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盛酿脓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热盛酿脓证,中医病证名。是指邪热壅积,血肉腐败,以发热口渴,局部红肿灼痛、拒按、溃破流脓,舌红苔黄腻或黄腐,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各种痈、流注中,外痈如肩背痈、臀痈、颈痈、委中毒、乳痈;各种内痈如肺痈、肠痈等。
病因
多因外感六淫邪毒、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所致。
病机
是指火毒邪热壅阻皮肉或脏腑之间,致使气血凝滞,经络阻隔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病在肌肤者多为局部皮肤漫红、肿胀、灼热、疼痛,发病迅速,易脓、易溃、易敛,不易损伤筋骨。病在脏腑者除局部症状及疼痛外还可伴全身症状,如身热口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溺黄、舌红苔黄,脉濡数等。
常用中药
苇锉、薏苡仁、桃仁、瓜瓣等。
常见病
1、肩背痈、臀痈、颈痈、委中毒
其表现多为发病较急,初起时局部肿胀,光软无头,表皮焮红,灼热疼痛,肿痛范围逐渐扩大,高肿坚硬,继而灼热痛甚,肿块变软,指起即复。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泛恶,舌红苔黄,脉滑数。多因皮肤外伤,感受毒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六腑积热,湿热火毒蕴结所致。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或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等,外敷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
2、乳痈
临床上多减乳房胀痛,肿势逐渐增大,皮肤焮红灼热,继而肿块中央渐软,按之有波动感,患侧腋窝淋巴结肿痛,伴全身壮热不退,周身不适,或有头痛胸闷,口渴,呕吐纳呆,苔黄腻,脉弦数。多因毒邪外侵,肝郁气滞,胃热壅滞,阳明经之热相互郁结,致使经络阻塞,乳络不通,乳汁久郁,邪毒与郁乳相凝,进而热盛乳腐成脓。治宜清热解郁,托里透毒。方用栝蒌牛蒡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合透脓散(《外科正宗》)加减,或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外敷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或穿刺抽脓,或切开排脓。
3、肺痈
临床上多见但热不寒,咳逆上气,甚则喘满,胸闷疼痛,咳吐脓痰,腥臭带血,口渴喜饮,舌苔黄腻,脉滑数。多因痰热素盛之体或外感风邪,蕴肺化热,热伤血脉,热壅血瘀,肉腐酿脓成痈。治宜清肺解毒,化瘀消痈,方用千金苇茎汤(《千金要方》)。或化毒排脓,清热涤痰,方用桔梗汤(《济生方》),排脓散(《外科正宗》)。
4、肝痈
临床上多见寒热往来,右胁疼痛,手不可按,肝脏肿大,叩痛明显,并放射至右肩,口渴引饮,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周身乏力,严重者可出现黄疸,呕血便血,脓毒败血症等。多因肝失疏泄,胆失洁净,气结血凝,郁蒸腐变,或嗜酒过量,伤及肝肾,热毒停留,痰浊乘之所致。治宜清肝利胆,泻火解毒,佐以透脓。方用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合大柴胡汤(《伤寒论》)加减。
6、肠痈
临床上多见转移性右少腹痛,继而固定且持续性疼痛,深触之有反跳痛,后期可触及腹内包块。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纳呆乏力,腹泻或便秘,口干溲赤,苔黄脉数。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暴急奔走等导致胃肠运化失职,糟粕积滞,气滞血瘀,湿浊壅遏,热腐成痈。治宜通里攻下,清热化湿和营,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合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加减。
预防调护
1、饮食以清凉、易消化食物为主,忌食肥甘、厚腻及辛辣、油煎之品,戒烟、酒。
2、使用中药药物外敷时,早期应厚贴,敷药范围大于肿块1-2cm,有创面时应薄贴,脓腐多时应及时更换。
3、向患者解释本病的病情及预后,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紧张情绪,并在家人的配合下,消除患者烦郁情绪,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