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啼
夜啼症状和原因
小儿白天安静,入夜啼哭,或每夜定时哭者称为夜啼,古称身郾啼。本病应与其他疾病如各种皮肤病、佝偻病、疝气、蛲虫病等引起的身体不适或瘙痒等出现的夜啼作鉴别;也应与护理不当引起的夜啼予以鉴别。
小儿夜啼中医辩证:
引起本病的原因,多因小儿脾常不足,喜温恶寒,腹中受寒,夜又属阴,寒邪凝滞,气机不通,或心火亢盛,积热上冲,邪热乘心,故见灯火愈啼;或因阴血亏虚,水不涵木,血不养肝,虚火内扰,热扰心神,虚烦不眠;或惊骇客邪,使心神不宁,神志不安,故夜啼作矣。
小儿夜啼饮食:
晚饭多食易消化的食物;多食含钙量高的食物。
忌食含锌量高的食物;忌食辛辣、油腻性食物;忌饮具有兴奋作用的饮料,如含咖啡因的饮料;忌食易导致婴幼儿腹胀的食物;忌食寒凉食物,如冷饮等。
夜啼相关治疗图解
夜啼方剂
小儿盘肠气痛不已,面青手冷,日夜啼叫,尿如米泔。
小儿风热呕吐,壮热头痛,惊悸夜啼。
健脾消食,清心安神。
1.《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诸热。 2.《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热症心燥夜啼,亦治昼啼。
小儿脏腑怯弱,内受风冷,腹痛胀满,肠鸣泄利,或青或白,乳食不化,脏冷夜啼,胎寒腹痛。
小儿疳劳,骨蒸潮热,盗汗瘦弱,腹急面黄,食不生肌肉,日夜啼,多渴少食。
小儿急慢惊风,伤风,疳病,食积,风痰,气喘,夜啼。
小儿疳劳,骨蒸潮热,盗汗瘦弱,腹急面黄,饮食不生肌肉,日哭夜啼,多渴少餐。
小儿惊疳,腹中有癖气,夜啼不止。
安神定志,去惊。
小儿冷热无辜疳,或时惊热,或时夜啼,大便青黄,自汗头痛,头发作穗,四肢黄瘦,不多食物。
夜啼偏方
婴儿夜啼(夜不寐,啼哭不已),日间睡眠安好,吮乳、大小便均正常,并无其他病变者。
健脾安神。适用于小儿脾肾虚寒型夜啼,症见睡喜伏卧,屈腰而啼,下半夜尤甚,啼声低微,出...
健脾安神。适用于小儿夜啼,惊惕不安。
清心安神。适用于小儿心经积热型夜啼,症见睡喜仰卧,见灯火和上半夜啼哭尤甚,啼时有汗,...
清心安神。适用于惊骇客忤型小儿夜啼,症见睡中时作惊惕而夜啼,哭声尖锐,时高时低,时急...
清心安神。适用于小儿夜啼惊惕。
清心安神。适用于小儿夜啼。
清心安神。适用于小儿夜啼。
养血安神。适用于小儿夜啼。
消积安神。主治小儿食积型夜啼,症见小儿入夜啼哭不休,或夜间定时啼哭,腹胀,吮乳,大便...
夜啼食疗
温中散寒。适宜小儿脾胃虚寒夜啼,大便溏泄、腹中冷痛者。
养心安神。适宜虚烦不眠、惊恐不安的夜啼者。
清心除烦,降火润燥。竹沥甘寒,粟米甘凉,二者合用治疗心经热盛夜啼者效佳。
湿中和胃、健脾安神。适宜脾胃虚寒证小儿夜啼者。
清心火,利小肠。灯心草甘淡性寒,主心经。小肠为心之腑,故能使心火从小便而出。心火下降...
淡竹叶味甘淡、性寒,主治胸中积热、咳逆上气。此粥适用于因心火郁积而引起的小儿夜啼。
适用于小儿日间受惊所致的夜啼。
适用于小儿因惊吓导致的夜啼。
适用于小儿夜啼。
适用于小儿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