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毒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9
胎毒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婴儿因母体遗毒所致,以皮肤出斑疹,或赤烂、脱皮,或目赤溃烂,或口舌、咽喉赤烂,大便腥臭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丹毒、毛囊炎、异位性皮炎等疾病中。
病因
婴儿因父母遗毒而致病。
临床表现
皮肤出斑疹,或赤烂、脱皮,或目赤溃烂,或口舌、咽喉赤烂,大便腥臭等。
常用中药
黄连、黄柏、黄芩、栀子、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常见病
1、丹毒
病发婴幼儿,局部病变多首发于脐围臀腿,红斑可迅速向外扩散,重者可遍布全身,赤身光亮。伴高热,啼哭惊叫不安,甚或惊厥。苔黄,脉数。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2、毛囊炎
症见父母患疮受孕所生胎儿,出生后无皮,红肉赤裸,口唇、眼角糜烂,严重时体无完肤、赤烂,甚至呈紫黑。治宜扶正化毒,佐以生皮,方用全蝎生皮散加减。
3、异位性皮炎
多见于肥胖婴儿,皮疹潮红、丘疹、抓破溢水,甚则黄水流滋,形成黄痂。大便干、小便黄赤,指纹红赤,脉滑数。治宜凉血解毒,清火利湿,方用消风导赤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