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图片-故事
【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痰,定惊搐,止痛,解毒散结。
【白附子的别名】
禹白附、牛奶白附、野半夏、野慈菇、鸡心白附、麻芋子。
【白附子的药性】
辛,温;有毒。归胃、肝经。
【白附子的应用】
1.中风痰壅,口眼?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 本品辛温燥烈,善祛风痰而解痉止痛,是治疗风痰证的常用药。治中风痰壅,口眼喁斜,语言赛涩,常与全蝎、僵蚕同用;治风痰壅盛之惊风、癫痫,常配伍半夏、天南星;治破伤风,可与防风、天麻、天南星等药同用。
2. 痰厥头痛,偏正头痛 本品辛散温通,其性上行,善逐头面风痰,又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常用治肝风痰上扰所致的头痛、眩晕,偏头痛等头面部诸疾。治痰厥头痛、眩晕,常配半夏、天南星;治偏头风痛,可与白芷配伍。
3.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治瘰疬痰核,可鲜品捣烂外敷;治毒蛇咬伤,可磨汁内服并外敷,亦可与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
【白附子的用法用量】
煎服,3~6g,研末服0.5~lg,一般宜炮制后用。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白附子的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白附子之别名,最早见于《名医别录》。但据考证,历代本草所载者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干燥块根,称关白附。至于天南星科的独角莲(禹白附)何时收载人药尚不明确。虽然两者在祛风止痉、散结止痛等方面功能相似,但禹白附毒性相对较小,又能解毒散结,现已作为白附子的正品广泛应用;而关白附毒性大,功效偏于散寒祛湿止痛,现已较少应用。
白附子的故事
传说中的秘方:白芨、白芍、白蔹、白附子、白术、白僵蚕各50g,白茯苓100g,将其研成细粉末。使用时加清水或牛奶调成糊状敷在面部,洗去有立竿见影的美白功效。经常使用可滋养肌肤,预防皱纹与淡化色斑。宋医师解密:白茯苓、白芷都是中医里常用的美白药材;白僵蚕常被治疗面部黑斑;白芨自古就是美容良药,可以治疗痤疮、獲肿等;白附子也是一款美容良药,《海药本草》中记载它“主治疥癖,头面痕,人面脂皆好”。将这些具有美白功效的药材弄到一起,难怪连杨贵妃都爱。
在高丽僧人一然编著的《三国遗事》中,记载有关于新罗时期第二十八代女王真德依靠七白保持姣好容颜。
相传在元代,张贵妃入宫时曾深得元帝宠爱。但后宫佳丽如云,随时间消长,就渐渐被冷落深宫,终日难见君王面。一日,元帝游园,遥见一肤白胜雪、容颜姣好的美人在林中轻盈微步,忙招至驾前仔细打量,发现竟是久未谋面的张贵妃。此时的张贵妃巧施粉黛,面色光悦,肤若凝脂,艳胜天仙。元帝瞧得目瞪口呆,遂细问缘故,张贵妃娓娓道出奥秘。她以七味能美白肌肤,且药名中带“白”字的珍奇中草药捣碎为末,配制成丸,于瓷器中磨汁涂面,达成美白滋养,嫩面防皱之效。元帝听后龙颜大悦,命后宫嫔妃从此均遵照此方养颜白肤。张贵妃再次喜获元帝宠爱,而那副验方则被收入《御药院方》流传后世,定名“七白膏”。
为了了解祛痘方法和祛痘产品,我搜索到很多的资料,最近查看了一些古老的美容方剂,竟然发现,每味药里都少不了白附子,于是我就细查了白附子的功效,竟然发现白附子竟然可以祛痘增白。那么用白附子怎样快速祛痘呢?
在《名医别录》《海药本草》《日华子本草》《本草蒙筌》《本草从新》《普济方》《备急千金要方》等医书上都有记载白附子的美容功效,它可以去除脸上的黑色素,治疗面部瘢疵、疥癖等问题。白附子的美容功效主要是面部美容,可用于美白、祛汗斑、瘢痕疙瘩、粉刺。将白附子捣烂敷;或研末调敷,具有显著抗炎等作用。用白附子、白芨、白蔹、白芷、白僵蚕、白茯苓、白术各等份研为细末后用蛋清调和后涂面,对脸上的痘印和色斑之类的黑色素有非常明显的功效。如果面部肌肤粗黑,还可以用白附子粉末用酒调和后,敷在脸上,可以使脸上变得白净明艳。
相关偏方
打仆内损及坠马伤。
止吐化涎。
相关资讯
【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痰,定惊搐,止痛,解毒散结。 【白附...
拼音Guān Bái 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