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iuxue

复溜穴

壮腰益肾,行气化水(根据其穴性,临床主要用于西医学中的腰痛、水肿、多汗及身体难以出汗)。

复溜穴

复溜穴的准确位置图

复溜穴功效与作用

复溜归属足少阴肾经,为肾经经气所行之经穴,在五行中属金,是足少阴肾经的母穴。具有行气化水、通调水道、温补肾脏的作用,是治疗水液代谢失常所致诸疾之要穴。

本穴首见于《灵枢•本输》。“复”,指返还;“溜”,同流。足少阴脉气由涌泉经然谷、太溪,下行大钟、水泉,再绕至照海,复从太溪直上而流于本穴,故名“复溜”,别名“伏内”“伏留”“昌阳”“外命”“外俞”。

人体腰部不舒适的感觉很难受,有时候会感觉酸胀,并且隐隐作痛;既不能久坐,又不能久久站立;稍微活动就会感觉酸胀和疼痛加剧,把人折磨得烦恼痛苦,几乎无法忍受。此时,只要按压复溜穴,就能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复溜穴是滋阴补肾的重要穴位,也能够治疗别的多种病症。

(1)复溜是治疗有汗无汗之要穴。本穴是治疗汗证的重要穴位,用之既可补卫气以固表止汗,又可鼓动卫气以祛邪开腠理,治疗汗证,具有双向调节汗液的作用,在临床中有“有汗无汗针复溜”之用,历代对此多有记载。如《玉龙歌》言:“伤寒无汗泻复溜。”《针灸大成》载:“多汗先泻合得,次补复溜;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医学纲目》载:“伤寒汗不出,刺合谷、复溜;俱针泻之。”《十四经要穴主治歌》言:“复溜……伤寒无汗急泻此,六脉沉浮即可伸。”《肘后歌》言当汗不汗合谷泻,自汗发黄复溜凭。”由此可见,复溜是历代治疗汗证之要穴,并多与合谷配用,用于治疗机体汗液失常的病症。

(2)复溜是治疗水肿之疾常用要穴。本穴善疏通肾经经气,行气化水,通调水道,故对水液代谢布良好的调节作用,无论水肿癃闭之症,还是遗尿之疾,均能调理,这一临床运用也是双向调节作用。在古代医籍中也有许多关于用复溜治疗水液代谢失常的记载。如《灵光赋》中载复溜治肿如神医《济急千金要方》中载:“复溜、丰隆主风逆四肢肿。”《杂病穴法歌》中载:“水肿水分与复溜。”《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载水肿气胀满,复溜、神阙。”以上所载均为用复溜治疗水肿之经验,可见本穴是临床治疗水肿之验穴、要穴,临床可州于水肿、癃闭、泄泻、遗尿及水液代谢失常之症。

(3)复溜还是治疗肾气亏虚所致的腰痛、下肢痿痹常用要穴。本穴是肾经之经穴,五行中属金,肾属水,金生水,所以复溜是肾经之母穴,根据虚者补其母,故用本穴可治疗肾气亏虚所致的急慢性腰痛、下肢痿痹、手麻等病这一运用在古代临床中也有相关记载,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治疗脊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太医歌》言:“刺治腰脊闪挫疼痛。”在临床治疗因年老体衰、肾气亏虚所致的腰酸腰痛,均常规取用本穴治疗,一般可获得显著的疗效。

复溜穴主治

盗汗  腹胀  尿道炎  尿路感染  更年期综合征

(1)水肿与汗证:盗汗,热病无汗,更年期潮热汗出,汗出不止,水肿,肾炎。

(2)腰痛及下肢痿痹:腰酸,腰痛,下肢无力。

(3)其他:如肠鸣,腹胀,泄街,癃闭,遗尿,疟疾等。

复溜穴的准确位置

属足肾经经脉的穴道,在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和跟腱之间。

直刺0.5~1寸。可灸。

复溜穴位置取穴

垂足,将一足抬起,翘放另一足膝盖上。再以另手轻握,四指放脚背,大拇指指腹所压之处即是。

复溜穴按摩方法及功用

用大拇指的指腹从下往上推揉穴位,有酸痛感;左右两脚上的穴位,每天早晚各推揉1〜3分钟。

治疗功用:补肾益阴,温阳利水。

复溜穴配伍及功效作用

肺痨丨配伍穴位:复溜穴、中府穴

疾病概述:中医指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慢性、消耗 性疾患,相当于西医的肺结核,多因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痨虫传染所致。

按摩顺序与技法:复溜穴位于小腿内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可采取推拿按摩3分钟,然后按摩中府穴3分钟。每天坚持早晚各1次。

其他病症配伍穴位

更年期综合征丨配伍穴位:至阴穴、肾俞穴、三阴交穴、神门穴、足三里穴、复溜穴

(1)补复溜泻合谷治疗多汗。

(2)泻复溜补合谷治疗无汗或少汗。

(3)复溜配水分、阴陵泉、足三里治疗水肿。

(4)复溜配天枢、足三里、关元治疗泄泻。

(5)复溜配中极、三阴交、水道治疗癃闭。

(6)复溜配太渊治疗无脉症。

(7)复溜配丰隆、大都治疗四肢水肿。

(8)复溜配肾俞治疗肾虚腰痛。

复溜穴古籍摘要

(1)《针灸甲乙经》卷七:疟,热少气,足胫寒不能自温,腹胀切痛引心,复溜主之。

(2)《针灸大成》卷六:主肠澼,腰脊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血痔,泄后肿,五淋,血淋,小便如散火,骨寒热,盗汗,汗注不止,谢龋,脉微细不见,或时无脉。

(3)《玉龙歌》:无汗伤寒泻复溜,汗多宜将合谷收。

(4)《天元太乙歌》:闪挫脊膂腰难转,举步多难行重蹇,遍体游气生虚浮,复溜一刺入健羡。

(5)《神农经》:治盗汗不收,面色萎黄,灸七壮。

(6)《杂病穴法歌》:水肿水分与复溜。

(7)《肘后歌》:疟疾三日得一发,先寒后热无他语,寒多热少取复溜,热多寒少用间使;伤寒四肢厥逆冷,脉气无时仔细寻,神奇妙穴真有之,复溜半寸顺骨行;自汗发黄复溜凭。

(8)《席弘赋》:髓骨腿疼三里泻,复溜气滞便离腰。

(9)《玉龙赋》:伤寒无汗,攻复溜宜泻;要起六脉之沉匿,复溜称神。

(10)《灵光赋》:复溜治肿如神医。

(11)《医宗金鉴》:复溜血淋宜乎灸,气滞腰痛贵在针,伤寒无汗急泻此,六脉沉浮即可伸。

(12)《百症赋》:复溜祛舌干口燥之悲。

(13)《拦江赋》:更苻伤寒真妙诀,三阳需要刺阳经,无汗更将合谷补,复溜穴泻好施针。

(14)《医学纲目》:伤寒汗不出,刺合谷、复溜,俱针泻之。

(15)《针灸铜人腧穴图经》:足胫寒,复溜、申脉、历兑。

(16)《素问•刺腰痛篇第四十一》: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内踝上(指复溜穴)二痏,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

复溜穴相关疾病调理

增强精力艾灸图解 糖尿病艾灸图解 月经不调艾灸图解 男性不育症艾灸图解 慢性肾炎艾灸图解
慢性肠炎按摩图解 肾结石按摩图解 更年期综合征按摩图解
带下病(盆腔炎)刮痧图解 子宫肌瘤刮痧图解 肾虚型阳痿-早泄刮痧图解 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刮痧图解

复溜穴同经络穴位

涌泉穴 然谷穴 太溪穴 大钟穴 水泉穴 照海穴 交信穴 筑宾穴 阴谷穴 横骨穴 大赫穴 气穴穴 四满穴 中注穴 肓俞穴 商曲穴 石关穴 阴都穴 通谷穴 幽门穴 步廊穴 神封穴 灵墟穴 神藏穴 彧中穴 俞府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