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肿物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肛门肿物,症状名。是指肛门部位出现异常肿块或肿起的症状。肛门肿物多由湿热、火毒、瘀血等滞肛门部位而形成。常见于肛门痔核、脱肛、肛痈、锁肛痔、肛门臊疣等病中。临床若对以肛门肿物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暂以肛门肿物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辨证论治及对症处理。
病因
肛门肿物虽为局部病变,但与全身内外诸多因素有关,其原因与致病机理大致如下
1、饮食不节
恣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损伤脾胃,湿热内生,下注肛门,与气血相搏结,发为肿物。
2、七情内伤
忧思郁怒,内伤脏腑,气血运行紊乱,甚或心肝火旺,邏血入络,经络纵横集聚而成团;或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气结而血滞,痰湿内生,痰、瘀、气相互交阻,发为肿物。
3、外邪侵袭
体虚卫外不固,或起居不慎,湿热火毒乘机入侵,蕴结肛门,扰乱气血之正常运行,相互交结,或火毒内盛,血腐肉败,恶肉滋生,而成肿物。
4、气阴亏虚
素体虚弱、久病体衰、多产多孕等,使阴血不足,中气下陷,肠道失却濡润,或气虚无力推运糟粕下行,长期便秘,导致肛门局部气血壅滞而不升,结为团块,成肿物。
其它疗法
1、熏洗疗法
2、激光疗法
对肛门臊疣可用激光治疗。
3、枯痔法、注射法、结扎法
适用于内、外痔。
常见证型
1、湿热下注证
证候:肛门肿物,局部红、肿、热、痛,甚或糜烂、渗液,舌质红,苔黄膩,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
常用方剂:龙胆泻肝汤。
加减:一般可加败酱草、白头翁;肿痛作痒,可加桃仁、黄柏、蛇床子。
2、中气下陷证
证候:肛门肿物,易于脱出,难以自行回纳,劳累后加重,食少乏力,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气升提。
常用方剂:补中益气汤。
加减:面黄、心悸,加白芍、熟地。
3、气血瘀滞证
证候:肛门肿物,质地较硬,色紫暗,或局部可触及硬性结节,舌紫或有斑点,脉弦涩。
治法:行气化瘀。
常见方剂:少腹逐瘀汤。
加减:局部红肿灼痛,去干姜、肉桂、小茴香,加生地、丹皮、郁金。
4、湿毒蕴结证
证候:肛门肿物,表面有脓血粘液,甚或溃烂,恶臭难闻,舌质暗红,苔厚膩,脉弦滑。
治法:祛湿清热解毒。
常用方剂:黄连解毒汤。
加减:一般可加蒲公英、茵陈、苦参、败酱草;便下脓血、肿块色紫暗,加丹皮、赤芍、大黄。
常见病
1、肛门肿物伴有便血,大便变细变扁,或呈羊屎状,甚至全身消瘦、面白者,多为锁肛痔。
2、肛门肿物质地柔软,大便时或可脱出肛外,不感疼痛,位于齿线上方,伴无痛性便血者,多为内痔。痔核充血、水肿,突出肛外不能回复者,为翻花痔。
3、肛门肿物发生在齿线以下,质地软,肉眼可见,不能送入肛门,不易出血,伴有坠胀、疼痛、异物感者,多为外痔。齿线上下均有静脉曲张团块,内外相连、无明显分界者,为混合痔。
4、肛门肿物伴有局部红、肿、热、痛者,多为肛痈。
5、肛门肿物脱出于肛外,质软,表现有环状皱襞和分泌粘液,有时可自行回纳者,为脱肛。
6、有不洁性交史,于肛门等处出现柔软湿润的疣状突起,根部常有蒂,表面易于糜烂,可渗出恶臭之混浊浆液者,多为肛门臊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