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茶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
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
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
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用法用量:2~5g。外用适量。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泻火、燥湿、清热、解毒、杀虫。
清热燥湿。苦入心,寒除热,黄连之苦,可导心下之虚热,去中焦湿热而泻心火,若脾胃气虚,不能运转,则以茯苓、黄芩代替。用于咽喉肿痛、燥热、风湿痹痛等症。
泻五脏火。若目赤肿痛,则是肝之邪热;打嗝恶心、吞吐酸苦,则是脾之邪热;胁肋胀满、灼热、心下痞满,则是肝脾的邪热;口舌生疮、有口气、唇齿燥裂,则是心脾的邪热,都属于火热内盛,阳盛阴衰,用黄连则可治之。
解毒,杀虫。用于蛔虫病、疳积、咽喉肿痛、口疮、湿疹等症。
止痢。止痢止泻宜用辛苦寒药,辛能发散,开通郁结,苦能燥湿,寒能胜热,使气宣平,一般的苦寒药都导致腹泻,但黄连性冷而燥,能降火祛湿,从而止痢。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1.清热燥湿(湿热病证) 用治湿热泻痢、湿疹、湿疮,尤以用治泻痢之功最为显著,为用治泻痢之要药,如香连丸、葛根黄芩黄连汤、白头翁汤。本品苦寒之性甚重,尤长于祛中焦湿热,功力胜于黄芩、黄柏等同类功效相近的药物。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2.清心除烦(热病心烦) 用治心火亢盛之烦躁不眠,配伍黄芩、阿胶等,如黄连阿胶汤。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3.清胃止呕(胃热呕吐) 用治胃火炽盛所致的多种病症。用治胃热呕吐、牙龈红肿、出血等,常配以石膏、升麻等药同用,如清胃散;若为肝火横逆犯胃之呕吐吞酸,可配伍吴茱萸,如左金丸。本品清胃热功用较强。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4.泻火解毒(痈肿疮毒,热病高热) 用治火毒上攻所致之痈肿疮毒、咽喉肿痛及口舌生疮等,温热病之高热心烦、神昏谵语等, 配以黄柏、栀子等,如黄连解毒汤;亦可用治火盛迫血妄行之呕血、衄血等,配伍大黄、黄芩等,如泻心汤。本品尤善用治热毒病症。
黄连图片
黄连图片
黄连图片

黄连图片

黄连图片

黄连图片
黄连茶禁忌
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者慎服。
黄连+款冬花 古籍记载药性相反
黄连+菊花 古籍记载药性相反
黄连+猪肉 古籍记载药性相反
①不良反应可见头晕、恶心、呕吐、心慌、胸闷气短、腹痛或腹泻加重、烦躁不安、全身关节疼痛及皮肤潮红、瘙痒、红肿或荨麻疹、体温升高,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冷汗、大小便失禁、脱肛、肠绞痛、咳嗽、喉头水肿、神志不清,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心音低弱,最终导致过敏性休克。
②寒证、阳虚证、阴虚证及脾胃虚寒者忌用。孕妇慎用。
③本品苦寒性较强,易伤脾胃阳气,不宜久服。人汤剂用量一般应控制在4.5g以内。
黄连茶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除烦,适用于心火热盛、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者。
清心泻火,养胃安神。
补益气阴,清热解毒。适用于肺胃燥热,肺肾阴虚之糖尿病。
疏肝清火,活血安神。适用于肝郁化火型失眠症。
滋阴降火,宁心安神。适用于阴虚火旺型失眠症。
滋阴清火,养血安神。适用于阴虚火旺型失眠症。
清心泻火,补心安神。适用于心火炽盛型失眠症,对伴有胃炎,舌炎者尤为适宜。
清热除烦,适用于心火热盛、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者。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补中益气,厚肠止泻。
滋阴泻火,固表止汗,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
清胃火、养肺阴,适于肺胃燥热津伤型消渴,证见形体消瘦、舌红苔黄等。
清心泻火,养胃安神。
燥湿解毒,行气止痛,增强肠道功能。
除汗止汗。
清宣郁火。主要治疗牙龈肿痛、口疮等。
清热消痞。
清热解毒。治疗口臭。
清热祛痰。
理气清热,止血。用于大便下血、胃中热烦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