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2020-07-15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是依靠局部的体检,观察患者的鼓膜,正常情况下,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是内陷状态;
  正常的鼓膜是半透明瓷白色的颜色,当液体不多时,可以透过鼓膜能看到中耳腔里有积液的水平面。
  如果当液体较多时,鼓膜向外膨隆,对于4岁以下儿童,做声导抗的检查。声导抗正常的情况是A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积液,是B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负压状态是C型的曲线。还有纯音测听。因为测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听力的性质,还有听力损失的程度。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相关阅读


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点的一种中耳腔内非化脓性的中耳炎。这种病在儿童期间最多见,发病率非常高,也是造成儿童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泌中耳炎还有许多叫法,比如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等,现在都统一命名为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急性或慢性,慢性分泌中耳炎是由于急性分泌中耳炎迁延而来,如何区分急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现在业界还不是很统一。有的是以两个月为届,有的是以三个月为界,但是无论是急性中耳分泌性中耳炎还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和方法都差不多。
  分泌性中耳炎看似是一个比较小的病,但实际上引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还是有很多,甚至于有一些恶性的疾病,比如成年人中的单侧的分泌中耳炎,要高度警惕鼻炎癌的发作,鼻咽部肿物,因此对于分泌性中耳炎,还是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分泌性中耳炎,如果得不到一个及时地治疗,它会继续的发展从而产生黏连性中耳炎,甚至于导致鼓膜的这种穿孔,内线出现中耳胆脂瘤等一系列更重的中耳的疾病。从而破坏中耳腔内的一些正常的结构,导致听力不可逆的一些损害。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在发作之前,通常是有感冒病史或者是气压的急剧变化史,通常分泌性中耳炎发作时会感到耳痛,听力下降,耳堵有这种闷塞感。成年人常常描述好像头蒙在一个鼓里或者在瓮里那种感觉,听声音特别遥远不清楚。成年人还会描述,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或者呼吸的声音。分泌性中耳炎在夜间会加重,经常会有儿童在夜间因为分泌性中耳炎发作而疼哭,去急诊来就医。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比较隐蔽,通常不能明确地描述发病的时间。当耳朵里分泌物粘液比较稀薄的时候,随着头部的运动,头部位置的摆动,出现听力变化。小孩子因为不能明确地描述自己的听力变化,往往会被忽视,家长可以观察孩子有呼之不应,你跟他说话的时候,他不回答你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看电视的时候把声音开的音量比较大这种现象。如果对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因为由于它另一侧的听力是好的,所以经常会被忽视掉。
  分泌性中耳炎还有就会产生一种耳鸣的声音,多是一种比较低调的,比如轰的这种低调的耳鸣声。当分泌中耳炎液体比较稀薄时,打哈欠或者是擤鼻涕的时候,就可以听到耳朵里面有水过气泡的声音。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非常多,非常复杂。主要原因有咽鼓管功能不良,还有感染的原因,还有免疫的学说。主要解释一下,咽鼓管功能不良,咽鼓管连接我们的鼻咽部和耳朵之间的一个管道,它起的一个主要的作用。把鼻腔里的气体通过吞咽、打哈欠短暂的咽鼓管开放,把气体输送进中耳腔内。
  因为中耳腔里有粘膜结构,会不断地吸收新鲜的气体。如果咽鼓管功能出现了障碍,对于中耳腔里气体的输送不够及时。当中耳腔内的气体被消耗完之后,气压就成为一个负压状态。当中耳腔出现负压的情况下,中耳腔里血管的通透性就会增高。然后血清就会通过血管渗到中耳腔里,从而形成中耳的积液,这也就是咽鼓管功能不良,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产生的机制。

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自愈吗

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自愈吗: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几乎是所有的儿童都会因为感冒或者是慢性的鼻炎,这些疾病来诱发分泌性的中耳炎。大多数的分泌性中耳炎是可以自愈性的,就是有自限性的可以自愈。也就是中耳腔里的积液,可以通过自己的吸收,还有通过咽鼓管排出。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首先是要治疗原发病,比如感冒,同时要治疗这种常见的诱发原因,比如慢性的鼻窦炎,比如腺样体的肥大,还有就是慢性的扁桃体炎。这些疾病可以给予鼻部粘膜的促排剂,也可以给予粘膜的收缩剂。
  同时如果是病情比较重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抗生素,还要密切地观察病情的变化,以防出现长期的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的情况。尤其是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成年人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更是要密切的随访。对于这种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一定要做一个鼻咽部的检查,排除鼻咽部肿物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这种危险。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在发作之前,通常有感冒病史或气压急剧变化史,发作时会感到耳痛,听力下降,耳堵、有闷塞感。分泌性中耳炎,在夜间病情会加重。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比较隐蔽,不能明确描述发病时间。当耳朵里分泌物粘液较稀薄的时候,随着头部位置的摆动,出现听力变化。
  小孩子因为不能明确地描述自己的听力变化,往往会被忽视,所以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听力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还有就会产生一种耳鸣的声音,多是一种比较低调的,比如轰的这种低调的耳鸣声。当分泌中耳炎液体比较稀薄时,打哈欠或者是擤鼻涕的时候,就可以听到耳朵里面有水过气泡的声音。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引起的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引起的:
  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原因有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的原因、免疫系统下降。咽鼓管连接是鼻咽部和耳朵之间的主要管道,主要将鼻腔里的气体通过吞咽打哈欠短暂的咽鼓管开放的形式,把气体输送进中耳腔内。
  如果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对中耳腔里气体的输送不及时。当中耳腔内的气体被消耗殆尽之后,气压成为负压状态,中耳腔里血管的通透性就会增高,血清通过血管渗到中耳腔里,从而形成中耳积液。所以咽鼓管功能不良,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产生的机制。

分泌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分泌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几乎是所有的儿童都会因为感冒或者是慢性的鼻炎,这些疾病来诱发分泌性的中耳炎。大多数的分泌性中耳炎是可以自愈性的,有自限性将中耳腔里的积液自行吸收,通过咽鼓管排出。
  可以自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首先是要治疗原发病,比如感冒、慢性的鼻窦炎、腺样体的肥大、慢性扁桃体炎。这些疾病可以给予鼻部粘膜的促排剂。也可以给予粘膜的收缩剂。
  病情比较重的患者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抗生素。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出现长期的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的情况。
  尤其是成年人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要密切的随访。要鼻咽部的检查,排除鼻咽部肿物,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这种危险。

分泌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时候,需要先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它是有自愈可能的,但是属于少数,发现的时候需要采取药物加物理治疗的方式,比较严重的话也可以采取手术的方式治疗,具体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才可以判断的,需要参考下医生的意见。

许多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都经受着痛苦折磨,最常见的例如听力下降,这通常会患者日常的社交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不利影响,例如在于别人交谈时,患者时常会出现听不清对方刚说了什么的现象,其实分泌性中耳炎是很清醒的一种耳朵的炎症。那么分泌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或者咽鼓管分泌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的非化脓性炎性病变,病程较长而未做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听力下降或者是黏连性中耳炎,部分患者发生中耳胆脂瘤。治疗主要以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咽鼓管的通气引流为主要原则。可以适当的应用抗生素,以头孢菌素类或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为主,但疗程不宜过长。可以适当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鼻内减充血剂,如果用药效果不著,可以考虑行鼓膜穿刺或者是鼓室置管。
  儿童多见。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由于耳痛不明显,儿童主诉不清,在小儿听力受到影响时家长才发现就诊,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影响语言发育,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对于成人单侧病变者,应尽早明确病因,排除鼻咽部及其周围间隙的占位性肿瘤,尽早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其实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并不单一,所以不能说哪一种方法就是最佳,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相应治疗方法才是最佳。药物加物理治疗早期患者,5-7天有明显改善。穿刺治疗法适合鼓膜内积液较多患者,可采用穿刺治疗,有效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回事

分泌性中耳炎出现的几率非常的高,但是大部分的人可能对于这种疾病了解的也并不是很多,这种疾病之所以出现,其实和咽鼓管功能障碍,防御功能障碍都有一定的原因,除了这些原因之外,可能也是因为受到感染而导致的,所以说积极接受治疗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分泌性中耳炎在目前的生活中出现的几率非常的高,其实这种疾病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性,导致患者的耳部听力受到严重的影响,大部分的人对于这个疾病的原因其实了解的并不是很多,这也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那么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回事呢?
  一、咽鼓管功能障碍
  耳咽管是中耳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咽鼓管能有效调节鼓室内的气压,使气压与外界保持平衡,达到隔音的功能。当咽鼓管阻塞时,可以保持鼓室的气压,当出现症状时,会出现通气障碍。此时中耳内的气体易被黏膜吸收,中耳内的负压导致中耳粘膜静脉明显扩张,通透性相应增加。血清渗出液在中耳内积聚,中耳内形成严重渗出液,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
  二、防御功能障碍
  主要指老年人,因为老年人的结缔组织已变得通畅,而咽鼓管粘膜下弹性纤维的弹性严重降低,再加上咽鼓管咽口的瘢痕产生牵引力,结果在咽鼓管粘膜的褶皱处,单向瓣膜功能不好。结果,该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人们的耳朵健康带来了严重损害。
  三、感染
  该病与低毒细菌感染或细菌内毒素、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对人耳有不良影响。分泌性中耳炎往往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可以认为该病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过敏反应可引起咽鼓管粘膜水肿、咽鼓管阻塞、中耳负压、渗出或分泌过多。在急性中耳炎介质中不当使用抗生素,如剂量不足、疗程不充分或对药物有细菌耐药性,可延缓炎症愈合。此外,单纯依赖抗生素和忽视鼓室切开术也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

耳朵里有积液怎么办

其实耳朵积液本来就是一种特别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出现也需要积极的接受治疗,选择抗生素治疗能够有效的达到消除炎症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可以选择中药治疗,不容易会产生副作用的现象,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生活的方式调理。

耳朵内部积液本来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症状的形成主要也是因为中耳炎而形成的,那么所产生的危害确实比较恶劣,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就会引起并发症,其实耳朵积液本身就是一种症状的表现,必须要查找出原因,那么耳朵里有积液怎么办呢?
  一、抗生素治疗
  中耳炎是人体最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这种耳病的发病机制还是比较严重,严重者可导致耳膜损伤。轻度病例也可引起耳部积液症状,因此,当出现这种症状时,据说可能出现耳液症状。应尽快进行治疗,建议用阿莫西林和头孢菌素进行抗炎治疗,然后用过氧化氢进行耳部治疗,以达到内部抗炎效果,一旦在控制炎症之后,也可以有效的减少积液严重的现象。
  二、中药治疗
  然后用中药合理化治疗,如:丹参、方剂、桂枝甘草天麻三七各少许,用器械捣碎成粉,加入适当性的蜂蜜,直接涂在外耳上。能有效针对耳内积液症状的现象,它还可以消炎、止痛、祛湿、止痒,这些方法就能够有效的达到减少耳朵积液的效果,具有比较明显的辅助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中药治疗,往往都需要坚持一定的时间,在短时间内并没有好的作用。
  三、注重生活调理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生活问题。我们不应该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对于过敏性食物,必须积极消除,减少因为食物对耳朵的损伤。除了日常的饮食之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多喝水,多运动。只有当身体的抵抗力得到改善,耳朵积液的症状才能够有效的缓解,能够带来更好的作用。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在患有分泌性中耳炎之后,因此听力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所以一定要积极接受治疗。在治疗的时候有着很多不同的方法,比如说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也可以通过饮食治疗的方法,当然在选择这些治疗方法时,生活的小细节也一定要特别注意。

分泌性中耳炎其实也会出现听力逐渐下降,所以孩子在患有这种疾病之后,一般的情况下真的很难以察觉。但是大家也会发现孩子的注意力没有办法集中,学习成绩就会快速的下降,对于声音的反应往往都会特别的迟钝。那么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治疗呢?
  一、药物治疗法
  在治疗中耳炎时,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时,应使用3%过氧化氢或生理盐水进行局部清洁。干燥后可以干燥滴耳液,如氯霉素和新霉素,必要时可采用1%碘酸粉,也可采用中药进行调节。蒲公英20g,定20g,黄芩6g,黄连6g,黄柏6g,甘草9g,柴胡9g,水煎剂,1剂一天,2次一天,3-5天,这种药方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来说还是非常有效果的,但是中药治疗往往都需要坚持一定的时间。
  二、饮食治疗法
  除了全身和局部用药外,中耳炎患者还可以使用以下饮食处方进行饮食调理,有助于控制炎症,对中耳炎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炉甘石250克,龙血15克,儿茶15克,鱿鱼骨(去皮)100克,五倍子20克,冰片2克。我们将把上面的一些药放在一起,然后放入到适量的清水里面熬煮,这就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饮食治疗方法,效果也是比较不错的,而且还不容易会出现副作用。
  三、生活调理法
  平时注意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患者应及时清除耳内脓液,正确使用滴耳药,用量不宜过多,以免阻碍脓液的排出,睡眠时尽量使受影响的耳朵下垂,以免出现明显的堵塞现象,游泳后耳朵里的污水应该排掉。对于婴儿患者,平时喝奶的时候也一定要密切的关注,千万不要出现奶液流入到耳朵的情况,密切观察脓液、头痛、发热和精神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展。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儿童,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国外有资料统计90%的儿童在学龄前会罹患分泌性中耳炎,并且平均每年发病四次。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会损害儿童的听力,最终影响患儿的言语发育和学习,因此要重视分泌性中耳炎,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为什么容易发生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复杂,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咽鼓管阻塞、细菌病毒感染、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等都可以引起分泌性中耳炎。鼻炎、鼻窦炎儿童长期鼻塞,肥大的下鼻甲会阻塞咽鼓管;反复睡眠打鼾儿童,肥大的腺样体也会阻塞咽鼓管;过敏性体质患儿因为变态反应,咽鼓管粘膜水肿阻塞咽鼓管;反复的“感冒”,上呼吸道的细菌、病毒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发生感染;小儿咽鼓管呈水平位,鼻咽部炎症易经其倾入中耳,小儿咽鼓管软骨弹性差,软骨段的管壁易发生塌陷而狭窄,影响通气引流,这都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基础。

如何发现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表现:耳闷胀感,听力下降,听声音遥远,隐约耳痛,耳鸣,急性期耳部间歇性跳痛,婴幼儿表现为反应迟钝、误听、注意力不集中,看电视开大声等。诊断:1.电耳镜检查可见中耳积液征;2.声导抗测试呈“B”或“C”型曲线;3.听力测试或听性脑干反应(ABR)骨气导阈值检查多存在骨气导差。

如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1.保守治疗:急性期可用抗生素、激素,同时加用黏液促排剂如口服桃金娘油治疗,鼻塞时可用鼻腔减充血剂。

2.手术治疗指征:①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②伴有高危因素(腭裂,永久性听力下降,言语发育迟缓或障碍,自闭症,与遗传有关的综合征、颅面发育异常等所引起的认知和言语表达障碍等)的患儿宜尽早手术;③观察期间较好耳的听力水平为40 dB或更差;④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手术应慎重!具体方式:可采用鼓膜穿刺、切开或置管术;腺样体肥大可行腺样体切除术。

3.佩带软带BAHA:对于不适合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儿童,不论年龄大小都可以佩带软带BAHA,能迅速改善患儿的听力,以免影响听觉发育、甚至言语发育。

分泌性中耳炎

相关资讯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我们知道我们耳朵和鼻子之间有一个通道,叫做咽鼓管。正...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非常多,非常复杂。主要原因有咽...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我们知道我们耳朵和鼻子之间有一个通道,叫做咽鼓管。正...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在发作之前,通常是有感冒病史或者是气压的急剧变...

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点的一种中耳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