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 茯苓

白术

白术图片

茯苓

茯苓图片

单用功效作用

白术。茯苓又名云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菌核。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肾经。本品甘淡而平,甘则能补、淡则能渗,既能扶正,又能祛邪,功专益心脾、利水湿,且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故为健脾渗湿之要药。用于治疗脾虚运化失常、水湿内蕴,症见食少脘闷、便溏泄泻,或痰饮停滞、咳逆胸闷,或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还能宁心安神,用于治疗心悸、失眠等症。《本草纲目》:“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阳,浮而升,言其性也;李东垣谓其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观此,则知淡渗之药,皆上行而后下降,非真下行也。”盖李时珍之说,茯苓职是水气转输之要药,水气在体内之运行必先上行滋水之上源,而后才能下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才有利小便之功。

白术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6~12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

更多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法用量:10~15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

更多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配伍功能

白术甘温补中,补脾燥湿,益气生血,和中消滞,固表止汗;茯苓甘淡渗利,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白术以健脾燥湿为主;茯苓以利水渗湿为要。二药伍用,一健一渗,水湿则有出路,故脾可健、湿可除、肿可消、饮可化、诸恙悉除。

主治

①脾虚不运,痰饮内停,水湿为患,饮停心下,振振有声,头晕目眩,痞满吐泻,食欲不振,以及脾虚小便不利,水肿等症;②眩晕(梅尼埃综合征);③中风后遗症,症见偏瘫肢体肿胀者;④盗汗,证属脾虚为患者;⑤高血压病,证属水饮为患者。

常用量

白术10〜15克;茯苓10〜15克。

相关经验

茯苓、白术伍用,名曰茯苓汤。出自《景岳全书》。治湿热泄泻,或饮食泄泻。金?张元素《医学启源》以茯苓、白术为君治疗水泻。盖治水泻之理,乃是利小便实大便是也。茯苓、白术伍以桂枝、甘草,名曰苓桂术甘汤。用于治疗痰饮病,胸胁支满,心悸目眩,或短气而咳,大便溏,口不渴,舌苔白滑,脉弦滑等症。尝治一妇人,久罹慢性泄泻,每日大便3?5次,近半年来,又眩晕(梅尼埃综合征),治之不愈,投以茯苓30克,白术15克,桂枝10克,甘草6克为治,药服3剂,病去一半,又进5剂,眩晕未再发作,大便恢复正常,观察半年余,几如常人。《古今医统》名曰术苓汤,治脾虚盗汗。盖脾气虚弱,清气不升,元气下流,阴火自生,夜间蒸津而出,是谓盗汗。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健脾养心,二药参合,脾气健、元气充、阴火降、心神安、内无热扰、盗汗自无。

相关方剂

冲和汤

益气活血,清热解毒。

白术散

健脾利水,消肿。

补宫丸

补宫止血。

补气养阴煎

益气养阴,清肺解毒。

布袋丸

杀虫消疳,补脾清热。

相关偏方

补气敛疮汤

气血双亏,脓肿难破、难敛之后期骨结核。

生津保元饮

小儿暑热后期,气阴两伤者。

十味人参散

小儿夏季热。

暖脾控涎汤

小儿口角流涎(脾寒者)。

消化合剂

小儿迁延性消化不良,慢性肠炎。

相关茶方

和胃代茶饮

补气养血止痛。

理脾代茶饮

益气健脾、和胃降逆。

理脾清化代茶饮

清热化湿和胃。

和胃调脾茶

除湿导滞,调和脾胃。用于脾胃失调而导致的胃脘胀满、纳呆食滞。

四君子茶

益气健脾。

相关食疗

八宝鲜鸡汤

此菜以肥母鸡肉为主要原料,是女性气血双补的保健汤肴。

附子陈米汤

该药膳具有清热、解毒、补脾、镇惊之功效,对于小儿脾胃虚弱之惊风等病症食疗效显著。

八宝饭

补益脾肾、涩肠利水。

千金鲤鱼汤

健脾利水,调气导滞。适用于中度妊娠水肿。

十全大补汤

该药膳具有补气血、消癌肿、补虚养身之功效。手术后的胃癌患者食后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