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来源

《伤寒论》。

别名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原书)、麻黄杏仁汤(《普济方》卷三六九)、麻黄杏子草膏汤(《赤水玄珠全集》卷二十九)、麻杏甘石汤(《张氏医通》卷十六)、四物甘草汤(《干金方衍义》卷九)、麻杏石甘汤(《医宗金鉴》卷五十九)。

组成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用法

上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功用

1.《伤寒论讲义》:清宣肺热。 2.《方剂学》: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

《伤寒论》:伤寒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宜忌

《古今名医方论》:脉浮弱、沉紧、沉细,恶寒恶风,汗出而不渴者,禁用。

验案

1.鼻渊 《福建中医药》(1965,2:32) :柳某,男,36岁,干部,1963年2月14日诊。病人鼻塞不通已三年,浊涕由喉呛出,而气窒仍然。检查鼻孔有黄色脓样分泌物阻塞,经冲洗后发现黏膜充血,鼻周围、额窦、筛窦均有压痛;西医 诊断为慢性副鼻窦炎。服磺胺噻唑片及点青霉素溶液无效。就诊时诉:鼻塞头痛,头昏脑胀,鼻塞不通,常有黄脓样鼻涕流出,嗅觉减退,饮食无味,肢疲乏力,脉右寸浮数,断是肺移热于脑,成为脑漏。处方:麻黄二钱,杏仁三钱,生石膏六钱,甘草二钱,地龙干三钱。连服七剂,头昏脑胀消失,鼻孔通畅,嗅觉恢复,病告痊愈。 2.鼻窦炎《山东中医杂志》(1989,6:18) :应用本方加减:麻黄6g,杏仁10g,生石膏30g,甘草6g,辛荑15g,茵仁20〜30g,桂枝6g,葛根10〜15g,赤芍15g,桔梗10g,陈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鼻窦炎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0〜46岁,病史15天至12年。结果:痊愈(临床症状消除,五官科检查鼻腔中、下鼻道 或嗅裂处分泌物消失,局部无红肿或鼻窦摄片炎症消失) 24例,占80%;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除,五官科检查鼻腔中、下鼻道或嗅裂处脓性分泌物减少,局部仍红肿,无压痛或叩击痛,或鼻窦摄片炎性改变不大) 4例,占13.3%;无效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