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疹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出疹,症状名。是指皮肤上出现高出皮面的红色或红白色疹点的症状。出疹多因风、湿、热、毒等邪藴郁肌肤,或热入营血,血络受损,邪毒外透所致。常见于风痧、药疹、奶癣、奶麻、痱餬等皮肤病、时行病和麻疹、疫斑热、温(瘟)毒发斑、烂喉丹痧、疥疮、杨梅疮等传染病中,野屎风、水毒等也有出疹的表现。临床若对以出疹为主症的病种尚未能确定时,可暂以出疹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论治及对症处理。

病因

导致出疹的原因较多,但多与邪蕴肌肤、热人营血、血络受损有关

1、外邪侵袭

素体虚弱,或起居不慎,劳汗当风,卫表不固,风、湿、暑、热之邪乘机入侵,蕴结肌肤,与气血相搏结,而致出疹。

2、疫毒传染

外界湿热疫毒之邪,交相染易,内陷营血,窜入血络,迫血妄行,外发于肌肤而致出疹。

3、七情内伤

忧思郁怒,内伤脏腑,气机郁结,血液瘀滞,经络阻隔,外发于肌肤,而为出疹。

针灸疗法

常用大椎、曲池、合谷、血海等穴。

其它疗法

1、外治疗法,可选用三黄洗剂、金黄膏等外搽。

2、必要时配合西药抗生素治疗和支持疗法。

常见证型

1、风热蕴肤证

证候:皮肤出疹,起病较快,瘙痒,灼热,或有恶风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常用方剂:消风散

加减:一般可加白蒺藜蛇床子;有糜烂、渗出,加白鲜皮滑石木通

2、风毒蕴肤证

证候:皮肤潮红、出疹、瘙痒、疼痛,起病急骤,可有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常用方剂:黄连解毒汤。

加减:一般可加丹皮、赤芍

3、瘀滞肌肤证

证候:皮肤出疹,色暗红,伴有红斑、瘙痒,或有肌肤顽麻不仁,舌紫暗或有斑点,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

常用方剂:血府逐瘀汤。

加减:有鱗屑、瘙痒较剧,加地龙鸡血藤刺蒺藜;急躁易怒、夜寐不安,加丹皮、山栀;有血疱、血痂、皮肤暗红,加丹皮、紫草板蓝根

4、热入营血证

证候:壮热神昏,或身热夜甚、躁扰不宁,渴不多饮,出疹色红或紫暗,压之不褪色,舌红绛,脉细数。

治法:清营凉血解毒。

常用方剂:清营汤

加减:口渴、舌燥,加知母玉竹;神昏,加服安宫牛黄丸。

常见病

1.根据病史等进行辨病思考,如

(1)小儿冬春季节出疹,当地有出疹性疾病流行者,可能是麻疹、风疹。

(2)发生于夏天炎热之季,汗出不畅,皮肤出现丘疹、瘙痒者,多为痱子。

(3)有内服、外用药物史而后出疹者,可能为药毒(疹)。

(4)有鼠类接触史或野外作业史,突起高热,而后出疹者,可能为疫斑热。

(5)有鼠类接触及被虱、蚤叮咬史,寒冷地区于冬春季节出现发热、出疹者,可能为温毒发斑。

(6)出疹前1-2小时,有赤足在田间作业或粪便接触史,或接触血吸虫疫水史者,可能为野屎风、水毒所致。

(7)周岁内乳婴儿突起发热,热退后出疹,全身状况良好者,多为奶麻。

(8)有冶游史、性病史或与梅毒患者密切接触史者,其出疹可能为杨梅疮。

(9)孕妇出现皮肤发红,起风团或斑疹、丘疹,伴发热、头痛等症者,为妊娠风疹。

2、根据病情表现进行辨病思考,如

(1)先有发热、咳嗽、羞明流泪、流涕,初为颊粘膜处可见细小点状白色的粘膜斑,而后遍身出疹,疹退脱屑,留有色素沉着者,多为麻疹。

(2)全身出疹,伴有低热、咳嗽,耳后及枕后祥核肿大者,应考虑为风痧(疹)。

(3)出疹发生于外用药部位,伴有瘙痒,或红斑、水疱者,多见于膏药风。

(4)出疹呈弥漫性猩红点状,并融合成片,疹间无健康皮肤,伴有发热、咽喉肿痛糜烂环口苍白、舌苔如杨梅者,为烂喉丹痧。

(5)哺乳儿头面或其他部位出现皮疹,无发热等表现者,为奶獬;哺乳婴儿髙热后,出疹玫瑰色细小丘疹,可有耳后祥核肿大,疹退后无脱屑、色素沉着者,为奶麻。

(6)疹点发生于接触疫毒的部位,散在分布,或有风团,剧烈瘙痒、灼热,常见于野屎风、水毒等病。

(7)汗疹(痱子)的发生与气温相关,疹多发生于皮肤皱襞处,瘙痒刺痛,有抓痕。

(8)杨梅疮多为感染淫秽疫毒10周后,出现红色皮疹,或融合成片,轻度瘙痒。可通过血清检查、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组织病理切片等有助确诊。

(9)疥疮、热(气)疮、蛇串疮、湿疮、风土疮、女阴湿疹、绣球风、肛门湿疡等病,也都有出疹的表现。

3、外感疫病类疾病过程中,以高热、头痛、神昏为主要表现,并出现斑疹者,常见于疫斑热、温毒发斑、烂喉丹痧等病。可选作血液等有关实验室检查,以助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