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灯山根汤

来源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组成

挂金灯4.5〜9.0克 山豆根4.5〜6.0克 嫩射干3.0〜4.5克 牛蒡子4.5〜9.0克 白桔梗3.0〜4.5克 生甘草1.5〜3.0克

用法

以清水600毫升,浸泡20分钟后煎,每剂煎2次,共取汁约300毫升,待药稍凉后分2 次服用,以饭后1〜2小时缓缓咽下为宜。

功用

疏风化痰,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主治

急性喉痹、乳蛾、喉痛、喉风、咽喉肿痛(咽部各种急件感染)。

方论

本方以挂金灯、山豆根为主药,两者皆性味苦寒,挂金灯亦名锦灯笼,善清肺胃之热,为消喉肿,止喉痛之要药;山豆根对咽喉红肿疼痛亦具良好的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作用;再辅以牛蒡子、射干疏风散热,化痰利咽;桔梗宣肺利咽,为手太阴之引经药,咽喉系肺胃上口,藉其升扬之力,可引药力至病所而奏速效;配甘草调和诸药,亦起甘缓利咽止痛作用,符合《内经》“病生于咽喉,治之以甘药”的原则。

加减

若遇畏寒发热,脉浮数,表邪重者,加荆芥薄荷、蝉衣;痰涎多、苔浊腻者,酌加僵蚕瓜蒌皮、地枯萝;身发高热,邪热炽盛者,酌加川连、黄芩、山栀、银花;口干舌红,苔少或剥,属阴虚火旺者,酌加生地、元参、麦冬;大便干涩不爽者,酌加瓜蒌仁、火麻仁芦根;肝经火旺者,酌加冬桑叶、白菊花、生白芍等;咽喉红肿甚者,酌加赤芍、丹皮;热毒久壅,脓成未溃者,酌加皂角刺、芙蓉花;惟见舌苔粘腻,痰多中满者,甘草以少用或不用为宜;便溏者,射干、牛蒡子不宜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