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缓解疼痛消化好
胃痛是指上腹胃胺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是临床上一种很常见的病症。实际上引起胃痛的疾病原因有很多,有一些还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常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疾病。
准备用具:艾灸盒,艾条,打火机
穴位定位:
【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艾灸方法:
1、点燃艾条一端,放于艾灸盒内。
2、将燃着的艾灸盒放中脘穴上灸10〜15分钟。
3、用艾条温和灸法炙足三里穴10〜15分钟。
食疗:
山药蜂蜜煎
制作:1.将山药、鸡内金冼净切片,加入适量清水,水煎取汁;
2.在药汁中调入适量蜂蜜,搅匀即可;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功效:山药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蜂蜜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对创面有收敛、营养和促进愈合作用;鸡内金可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三者配伍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经常服用,可有效改善胃痛。
胃痛艾灸穴位
胃痛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方剂
舒肝理气,和胃止痛。
养阴益胃,缓急止痛。
舒肝理气,和胃止痛。
行气活血,和胃止痛。
益气健脾,温胃止痛。
相关偏方
散寒止痛。本方治疗胃痛屡效。禁忌油腻、辛辣食物。
疏肝和胃,缓急止痛。主治胃痉挛性疼痛。
缓急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弱之胃痛、慢性溃疡。
散寒止痛。适用于胃痛,额头冒汗,手足冰冷,嗳气,呕吐,不思食,喜暖畏寒,舌苔白,脉弦...
缓急止痛。主治肝胃气痛。
补脾益胃。治疗脾胃阳虚或胃寒所致的胃部隐痛,喜热畏寒,吐清水,口淡不渴等。
和胃,止痛。治胃病和反胃吐酸、吐食等症。
健胃驱寒。用治胃寒痛。
温中利水。治脾胃虚寒、消化功能弱所致的胃刺痛。
镇静止痛。用治胃痛,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