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i

粟米

益脾养肾 清热利水

粟米

别名:白粱粟、粢米、粟谷、小米、硬粟、籼粟、谷子、寒粟、黄粟、稞子

性味:味,性

归经:归大肠

粟米的功效与作用

和中,益肾,除热,解毒。

主治

用于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腹满食少、消渴、泻痢、烫火伤。陈粟米,除烦、止痢、利小便。

成分

主含蛋白质、淀粉、糖类、脂肪、钙、磷、铁、烟酸等成分,蛋白质中含多种氨基酸。具有抑菌作用。

用法用量

入汤剂15~30g;或煮粥。外用适量,研粉撒,或熬汁涂。

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

粟米与杏仁同食可引起吐泻,故不宜同用。

选方

1、肠胃不和,胃弱久泻

组成:粟米30.0克

用法:煮粥食或包煎。

2、胃不和不眠

组成:粟米37.5克(包煎) 半夏11.3克

用法:水煎服。

3、消化不良、反胃呕逆

组成:粟米37.5克  食盐少许

用法:研磨成细粉,水泛为丸,每次18.8克,加水煮熟,加食盐,空腹连汤服下。

4、鼻衄

组成:粟粉适量

用法:水煮服,每日2次。

5.消渴症、尿毒症

组成:粟米30.0克(包煎) 山药30.0克  红骨含羞草30.0克  无根草22.5克菁芳草18.8克  林投根22.5克  玉米须18.8克  小麦草18.8克  苦瓜根18.8克  高丽须18.8克

用法:水10碗煎3碗,分3次服。

6、异物入目不出

组成:鲜粟米7粒

用法:嚼烂取汁液,洗眼。

7、汤火灼伤

组成:粟米适量

用法:将粟米炒焦加水,澄清后取汁,将汁煎稠,多次敷于患处。

8、小儿丹毒

组成:粟米适量

用法:将粟米嚼碎,敷于患处。

药用部位

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其储存陈久者名陈粟米。

选购保存

以籽粒饱满均匀、红黄色、无杂者佳。

相关中药

粟米泔汁 粟米草 簇化花粟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