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邪蕴积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湿邪蕴积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多因水湿偏盛,湿邪壅阻经络,气血周流失畅所致的病证。临床表现为足胫肿大重着,软弱麻木无力,行动不便,伴身体困重,形寒肢冷,舌苔白腻,脉濡缓等。常见于脚气、周期性瘫痪等疾病中。

病因

多因水湿偏盛,湿邪壅阻经络,气血周流失畅所致。

临床表现

足胫肿大重着,软弱麻木无力,行动不便,伴身体困重,形寒肢冷,舌苔白腻,脉濡缓等。

症情分析

水湿偏盛,下注足胫,故足肚肿大重着;湿邪壅阻经络,气血周流失畅,故见两脚软弱麻木无力,行动不便;肺脾之气机为湿所致,致膀胱气化不行,故小溲不利;卫气不能外达肌表,故形寒;阳气不能下达于足,故胫冷;恶寒发热为湿脚气初起兼有表证之象。苔白腻,脉濡缓为湿盛于内之征。

常用中药

槟榔陈皮木瓜茱萸桔梗生姜、紫苏等。

针灸疗法

选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解溪、昆仑等穴。

常见病

1、周期性瘫痪

症见半夜或清晨起病,肢体软弱无力,数小时达高峰,伴身体困重,形寒肢冷,苔白腻,脉濡缓。方用鸡鸣散加减。

2、脚气

症见足胫肿大重着,软弱麻木无力,行动不便,小溲不利,形寒胫冷,或恶寒发热,舌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宣壅逐湿,舒筋通络,方用鸡鸣散加减。

预防调护

1、在饮食上要注意多进粗粮,如小米或玉米面。避免单食精制的大米和面粉。

2、脾胃有病应予治疗,保持消化吸收功能正常。

3、妊娠、发热、哺乳等期间,要注意进富于营养的食物。

4、居住之地要保持干燥,避免湿邪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