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阴虚阳亢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肝阴虚阳亢证,中医病证名。是指阴液亏虚,肝阳偏亢所致,以头晕眼花、耳鸣腰痛、肢体麻木、五心烦热、颧红、性急易怒、口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妊娠眩晕、经行头痛、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中。
病因
阴液亏虚,肝阳偏亢所致。
临床表现
头晕眼花、耳鸣腰痛、肢体麻木、五心烦热、颧红、性急易怒、口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常用中药
生怀山药、怀牛膝3、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怀地黄、生杭芍、柏子仁。
常见病
1、妊娠眩晕
症见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视物模糊,心中烦闷,颧赤唇红,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弦细数。治宜滋阴补肾,平肝潜阳,方用杞菊地黄丸加石决明、钩藤、龟板、何首乌、天麻。
2、经行头痛
症见经行颠顶掣痛,头目眩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细弦。治宜养阴清热,柔肝止痛,方用杞菊地黄丸加苦丁茶、夏枯草、白蒺藜。
3、更年期综合征
症见经断之年,情志异常或情绪不稳,烦躁易怒或易于激动或精神紧张,头晕头痛,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或四肢震颤,或胁肋疼痛,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治宜滋肾养阴,平肝潜阳,方用杞菊地黄丸加白芍、夏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