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寒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5

血寒证,中医病证名。指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机,血行不畅,以患处冷痛拘急、畏寒、唇舌青紫,妇女月经后期、经色紫暗夹块等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即血分的寒证。

病因

主要因寒邪侵犯血脉,或阴寒内盛,凝滞脉络而成。

临床表现

畏寒,手足或少腹等患处冷痛拘急、得温痛减,肤色紫暗发凉,或为痛经、月经衍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唇舌青紫,苔白滑,脉沉迟弦涩等。

症情分析

寒凝脉络,气血运行不畅,阳气不得流通,组织失于温养,故常表现为患处的寒冷、疼痛,寒性凝滞收引,故其痛具有拘急冷痛、得温痛减的特点。肤色紫暗,月经衍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唇舌青紫,脉沉迟弦涩等,均为血行不畅之瘀血征象。

常见证型

1、寒滞肝脉证

临床表现:少腹胀痛。睾丸坠胀或阴囊紧缩,得热则减,遇寒加剧,巅顶疼痛,女子带下清冷,痛经,经闭,形态虚怯,蜷缩,舌苔白滑,脉沉弦或沉迟。

治法:温经散寒、暖肝通络。

方剂:暖肝煎加减。

常用中药:当归枸杞肉桂小茴香乌药沉香茯苓生姜

2、寒凝胞宫证

临床表现: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减少,经色紫黯有块,经行涩滞不爽,或经来骤止,继而闭经,或经行小腹绞痛,得热痛缓,肢冷畏寒,面青唇黯;或见产时胞衣不下,产后小腹冷病,恶露当下不下,或虽下甚少,小腹内结块,疼痛拒按;或癥瘕出血,或宫寒不孕。舌质淡,告薄白而润,脉沉紧或沉迟。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剂:温经汤加减。

常用中药:当归、川芎白芍莪术艾叶党参桂枝甘草

常见病

1、冻伤

多发生在指、趾、耳、鼻等暴露部位,初起则局部皮肤苍白,冷痛麻木,继则暗红漫肿,或青紫成块、疼痛、瘙痒等。此由寒邪侵袭肌肤,伤及血脉,气血凝滞所致。治宜温阳散寒,调和营卫。方用桂枝加当归汤(《中医外科学》)合黄酒服之。

2、中寒

临床表现为卒然战栗,面青咬牙,吐泻腹痛,四肢冰冷,或手足挛蜷,脉微欲绝。此由素体虚弱,外中天地之寒,或内受饮食之冷所致。治宜温阳散寒,调补气血,方用参附汤(《妇人良方》)合黄酒服。

3、脱疽

则多表现为面色暗淡无华,喜暖怕冷,患肢麻木,小腿搐痛,足趾暗红或青紫二冰冷,肌肉萎缩,趾甲变厚,疼痛甚剧,彻夜难眠,舌质黯,脉弦细而迟涩。此多由肝肾不足,外感寒邪,以致寒凝血滞,阻塞经络所致。治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方用阳和汤(《外科全生集》)合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4、腹痛

表现以下腹刺痛(或胀痛)牵引睾丸坠痛,甚则攻痛连胁,并见肢冷畏寒,舌苔白滑,脉沉弦或迟等症为特点。此为下焦虚寒,复感受寒邪,寒凝肝脉所致,治宜温肝散寒,方用温经汤(《金匮要略》)

转归预后

寒为阴邪,其性凝滞,寒邪客于血脉之中,则血液凝涩不行,络脉阻滞,遂成寒客血瘀之证,甚则成为癥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