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风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9

外风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感受外界风邪(其中可能包含着某些生物性致病因素,如风毒等)为病,以汗出、恶风、脉浮缓,或咳嗽、咽痒、鼻塞、喷嚏,或皮肤瘙痒、丘疹、麻木不仁、口眼歪斜、肢体抽搐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感冒、咳嗽、瘾疹、中风等疾病。

病因

多因感受外界风邪,亦包含某些生物性致病因素,风邪袭表犯肺,风邪客于肌腠、阻痹经络所致。

临床表现

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咳嗽、咽痒、鼻塞或喷嚏;皮肤瘙痒、突起风团,麻木不仁、口眼歪斜、颈项拘急、口噤不开、肢体抽搐;肢体关节游走疼痛、面睑浮肿。

症情分析

风邪袭表,伤人卫气,卫气不顾,腠理疏松,则见恶风、微热、汗出等症;风邪犯肺,肺气失宣,鼻窍不利,则见咳嗽、咽喉痒或痛、鼻塞或喷嚏等;风邪侵袭肤表、肌腠,营卫不和,则见突起风团、皮肤瘙痒、瘾疹;风邪或风毒侵袭经络,经气阻滞不通,轻则可出现肌肤麻木、口眼歪斜,重则肌肉僵直、痉挛、抽搐;风与寒湿相兼,侵袭筋骨关节,阻痹经络,则见肢体关节游走疼痛;风邪侵犯肺卫,宣降失常,通调水道失职,则见面睑肢体浮肿。

常用中药

荆芥防风白芷白术麻黄甘草生姜连翘牛蒡子、桔梗薄荷等。

针灸疗法

取穴大椎、合谷、风池、风门、列缺、曲池,配穴根据证候不同随之选取,一般用泻法。

常见证型

1、风邪袭表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汗出、头痛、鼻塞、流涕、咽痒、舌淡苔薄白、脉浮缓。

治法:疏风解表。

方剂:荆防达表汤。

2、风客肌肤证

临床表现:皮肤瘙痒、皮肤风疹(风团),此起彼伏、漫无定处,舌淡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方剂:消风散

3、风邪犯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咽喉痒痛、鼻塞、流清涕或喷嚏、舌淡苔薄白、脉浮。

治法:疏风宣肺,止咳化痰。

方剂:止嗽散

4、风水相搏证

临床表现:面睑浮肿,来势迅速,伴恶寒、发热、肢节酸楚,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滑。

治法:疏风利水。

方剂:越婢加术汤。

5、风邪中络证

临床表现:肢体或面目麻木,突然口眼歪斜,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甚则半身不遂,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祛风通络。

方剂:大秦艽汤。

6、风毒窜络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治法:祛风解痉。

方剂:普济消毒饮

预防调护

1、慎起居,适寒温,尤其是冬春季节,当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物,调整作息。

2、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卫外功能。

转归预后

风邪为百病之长,常常兼夹他邪而致病,且风性善行而数变,故外风病证变化迅速、多端,应及时发现,及早治疗,轻证转归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