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需要的五种营养

2020-07-14

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事实上,心理营养也非常重要,若严重缺乏,则会影响心理健康。

首先,最为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爱。爱能伴随人的一生。童年时代主要是父母之爱,这个阶段若得不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健康发育。少年时代增加了伙伴和师长之爱,青年时代情侣和夫妻之爱尤为重要。中年人同事、亲朋和子女之爱十分重要,它们会使人在事业家庭上增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而老年人晚年幸福是关键。

第二种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宣泄和疏导。心理负担若长期得不到宣泄或疏导,则会加重心理矛盾,进而成为心理障碍。适当的宣泄和疏导可吹散盘旋在心头的不健康的浊气。

第三,善意和讲究策略的批评。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批评,势必会滋长骄傲自满的毛病,但过于苛刻的批评和伤害自尊的指责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遇到这种心理病毒时,应提高警惕,增强心理免疫能力。

第四,坚强的信念与理想也很重要。信念和理想犹如心理的平衡器,它能帮助人们保持平稳的心态,度过坎坷与挫折,防止偏离人生轨道,进入心理暗区。理想和信念能使人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第五,宽容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宽容是一种人生境界。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宽容是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自己不和自己过不去。面对不顺心如意的人和事,宽容是脱离种种烦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法宝。



心理健康需要的五种营养相关阅读


生活中少了他没什么了不起

夫妻感情破裂是件悲伤的事。有些女性已经办理了离婚手续,既成事实,却仍然难以改变观念,不肯放弃,内心极不平衡。许多人流着泪,反复诉说自己不幸的经历,责怪对方的不该和卑鄙下流之事,而无法自拔,痛不欲生,直致诱发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她们正常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我说:

“感情是有生命的,必将经历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最后凋零的过程。凋零了也可以过生活的。但把感情太当回事,就说明你这个赌注押大了。”

“你不要以为他以前很爱你,现在还爱你。更不要以为他一向老实,所以将来也会老实。不要以为不爱说话就不会心思犯邪。”

“你将会一直老下去,不可逆转。你的价值在他的心目中将越来越低。他会烦你,包括你说的话、做的事、煮的饭,甚至过于干净的卫生。所以在他面前,千万别提你的什么功劳、苦劳,没用!”

“你千万不要提什么你们的美好过去。那只是一堆还没有被虫子吃光腐肉的白骨,散发着难闻的臭气。”

“你应该在衰老的过程中,融入新的意识,蓄一些私房钱,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以防意外。”

“虽然你一闭上眼睛就会看见他和那个人在一起干那事,令你愤慨不已。但你也应该想开一点。你全当是这个肉插入那个肉里。”

“不要被什么感情、面子、道德、论理蒙住你的眼睛,这只能对你这种弱者有用。在别人眼中,这是不值钱的破烂。”

“在你的生命中,你已经享受过一些好日子,虽然不能完满,但已属不易。唱了一晚好戏,咳嗽几声,算不了什么!”

“你要做好自己,珍惜自己。因为你的生命有限。过不好一天,你等于早自杀了一天。不化算。”

“你不要怨天怨地,像个祥林嫂,没有人会帮得了你。但你只要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比你差。这样你心里就会有安慰。”

“如果你想重新扛起你婚姻的大旗,我会全力支持你。但你必须改变旧的生活模式。用爱来感化所有的人,而不是仇恨。”

“你必须分一部分的时间给社会。为社会服务,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吸取幸福的养分,而不是你那个家庭。这样你的心胸就会变得宽广些。”

“你不善与人交往,我劝你多向人学习;你不会讲话,我劝你多跟人站在一起;你唱歌难听,我劝你唱完,让人笑一笑,为别人添多点话头;有事,你别埋在心里,当作隐私,这会妨碍你的健康。我建议你像搞卫生一样,搞完把垃圾丢出去,别放在家里,那会发臭,滋生细菌,令你生病。”

“如果你担心子女,那是没有必要的事。因为,他们一定会从你的失败经验中获得长进。这未必是坏事。”

“对未来,你可以不屑一顾。你只要两只眼睛往前看,脚下多么脏又怎看得见,而为此心烦意乱。”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生命存在的本身已经是一种幸福,而你就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那么我告诉你,你离胜利不远了!”

“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交自己喜欢的朋友。只有这样做,你才会跳出三界外,看得更远,飞得更高。也许你会发现过去一生从没有发现的靓丽景点,生命新的旅程就即将开始了。

吝啬的心理特征有哪些,如何调适

吝啬,俗称小气,一毛不拔,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和行为,是有能力资助或帮助他人却不肯付诸于行动的行为。吝啬的心理特征常表现为:

1、自私:吝啬的人都非常计较个人的得失,遇事总怕自己吃亏。他可以大慷公家之慨,对个人利益却丝毫不能让步,总是高估人家低估自己,永不知足,因而也具有贪婪之心。

2、冷漠:吝啬的人非常看重自己的财富与利益,为了既得利益,可以六亲不认,对别人的苦楚显得冷漠无情,毫无怜悯之心,甚至落井下石。

3、缺乏社会责任感:吝啬的人从小很少甚至从未从父母那里得到爱与关怀,他们也就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他们很少与父母有情感上的交流,因此对他人的艰难处境不会引起心理共鸣。他们看到需要资助或帮助的人,往往这样想:这不关我的事,心安理得地把责任推给别人。

吝啬心理的形成,与环境影响、人格成长不良有关系。它作为一种自私,破坏了人类所固有的仁爱、同情之心,破坏了美好的社会关系、伦理关系和道德关系,对一些社会成员造成精神及肉体上的伤害,因此应消除吝啬心理。可以做以下自我调适:1、领悟法,即从精神上思考、领悟吝啬的错误。人活在世上, 需要金钱,但更需要亲情与友谊。小气冷漠,只会割断亲情,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赡养老人养育子女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过去曾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不必萦绕心头,而要理智地看待。关心与帮助历来是相通的,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今天帮人一把,日后自己有难处,也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关心。2、要有爱心。多做好事,多资助困难的人。

中年期如何克服心理疲劳

所谓“心理疲劳”,就是在长期思考或者在和别人激烈争吵后,陷入“心力衰竭”的状态。心理疲劳的一般表现是当你长时间从事力不从心的脑力劳动后,会感到精神不支,劳动效率显著下降。尽管造成心理疲劳的原因很多,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心理因素,例如:烦躁、焦虑、过重的心理压力等。

疲劳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主要是看什么原因引起的,要加以区别。这里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你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或长时间思考后,感到很疲劳了,那么你不妨想一下,你对工作是不是不想干了还是干不了,如果是前者,那属于心理疲劳。一般来说,疲劳在生理上的反映往往不易测定。

心理疲劳是心身疾病的警告信号,如果不加以重视,要硬闯过去,疲劳感觉就会进一步加重,就有可能引起各种心身疾病。这是因为疲劳与人体消耗有关外,主要和大脑皮层的内抑制有关。当刺激量超过大脑所能承受的程度时,就会一起具有保护意义的超限抑制,这时,人就会表现为疲劳。

要想消除心理疲劳,首先要对所从事的职业产生兴趣。如果工作本身枯燥无味,就要想办法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

其次要明确目的。无论从事什么活动,一定要确立行动目标,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励自己,以取得预期的成功。

要注意劳逸结合,强调用脑卫生,工作、学习要安排合理,生活要有规律,注意休息,努力排除外界的不良影响,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最后一点就是要和周围的同事、同学处好关系。只有生活在融洽的气氛中,才能有愉快的心境,开朗的性格,健康的身体。

老年人怎么才能克服怀旧心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也日渐老化,新陈代谢及内分泌功能也开始减弱,从而导致他们的思维、记忆、理解和能力有所降低,但大脑贮存的“往日信息”却根深蒂固,遇到某种刺激极易触景生情,往事在脑海中不断涌现。这种不良情绪在心理学上称做“怀旧心理”又称“回归心理”。

老人常常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昔日功绩的炫耀,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也有些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闲居家中无所事事的老人,更易沉湎于往事的回忆之中。调查显示,具有怀旧心理者女性多于男性,文化程度偏低、心胸狭窄和性格内向者多见。

怀旧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经常被“怀旧心理”因扰的老人,容易产生忧虑、悲观、烦躁、易怒及厌世等消极情绪,从而加速身体机能衰老,导致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及消化功能紊乱,引发老年抑郁症、消化性溃疡及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如何克服老年人怀旧心理对健康产生的危害,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首先应正确对待和评价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正确对待历史,要放下包袱,以乐观的情绪,坚持社交往来,切忌把自己关在小屋内。整日沉浸在不堪回首的往事之中,要把自己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努力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如读读书报、学学书画、写写文章、下下象棋、打打太极、养养花鸟等。丰富一下自己的精神生活,用新知识来取代大脑中遗留的往事。

另外,家庭、社会都应主动关心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及时清除回归心理所造成的不良情绪,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氛围中来。

同性恋形成的综合性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2001年4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正式出版。在这一诊断标准制定中,我参与其中的主要工作,关于同性恋的部分有了重大的改变。诊断标准认为性指向从性爱本身来说,不一定异常。也就是说同性恋本身并不意味着判断能力,稳定性,可信赖性或一般社会或职业能力的损害。

很多人认为同性恋就是与同性别的个体发生性接触。事实上这个定义并不完整。同性恋者是指“他最初的性、心理、情感以及社会方面的兴趣在同性的人身上,即使这些兴趣或许并不能被完全地表达出来”。大量的理论试图解释性倾向尤其是同性恋是如何产生的。多年来,人们做了大量研究,但仍未得到确切的科学解释。尽管如此,我们一起回顾对同性恋研究的路线,对我们认识这一群体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物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

许多研究者认为同性恋倾向发生发展与生活事件,父母类型或个人心理特征相关。不愉快的异性恋经历或者缺少吸引异性的能力有时被认为是导致一个人成为或选择成为同性恋的原因。同性恋者比其他人的吸引力差是人们普遍的想法。

精神分析学理论暗示儿时的经历和与父母的关系均是同性恋产生的原因:与父亲或母亲的关系是同性恋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他认为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我们都经历了一个“同性恋的”阶段,他认为如果男孩子与他们的父亲关系恶劣而与母亲非常亲近,他们会固定在这个同性恋阶段;而如果一个女人羡慕阴茎,那么相同的事情可能会发生在她身上。尽管这些模式在一些实例中存在,许多同性恋者不适合这个模式确实是一个事实——就是说,他们的母亲的作用不是那么突出,他们的父亲也不是在感情上远离他们。而且同时,大量的异性恋者生长也确实生长在这种广泛存在的家庭模式中。

一条研究途径是研究成年人的激素水平,一些研究者考虑到激素可能会导致同性恋。然而尚没有好的对照实验研究能够发现,在血液中异性恋和同性恋的成年男性的激素水平有什么不同。并且即使发现有固有的差异,也很难判断它们是性倾向的原因还是结果。由于受到了社会的压力,很多同性恋者经历的压力和焦虑本身就可能会影响到激素水平。许多研究者相信,成年人的激素水平与性倾向的成因无关,因为性倾向是在成年之前就已经确立了。

另外一条研究途径是研究出生前的激素水平,它们可以改变胎儿大脑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发育。一些研究者相信出生前的激素水平可以影响性倾向的形成。动物实验室研究已经证实在出生前应用激素可以使女胎男性化以及男胎女性化。这使得动物成熟后,出现另一性别的社会行为和求偶行为。

有研究报道男性同性恋者和男性异性恋者大脑结构的不同,这可能会成为性倾向起因的生物学基础。发现同性恋男性的下丘脑前角是异性恋男性的一半,而下丘脑前角是大脑中能影响性行为的部分。

第三个研究线索是提出遗传因素导致同性恋的可能性。研究者研究了三个全是男性的小组:同卵双生、异卵双生和领养的兄弟。发现当兄弟中的一人是同性恋时,另一人也为同性恋的比例在同卵双生子为52%,异卵双生子为22%,领养的兄弟为11%。一个与此类似的在女性中的研究发现了相同的模式。这些结果证明同性恋的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一部分是环境因素造成的,但同卵双生子组与另外两组之间表现出的巨大差异,有力地证明了基因组成可以导致性倾向的产生。

同性恋的生物学原因的证据导致了一些重要的论点的出现。假如同性恋被发现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那么认为同性恋是非天生的这一假设将受到冲击,因为人们生物学上内在的某些东西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社会也因此可能会更加易于接受同性恋。相信同性恋是“天生的”那些人较那些认为同性恋是选择和习得的人来说,对同性恋者采取了更加积极的,乐于接受的态度。还有,同性恋是否是生物学所导致,使得人们的观点差不多被均衡地分成了两派。在一个调查中,44%的被调查者认为同性恋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而43%的人认为它是人们所不能改变的。

假如同性恋被证实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那么会产生什么额外的结果呢?其中之一是,那些责怪自己的父母或被其他人责备做了他们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事的父母,摆脱了他们的罪恶感。假如性别的不符在生物学的基础上被接受,那么社会对性别角色行为的期待可能会变得更加灵活。在另一方面,假如同性恋被展示是由生物学因素引起,并且同性恋者被标示上有生物学的“缺陷”,那么通过人工流产的方式消灭同性恋或使用生物工程学的方法去预防同性恋,或在子宫中改变同性恋,都可能会被实施。

从罪恶到病态再到正常化

在20世纪中叶,对同性恋的社会态度有了一个转变。认为同性恋者是罪人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他们是“病态”的想法所代替。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使用了很多激烈的治疗方法来努力治愈同性恋这种“疾病”。在19世纪诸如切除生殖器这样的外科手术得到开展。后来到1951年,脑白质切除术(分离大脑前叶的神经纤维的脑外科手术)作为对同性恋的一种“治疗方法”开展起来。心理治疗、药物、激素、催眠、电击疗法和厌恶疗法(在同性恋刺激的同时给予使人呕吐的药物或电击)也都曾被应用过。如今,通过几十年的研究推翻了同性恋是“病态”的观念。第一个主要的研究是对比非病态的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的适应性并没有发现两组人群有明显的差异。进一步的研究支持这些发现。“那些最终对同性恋妥协的,不后悔同性恋性倾向的,和可以有效发挥性和社会作用的同性恋者,并不比异性恋男女有更多的心理压力”。

生活方式与自我接受

不能依据激素的水平和精神健康状况,把同性恋者从异性恋者中清楚的划分出来。这可以推出另一个观点:同性恋者的生活方式和异性恋者的生活方式一样多姿多彩。所有社会阶层、职业、种族、宗教、以及政党的信仰在同性恋者中普遍存在。同性恋者唯一共通的特征是他们对同性别的人有情感和性满足的需求,还有他们都经历过来自于敌对他们的社会环境中的压力。

尽管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并且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人们对他们依然存在着典型模式化的看法。大部分的典型模式与同性恋者个人的穿着打扮有关。确实有一些同性恋的人按照一些固有的形式穿着打扮和为人处事。能够辨认出是同性恋男性的特征通常包括:夸张的“女性”姿势以及紧身且华丽的衣着;相对应的,能够典型地认出是同性恋女性的典型特征包括:短发和高度“男性”化的衣着和手势。

意识到自己同性恋性倾向的重要步骤就是接受它。自我接受通常是困难的,因为它牵涉到必须克服内心对同性恋的抵触以及社会上对同性恋的憎恶的观点,由于这些困难,男性同性恋青少年尝试自杀的可能性较男性异性恋青少年高七倍。十几岁的女性同性恋者试图自杀的可能性只比正常的女孩高一点儿。孤独、缺乏自尊、以及身体和语言的羞辱通常是试图自杀的原因。对于同性恋的男女青少年来说,至少找一个支持他们、没有偏见的成年人谈谈心,是很有帮助的;家庭的支持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的研究与国际接轨

通过当前对同性恋的研究——美国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协会不再将同性恋归为精神疾病——大多数的治疗和咨询工作者已经改变了治疗的焦点。在国内,同样有许多精神科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作为参与该工作成员之一,我们来到同性恋社区,而不是在精神科门诊中收集样本,充分说明我们对同性恋的课题是认真和开放的。这项基础性的工作对同性恋的重新认识起到重要作用。结论认为同性恋作为一种性爱活动不一定是异常的。如果同性恋中有的人在个人性指向或性发育过程中,曾感到焦虑、抑郁,甚至痛苦,或者感到犹豫不决,有的希望改变为异性恋。这样的情况,提供精神科医学和心理学的服务是必要的。我们这种做法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定一致。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中也纳入了同性恋,其表述为:同性恋者中也确实存在非和谐性同性恋需要医学帮助的人。在制定新标准时,我们至少跟踪51位同性恋者一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有6例伴有心理问题的。值得注意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美国曾经是同性恋者,但后来经过精神科或临床心理学家的医学帮助,改变为异性恋者的,他们回顾过去的同性恋状态,自己认为过去是不正常的,所以,他们积极抗议的是从精神病诊断标准里取消同性恋名称。

在目前,想通过医学、心理治疗或者其它手段来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还是相当困难的,这是针对素质性同性恋而言的,一是帮助接受自己的性取向,明白同性恋者的智力和能力并不比异性恋者差,一样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可以为社会做贡献,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认为同性恋并不等同于“性心理障碍”和“性变态”。另外在接受自己是同性恋的同时,也要接受社会上许多人对同性恋的态度,因为人们对与自己不一样的人都会有好奇和不理解,这也是正常的。寻求归属的需求是人类发自内心的特征。对于许多同性恋者来说,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工作者们不再认为必须通过改变同性恋者的性倾向来“治愈”他们,而是开始努力帮助他们去爱、去生活、去工作。但是对于青春期有性取向困扰的孩子,我们有很好的帮助家庭和孩子临床实践经验。

总之,同性恋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尽管原因未明。同性恋不是当事人故意所为,也不是习得的,因此同性恋者对自己的性指向本身不负责任,与不道德或罪错无关。

心理健康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需要的五种营养

相关资讯

怎么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当你情绪低落时,要学会及时调整不良的状态。外出旅游,看看美丽风景有利于心情愉快;唱歌...

心理医生给自己的“三剂药”

有人说“眼泪吞进肚里并不会自生自灭,积累久了它就会在心里泛滥成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

心理医生给自己的“三剂药”

有人说“眼泪吞进肚里并不会自生自灭,积累久了它就会在心里泛滥成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

正念干预有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项新近研究表明,正念干预在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中具有良好的接受性和有效性。与常规...

心理健康需要的五种营养

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事实上,心理营养也非常重要,若严重缺乏,则会影响心理健...

三种心理类型你属于哪一种

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心理类型决定人的个性和生活方式,从而也决定了你的未来,...

心理健康需要的五种营养

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事实上,心理营养也非常重要,若严重缺乏,则会影响心理健...

心理医生给自己的“三剂药”

有人说“眼泪吞进肚里并不会自生自灭,积累久了它就会在心里泛滥成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

心理健康需要的五种营养

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事实上,心理营养也非常重要,若严重缺乏,则会影响心理健...

心理健康需要的五种营养

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事实上,心理营养也非常重要,若严重缺乏,则会影响心理健...

心理健康需要的五种营养

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事实上,心理营养也非常重要,若严重缺乏,则会影响心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