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不舒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4

肝郁不舒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肝郁气滞轻证,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因

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

病机

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经气不利,故胸胁胀痛,情志抑郁寡欢,善太息;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气血失和,冲任失调,故见乳房作胀或痛,痛经,月经不调;苔白,脉弦,为肝郁气滞之象。

临床表现

情志抑郁,胸胁痛,善太息。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病情轻重与情绪变化的关系密切。

常用中药

柴胡当归茯苓白芍白术、炙甘草薄荷生姜、大枣。

预防调护

1.疏导患者正确对待各种事物,避免忧思郁怒,防止情志内伤。

2.应做好精神治疗的工作,使病人能止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并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

转归预后

气郁则湿不化,湿郁则生痰,而致痰气郁结;气郁日久,由气及血而致血郁,又可进而化火等,但均以气机郁滞为病理基础。

病理性质初起多实,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本病虽以气、血、湿、痰、火、食六郁邪实为主,但病延日久则易由实转虚,或因火郁伤阴而导致阴虚火旺、心肾阴虚之证;或因脾伤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而导致心脾两虚之证。如《类证治裁·郁证》说:“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

本病虽然预后一般良好,但必须重视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防其病情反复波动,迁延难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