可以出现韧带损伤。韧带损伤以后,主要的症状一个是疼痛,局部的疼痛,另外一个是肿胀,还有一个就是对应的关节活动受限。我们早期的处理一个是制动,就是要减少活动,避免关节的负重或者是一些屈伸的活动。另外一个就是,对于症状比较重的,应该适当的固定。症状比较重的可以用石膏或者是绷带外固定。
  急性期的时候,还需要冰敷,我们在韧带损伤以后早期,冰敷对症状改善,防止局部的血肿的进一步的加重会很有帮助。药物治疗的话,早期非甾体类的消炎镇痛药,包括扶他林或者是芬必得口服药物的治疗,对疼痛以及局部肿胀的消退会有帮助。中药的话,我们会用一些活血止痛的中药口服或者是外用,常用的包括七厘胶囊、伤科灵喷剂以及活血止痛膏,都是我们临床上常用的一些药物。
  对于症状比较重的病人的话,我们需要对应X线或者是磁共振的检查,确定韧带有没有断裂这一部分的损伤。有必要的话,我们需要手术治疗或者是石膏或者是绷带的外固定。

头疼怎么缓解

头疼怎么缓解:
  头痛的缓解应该结合病因具体应对:
  第一,外感引起的头疼要祛除外感之邪,比如风寒引起的头疼需要疏散风寒、温经通络进行止痛;湿热引起的头疼应该要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第二,内伤引起的头疼要通过调节脏腑进行止痛,比如肝阳上亢、肝肾阴虚引起的头疼要平肝潜阳进行止痛;痰浊中阻引起的头疼就得祛痰,然后通络止痛。对于缓解疼痛,中成药一般也能够达到止痛效果,比如风热引起的头痛,可以用芎菊上清丸;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可以用正天丸,也可以达到效果。

头疼吃止疼药有用吗

头疼吃止疼药有用吗:
  头疼吃止疼药有一定作用。止疼药临床上主要分以下两种:
  第一,非甾体类的解热镇痛药,比如布洛芬,主要用于风湿类的疾病,在外感的头痛中也可以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会引起一些胃肠道的反应;
  第二,中枢类的止痛药,一般在临床上尤其适用于癌痛的止痛,但是药效只能维持一定的时间,时间一到药效消失后,疼痛仍然又复发,所以用这种药也不是长久之计。临床上要根据头疼的致痛原因然后进行治疗,如果一味的止痛,可能会造成掩盖病情,延误诊断。

中医能治头疼吗

中医能治头疼吗:
  中医能治疗头疼。中医治疗头痛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医典籍《内经》里就记载着“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还记载有“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在伤寒论里也记载有“外感风寒,头痛项强,麻黄汤主之”。
  这说明在古代典籍里都记载着,针灸和中药都能治疗头痛,在临床上,头痛是针灸的一个非常常见的适应证,主要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或者神经性头痛,对于头脑里长肿瘤的头痛,应该分辨清楚,然后进行手术等其他治疗。

手腕疼是怎么回事

手腕疼是怎么回事:
  手腕疼考虑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导致的。
  第一,桡骨远端的腱鞘炎,也叫妈妈手,属于是劳损性的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腕关节的桡侧的疼痛,也就是桡骨远端压痛,握拳尺偏试验呈阳性,握拳尺偏试验的做法是其它四指握住拇指,同时向尺侧偏,可以诱发腕关节桡侧的疼痛;
  第二,三角软骨的损伤。症状表现为腕关节尺侧的疼痛,在屈伸腕关节的时候,可以听到弹响声,压痛点在腕关节的尺侧;
  第三,伸腕肌腱的炎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表现为腕关节背侧疼痛,有时局部会出现肿胀、压痛。一般是急性劳损引起的。手腕疼可采用活血止痛的中成药或者非甾体类的消炎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可缓解症状。

韧带拉伤治疗

韧带拉伤治疗:
  韧带拉伤后,要视患者韧带损伤程度进行不同的治疗。如果症状较轻,可以先采取药物治疗方式,如口服非甾体类的消炎镇痛药,扶他林或者芬必得,可改善疼痛、肿胀的症状。中成药可选择七厘胶囊进行口服,或者用伤科灵喷剂、活血止痛膏外用。对于症状比较重的韧带损伤患者,需要外固定治疗,比如用石膏进行外固定或者绷带进行外固定。
  而如果韧带拉伤较为严重,通过X线或者磁共振检查发现韧带断裂的病人,则需要行切开手术,来修补韧带,防止以后出现慢性的损伤。另外,在韧带拉伤的急性期,可先采用冰敷的方式,来止血、镇痛、消肿,防止肿痛情况进一步加重。并且最好能够及早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止痛药物多,滥用有危害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关节痛、肌肉痛、头痛、牙痛、腰痛、胃痛……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疼痛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会由于长期疼痛而产生心理疾病。也有因治疗不规范导致局部疼痛转化为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症或中枢性疼痛,成为难治的慢性疼痛病。因此疼痛需要规范治疗。

药物治疗是临床的常规治疗方法,如何规范正确使用止痛药,应该厘清如下几个问题。

1、止痛药的分类与选用:

1)第一类精神药和麻醉药:如吗啡、度冷丁、强痛定、芬太尼等。还包括曲马多等人工合成的中枢性止痛药,属于二类精神药品。这类药物对大脑痛觉中枢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可以起到强大的镇痛效果。但是,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必须注意长期使用后导致药物成瘾性。这类药物常用于外伤性剧痛(如严重创伤、烧伤、骨折等)、内脏绞痛(如心绞痛、肾绞痛、胆绞痛时与阿托品合用)、癌症和其他原因的慢性剧痛、手术后疼痛等。

2)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去痛片、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尼美舒利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或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因为前列腺素能够促使神经末梢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病因子的敏感性增加),从而起到镇痛作用。这类药物具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一般对钝痛效果较好,对外伤性剧痛、内脏平滑肌绞痛则无效。常用于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月经痛等。

3)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如消炎痛、炎痛喜康、双氯芬酸钠、罗非昔布、塞来昔布、布洛芬、保泰松等。作用机制同解热镇痛药,因此临床有时将两者归为一类。其作用特点是消炎作用较强,对消除炎症性疼痛效果显著。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疼痛。

4)平滑肌解痉药:如阿托品、颠茄酊、东莨菪碱、普鲁苯辛等。这类药物通过解除平滑肌痉挛,所以可缓解平滑肌痉挛所引起的各种内脏绞痛。常用于胃肠痉挛性疼痛、肾绞痛、胆绞痛等。

5)抗焦虑止痛药。头痛病人常伴焦虑、紧张、不安。紧张性头痛病人由于面部肌肉紧张、收缩使头痛更加严重, 用抗焦虑药物可以使情绪稳定、肌肉放松, 所以也用于头痛的联合用药。代表性药物有安定、舒乐安定、三唑仑等。

 2、止痛药滥用风险

1)成瘾性:第一类精神药和麻醉药品,对于癌痛和长期慢性剧烈疼痛者,很少成瘾。但是对于一般疼痛患者,容易成瘾,停药后会出现戒断症状,表现有精神不振、打哈欠、流泪、流涕、出汗、全身酸痛、失眠、呕吐和腹泄等。即使是长期大量使用去痛片、安定等,也会产生对药物的耐受性和身体依赖性。

2)掩盖病情:有些疼痛,如果未经医生确诊之前,滥用止痛药,虽然暂时疼痛的感觉可以减轻,但有可能掩盖疾病特有的症状,给医生诊断带来困难而贻误病情。如急性腹痛、头痛等。

3)胃黏膜损害。长期或大量服用止痛药,尤其是空腹使用后,可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饱胀、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的可致胃黏膜损害,引起消化性溃疡,严重的可导致胃出血或穿孔。这是非激素类抗炎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的主要不良反应。

4)导致肾功能不全和间质性肾炎。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含有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止痛药,可引起肾乳头坏死及肾间质炎性改变性肾病。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因服用止痛药发生肾毒性作用的报道,其中主要是止痛药抑制了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肾功能不全和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可诱发肾乳头癌、肾盂癌、膀胱癌等。

5)肝脏损害。有报道,在治疗剂量下,能导致10%的患者出现肝脏轻度受损,长期或大量服用扑热息痛可影响肝功能,引起中毒性肝炎。尼美舒利由于存在肝损害,CFDA已经规定12岁以下儿童禁用。

6)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非甾体抗炎止痛药能明显干扰血压,使平均动脉压上升。有报道,服用罗非昔布18个月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相对危险性增加。

7)导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止痛药的过度使用,可减少血液中5-羟色胺的含量,导致神经突触后受体的上调节,从而干扰人体内在的疼痛调节机制。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听力损害、嗜睡、失眠、感觉异常、麻木、幻觉、震颤等。

8)妊娠期的不良反应。非甾体抗炎止痛药被认为是诱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潜在因素;孕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产前、产后和分娩时出血;吲哚美辛可能会引起某些胎儿短肢畸形、阴茎发育不全等。

9)血液系统反应。阿司匹林等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内的形成,使凝血酶原在血中的含量下降;还能影响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使凝血时间延长,凝血功能受影响,长期使用容易引起出血倾向。安乃近、保泰松、消炎痛等可抑制骨髓而引起血细胞减少,甚至导致粒细胞缺乏。

10)过敏反应。有些止痛药会导致过敏反应,临床表现的症状有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譬如阿司匹林所致的过敏性哮喘,这是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环氧化酶之后,堆积的花生四烯酸经另一途径生成了大量的过敏介质所造成的,可伴有荨麻疹或喉头水肿。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所致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

 3、止痛药的规范使用

1)正确选用。依据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强度和,止痛药的药理作用、适应症和不良反应,正确选用镇痛药。遇到患者有疼痛不适症状时,随意使用止痛药,要明确诊断后再使用,既能确保使用止痛药的针对性,又可避免盲目止痛掩盖真正的病症而耽误治疗。

2) 癌症止痛应遵循三阶梯用药原则。一是按患者疼痛的轻、中、重不同程度,给予不同阶梯的药物。一般首先使用非阿片类止痛药,如果所用药物、剂量及用法不能达到止痛效果,可加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果二者合用后仍不能止痛,则可以使用强阿片类药物;二是用药个体化,用药剂量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确定,以无痛为目的,不应对药量限制过严而导致用药不足;三是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变化,及时处理各类药物的副作用,观察评定药物疗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3)交替用药。长期反复使用同一种止痛药物,容易产生耐受性,此时不能依靠增加剂量实现止痛效果,应及时改用其它化学结构类型的止痛药物代替。需要长期用药时,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用药过程中注意检测可能出现的各系统、器官和组织的损害。

4)联合用药。对中、重度疼痛,最好使用两种以上止痛药物,这样可以减少其用量及并发症,增强止痛效果。譬如癌痛治疗,常常会联合用药。

5)灵活掌握不同给药途径。病人因病情或治疗产生严重恶心、呕吐或吞咽困难时,可使用止痛药的肛门栓剂,贴剂,在不降低止痛效果同时,也避免了药物对胃肠、肝脏的损害。严重的疼痛还可以选用针剂,经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

6)关注用药的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可疑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必要时应及时对症给予适当的处理。如果存在下列情况应禁用或慎用止痛药: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和近期胃肠道出血者,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药物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细胞减少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疼痛有可能是心理问题

为什么要讲“痛”的问题呢?因为疼痛实在太普遍了,我想这个世界上的人没有人没有尝试过那种滋味。虽然人们对疼痛的感受很深,但对疼痛的性质却未必能分得清楚。

人们习惯认为:哪儿不舒服那儿就有病。比如:“心口痛、心慌、心跳”,就是心脏病;“胃痛”就必定是“胃病”,等等。事实并非尽然,如失恋、受惊也会心痛、心慌、心跳;生气、紧张也会胃痛、胃胀,吃不下饭。可是由于人们的观念没有改变,等到真的病了,情况就变了。头脑中自觉或不自觉就将心理疾病这一概念忘了。

一方面,大家一心只想诉说自己的病情症状,而有意无意的把精神心理状况掩盖起来。一种是以为自己的精神心理状态与疾病无关;另一种则认为精神心理属于个人或家庭的隐私,不便启齿。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医学教学体制的原因,生物医学与心理医学互相脱节,加上我国心理医学起步较晚,各科医生都只限于本科的专业范围内打圈圈,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躯体局部组织器官上。许多医务工作者,接受的主要是生物医学教育,所以对心理医学不甚了解。即便各种检查手段都查不出问题,也不会注意到患者疾病的心理诱因。这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误诊。

我认为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并非我国患心脏病的比率远远高于心理疾病,而是因为中国的心理疾病都已经变了形,披上了一层“外衣”,大家不认识罢了。

在中国,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只要是“心痛”,肯定就冲着心脏科奔去;只要是胃痛,绝不会到其他科就诊;只要是关节痛,也必定会到“相应”医疗部门就医。这本无可厚非,我只是告诉人们如果您在相关科室看了很久,服了对症的药物,却丝毫没有改善,或者好转的迹象,请反回头想一想患病的因素。

为了这个问题,我多次在电台做节目,阐明疼痛的来龙去脉。将疼痛产生的机理详细、客观做了分析,节目还未结束,热线就已占满,直到结束后半小时,急切需要了解情况的人还不肯下线。

临床工作中,许多心理医生发现心理疾病最容易被误诊的症状就是“疼痛”。由于大众缺乏心理医学常识,认为“哪儿痛,哪儿就有病”,但依此方法治疗却怎么也医不好,以至于有的医务工作者将那些看上去像躯体疾病,实质为心理疾病的怪现象当作“疑难怪病”看待。

由于久治不愈,无法解除苦痛,使相当一部分患者转投社会上的游医、巫医、神医及江湖骗子。他们将心理疾病说成是“鬼神符身”,以假乱真,令患者即家属围着他们的“指挥棒”转,以某取不义之财。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状况呢?

俗话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说,那儿有病,那儿就痛,就不舒服,这是很正常的符合逻辑的规律,也是人们一般的常识。但是,如果调过来反推理,认为那儿痛,就必定那儿有病,那就未必完全正确了。如果有人说“头痛要医脚,脚痛要医头”、“心痛、胃痛,也要医头(大脑)”,那可能有人会说,简直是无稽之谈,一派胡言。

其实,心理疾病种类很多,特别是感知觉障碍类的心理疾病表现奇特,通常那儿痛,病症的根源却不在痛的部位,但由于我们对心理疾病缺乏了解,结果把许多本来应该属于心理疾病的,误作为躯体疾病处理了。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误诊误治。

当患者经过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的病变异常,或经过一段时间相关治疗之后,又没有显著改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有理由从心理疾病方面考虑考虑。

在临床中,经常可以见到那些心痛、胃痛、关节痛的患者,他们被疾病折磨得死去活来,等到真正为他们诊断清楚的时候,却怎么也不愿意承认心理疾病的结果,甚至连医务工作者也会表示怀疑。这是我们对疾病认识不足的表现。

“哪儿痛,不一定哪儿就有病”,感知觉方面的心理疾病,多归属于神经症范畴,以各种形式的躯体不适为主要表现,特别容易产生误解,主要的病症有躯体形式障碍、焦虑症、隐匿性抑郁症等。

疼痛领域的现状是怎样的

疼痛已被当今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其重要性日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对疼痛研究的加深,上世纪40年代国外开始将疼痛从病状升至疾病大类。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中称,全球每天至少有400万人在经受着慢性疼痛的折磨。

据统计,在成年人中,大约30%患有慢性疼痛,约有2/3的门诊病人伴有各种疼痛病症。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的重要性正日益凸现出来。然而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的调查显示,当人体发生疼痛症状时,70%的人都不会到医院去检查治疗,而往往在疼痛袭来,靠自己的常识和意志力同疼痛进行斗争。

然而,有痛忍着不治,是不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的,这个时代即将过去,代之而起的口号应是——“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但长期以来,国内医生关心疾病本身远远重于对病人疼痛感受的关照。只有到了一些严重疾病最后治疗无望时,医生才会注意到病人的疼痛感受,使用吗啡等镇痛剂,但此时的疼痛已经达到或超过人体承受的极限,病人痛苦不堪又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如果起先还可以保持一小时注射一次镇痛剂,随着病情发展也许每过一分钟都需要注射一次。疼痛感的增强,使病人对于疾病的恐慌也随之加强。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类生存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人们对疼痛治疗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疼痛可能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也可能就是疾病的本身,但对患者而言,缓解疼痛有时比治疗原发疾病更重要。

在国外,止痛是病人求医的基本诉求,病人可以忽略病症的严重性,但首先必须获得的体验是不再疼痛,这也被视为基本人权。如果在各种治疗之初就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疼痛的感受,不仅有利于患者解除痛苦,而且对于保持平静乐观的心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有积极的意义。

1979年国际疼痛协会给疼痛所下的定义是“由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害所引起的使人不适的感觉或情感体验”。可见疼痛是主观感觉,涉及到躯体、精神、环境、认知和行为等多种因素,其成因复杂、测量困难,程度很难找到客观指标来衡量。

因此在对疼痛进行测量和评估时,应从疼痛的严重程度、治疗疼痛的缓解状况、患者的精神痛苦及患者对疼痛的感受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只有对疼痛进行了正确的评估,才能对疼痛进行正确的治疗。

近年来,在疼痛性疾病的临床及科研领域中,多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口述分级评分法(VRSs)等来测量疼痛的强度,应用多因素疼痛调查评分法对感觉、情绪和评价等多因素进行调查评定或采用行为评分法、疼痛日记评分法等行为疼痛测定方法,根据疼痛对日常生活和活动的影响来评定疼痛的程度。

随着全世界范围内对疼痛领域的日益关注。近年来我国也在医疗机构中增添了疼痛科这一科室设置。针灸疗法止痛效果明确,尤其是针刺镇痛,起效迅速、疗效确切、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可以避免因频繁用药引起的药源性头痛,是非常好的一种针对疼痛性疾病的治疗手段,应在疼痛科中推广使用。

但目前我国各大医院的疼痛科多由西医麻醉科、神经科或外科的医师组成,很少有针灸专业医师的参与。

委中穴能治疗什么病

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吸热后的上行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

“腰背委中求”之语,出自《四总穴歌》,初录于明代针灸学家徐风编著的《针灸大全》,“腰背委中求”是指凡腰背部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等作用,故马丹阳用于治疗鹤膝风;杨继洲用于治疗丹毒、痈疽;《医宗金鉴》又用于治疗流注。

委中穴可疏通太阳经气,泄脏腑之里热,刺络出血可治伤暑、霍乱、吐泻;清热泻火、引火下行、凉血止血而止鼻衄。点刺拔罐出血,又能泄血分之热邪,清热利湿除风疹;疏阳邪火毒,除血分积热,解毒祛痰疗疔疮、且能舒筋活血痹痛。此外,临床上还常用于治疗下肢痿弱、偏枯、酸楚、肿痛,小腿拘急痉挛等症。

该穴的治病疗法有:针刺法、按摩疗法、增强性活力的指压法、刺血疗法等。

取刺委中穴主要是用于治疗由于跌仆损伤等原因所致的急性腰痛。若因房劳过度、肾虚亏损所致的腰痛绵绵,隐隐作痛等肾虚腰痛,治当补肾培元,不宜点刺本穴出血更虚其脉,正如《类经图翼》所说:“虚者不宜刺,慎之。”

【临床主治】

①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② 腹痛,急性吐泻。

③ 小便不利,遗尿。

④丹毒。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中暑、腰背痛、急性腰扭伤等。

主治腰痛:配肾俞、阳陵泉、腰阳关、志室、太溪;

主治便血:配长强、次髎、上巨虚、承山主治便血。

【针刺或放血操作】

直刺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一般情况下不应当直接选择直刺,虽然委中穴一般较深,但是应当先探查(触摸其搏动),然后可以选择稍稍外移一点后直刺。

位置: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注意事项:

委中穴的委中刺血纯属泻法,临床应用治分虚实寒热,实热证宜取。虚寒证当忌。操作必须熟练轻巧恰到好处。体位多取俯卧位,对于急性腰扭伤或下肢疗毒瘀血疼痛较剧者,或采用站立位。

委中刺血法放血量应视病情而定,一般约l-5毫升,色浓紫者以转红为度。若出血太多或本为血虚之体,可导致气随血脱。另外,误伤腘动脉或腘静脉引起血肿,易致感染,实为针家之戒,临床上不可貌然,对于体质素虚、精血不足、病久体衰、孕妇、贫血、一切虚脱之症和习惯性流产、失血、易于出血的病人禁用。

慢性疼痛或成老年人健康生活第一“杀手”

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相关调查显示,有慢性疼痛经历的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30%,疼痛患者失眠率达27%,社交失能率49%,抑郁发病率60%。可见慢性疼痛对患者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科主任陈卫衡解释道:“慢性疼痛是指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的疼痛综合征,包含疼痛超过损伤愈合所需的一般时间,或疼痛持续复发等。慢性疼痛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

中老年人群成慢性疼痛重点对象

我国老年人慢性疼痛发生率不容乐观,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成人慢性疼痛发病率为40%,而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为65%-80%。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加之慢性疼痛发生率较高,使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不得不面临慢性疼痛所带来的痛苦。因为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不断退化,内分泌和神经调节活动也会出现一定衰退,因此中老年人出现慢性疼痛的概率会相对较大。风湿、关节炎,骨折;胃炎、溃疡病;糖尿病;心绞痛;中风和癌症等许多疾病都可以诱发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发生,其中退行性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导致骨骼肌肉疼痛的病症,很多中老年患者往往承受煎熬的病痛长达几年以上,而且久治不愈,因此,缓解疼痛的治疗手段是最迫切也是最主要的。疼痛管理迫在眉睫预防治疗两手抓

慢性骨骼肌肉疼痛,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同一坐姿较长时间;

2.不要选择过硬或者过软的床板;

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受潮;睡觉前热敷疼痛部位等;

4.从心态上改变对疼痛的想法和认识,用客观的态度来面对并观察疼痛,降低对疼痛的敏感度,避免负面情绪出现,适当转移注意力、调整心态;

5.最后,在出现初期症状的时候就予以重视,及早就医,遵从医嘱及时干预治疗。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科主任陈卫衡提出:“中老年人治疗慢性骨骼肌肉疼痛可以采取‘外用药先行’的方式,比如奇正消痛贴膏,通过湿敷剂型的贴膏,使药物有效成分快速复水溶出,显著增加皮肤渗透性,降低皮肤对药物的屏障,起效更快,有效缓解疼痛。其次通过贴膏中青藏高原特有的重要药用植物——独一味,有效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深层治疗的作用。”

作为困扰70%以上中老年人的慢性疼痛是目前迫在眉睫需要预防重视的问题,建议广大中老年人提高疼痛管理意识,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适当的运动,增强无力的肌肉及活动强直的关节,提高身体的协调性,主动预防慢性疼痛疾病的发生。

肩膀疼 肩膀疼贴什么膏药好 肩膀疼贴那些膏药好

相关资讯

肩膀疼是怎么回事

肩膀疼是怎么回事:   如果病人出现了肩膀部位疼痛的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见于以下几方...

肩膀疼痛什么原因

肩膀疼痛什么原因:   肩膀疼痛可以由颈椎病引起,也可以由肩关节周围炎引起,也叫五十...

肩膀疼是针灸还是按摩

肩膀疼是针灸还是按摩:   对于肩膀疼痛采用针灸还是按摩这要看造成肩膀疼痛的原因,因...

肩膀疼贴那些膏药好

肩膀疼贴那些膏药好:   对于肩膀疼痛,首先要清楚肩膀疼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由...

肩膀疼贴那些膏药好

肩膀疼贴那些膏药好:   对于肩膀疼痛,首先要清楚肩膀疼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由...

肩膀疼应该怎么办

肩膀疼应该怎么办:   肩膀痛首先要清楚,疼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现在临床上见到的肩膀...

肩膀疼贴那些膏药好

肩膀疼贴那些膏药好:   对于肩膀疼痛,首先要清楚肩膀疼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