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邪犯胃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寒邪犯胃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寒邪侵袭胃脘,胃失和降所致,以胃脘冷痛,痛势急迫,喜温,呕吐清水,恶寒肢冷,苔白,脉弦紧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胃脘痛、呕吐、泄泻等疾病中。

病因

多由寒邪袭胃,饮食不节,恣食生冷或过用寒药等因素所致。

病机

胃阳不足,寒邪过盛而出现的胃内寒凝气滞,胃失和降等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胃脘冷痛,呕吐呃逆,泛吐清水,喜热食,面白少华,畏寒肢冷,四肢欠温,脘痛拒按,舌质淡,苔白,脉迟缓或弦缓。

症情分析

寒邪内客胃脘,其性收引、凝滞,致气机阻滞,阳气不通,故胃脘冷痛痛势急剧,恶寒肢冷;得温则寒散而痛减,故喜温;中阳不运,胃失和降,气机上逆而见呕是里有寒邪、气机阻滞之象。

常用中药

高良姜生姜桂枝茱萸香附木香陈皮柿蒂丁香白芍、炙甘草等。

针灸疗法

主穴足三里、合谷、中脘。胃痛配梁丘、公孙,腹痛配天枢,呕吐配内关,呃逆配天突,泄泻配神阙(灸)、上巨虚,便秘配照海、支沟,痢疾配阴陵泉、天枢。针刺平补平泻法,中脘可灸。

常见病

1、胃脘痛

临床表现特点为胃脘突然剧痛,拒按,自觉局部冰冷,逢寒痛甚,得温则缓。多由隆冬气候严寒或暑日暴食生冷,寒邪袭胃,胃阳被困,郁而不布,寒积于中,寒凝气滞,气血不通,胃失和降,不通则痛。治宜温胃散寒之痛,方用良附丸(《良方集腋》)。

2、呕吐、泄泻

临床上见呕吐、腹泻,其胃脘疼痛之势较前者为轻,并伴有肠鸣及脐周胀痛。多由暑夏之季,过食寒凉,或夜卧风凉露天之地,寒邪直中胃府引起。治宜温中散寒止泻,方用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

3、临床所见本证多兼有外感之恶寒,身痛,头痛等症。治宜温中解表,方用香苏散(《和剂局方》),或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合理中汤(《伤寒论》)加减。

预防调护

1、胃脘痛时遵医嘱局部可热敷。

2、呕吐时可服生姜片,或口含生姜片。

3、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平和乐观心态,尽量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转归预后

寒伤胃阳,日久引起胃气虚寒证,亦可胃病及脾,形成脾胃虚寒证,脾胃气虚不能摄血,致出现脾不统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