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损及阴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阳损及阴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饮食起居失养,导致机体阳气偏衰,日久或太过进一步损伤机体阴液,临床见阳虚症候继而兼见阴虚症候的一类病证。常见于多种疾病的后期,与虚劳关系密切。

病因

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复因后天饮食失养,或劳倦内伤,或久病重病耗损机体阳气太过,进一步损伤机体阴液所致。

临床表现

肢冷畏寒,神疲乏力,精神萎顿,形体消瘦,兼面赤颧红,口干欲饮,舌苔白边尖略红,脉细数无力。

症情分析

由于阳气亏虚,机体失温,故见畏寒肢冷;推动乏力,则见神疲乏力、精神萎顿,脉细无力;日久阳气偏衰得不到纠正,便进一步损伤阴液,阴液亏少,机体失于滋润濡养,则见口干欲饮;虚热内生则见面赤颧红,脉细数。

常用中药

附子肉桂巴戟天、仙灵脾、干地黄茱萸山药等。

针灸疗法

取肾俞、命门、三阴交、关元穴为主,手法以补为主,或针后加灸,每日1次。

常见证型

1、阳损及阴证

临床表现:肢冷畏寒,咽干唇燥而不欲饮水,神疲乏力,兼见五心烦热,面色潮红,舌苔白边尖略红。

治法:温阳滋阴益肾。

方药:肾气丸。

预防调护

1、节嗜欲(如纵欲、酗酒、抽烟)以养精,节烦恼(如克服悲观、孤僻的不良情绪)以养神。

2、对于各种疾病,要做好预防,既病要防止进一步传变。

转归预后

阳损及阴证多是因为机体阳气虚衰太过,或虚衰日久致使阴液受损,常见与各种疾病的后期,是疾病危重的表现,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导致阴阳俱竭,生命垂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