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厥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4

蛔厥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感染蛔虫卵引起的证候。常见于小儿蛔虫病。

病因

蛔虫好动而尤喜钻孔,特别是受到某些刺激,如寒温不适,使蛔虫受扰时,更易在肠腑中窜动。最常见为蛔虫上窜入隔,钻入胆道而发生蛔厥。虫体阻塞胆道,气机不利,疏泄失常,表现为右上腹部剧烈绞痛,伴有呕吐,或为胆汁、或见蛔虫,甚则肢冷汗出,形成“蛔厥”之证。

临床表现

有肠蛔虫症状。突然腹部绞痛,弯腰屈背,辗转不宁,肢冷汗出,恶心呕吐,常吐出胆汁或蛔虫。腹部绞痛呈阵发性,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可暂时缓解减轻,但又反复发作。重者腹痛持续而阵发性加剧,可伴畏寒发热,甚至出现黄疸。舌苔多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常用中药

乌梅细辛、椒目、黄连、黄连、黄柏干姜附子桂枝当归人参延胡索白芍

针灸疗法

毫针泻法。

常见证型

蛔厥证(蛔虫病)。

预防调护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菜及未洗净的瓜果,不饮用生水,以减少虫卵入口的机会。

2.不随地大便,妥善处理好粪便,切断传染途径,保持水源及食物不受污染,减少感染机会。

3.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炙煿及肥腻之品,以免助热生湿。

4.服驱虫药宜空腹,服药后要注意休息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服药后反应及排便情况。

5.蛔厥时,口服食醋60-100ml,有安蛔止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