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桑螵蛸的功效与作用
桑螵蛸的功效与作用
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
【桑螵蛸的注释】
{1}桑螵蛸:《纲目》作“螳螂桑螵蛸”。“螵”《孙本》、《黄、《问本》、《周本》作“蜱”。
{2}血闭:“闭”,《万历政和》作“腹”。
{3}腰痛:“腰”,《孙本》、《问本》、《黄本》作“要”。
{4}一名蚀胧:“蚀”,《纲目》作“乾”。
{5}生桑枝上,采蒸之:《纲目》注为《别录》文。《证类》、《孙本》、《顾本》注为《本经》文。《本经续疏》注“采蒸之”为《别录》文。《森本》录“采蒸之”为《本经》文。《森本》无“生桑枝上”四字。
【桑螵蛸的译文】
《本经》说,桑螵蛸味咸,性平,主治中气受损、小腹热痛、小便流出白色黏液的症状;能补肾助阳,增强生育能力,治疗男子阳痿;也适用于女子月经中断、腰酸腰痛的症状;还能通利水道,治疗小便不通,各种泌尿系统结石及其他泌尿系统的病症。
【桑螵蛸的形态分布】
螳螂科大刀螂。黄褐色或绿色,长7~7.2cm。头三角形,触角丝状,复眼大而突出。前胸细长,侧缘有细齿排列。前翅革质,前缘带绿色,末端有较明显的褐色翅脉。后翅膜质,比前翊稍长,有深浅不同的黑褐色斑点散在其间。足3对细长。前胸足粗大,为镰刀状,基部有短棘。腹部肥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广西、云南、湖北、湖南、河北、辽宁等省区,栖于草丛及树枝上。卵鞘入药,深秋至翌年春季均可采收。
【桑螵蛸的药材特征】
圆柱形或类圆形,长2.5~4cm,宽2~3cm。由多数膜状薄层叠成,表面浅黄色或黄褐色,上面有不明显的隆起带,底面平坦或有附着植物上的凹沟。体轻,质松,有韧性。断面可见许多放射状排列的小室,室内各有一细小椭圆形的卵,呈黄棕色,有光泽。气微腥,味微咸。蒸后色泽加深。用时剪碎。
【桑螵蛸的附方】
1.桑螵蛸散:治小便频数,遗精白浊,心神恍惚,健忘。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各30克。为末。夜卧,人参汤调下6克。(《本草衍义》)
2.治遗精白浊,盗汗虚劳。桑螵蛸、白龙骨等份。为细末。每服6克,空心用盐汤送下。(《外台秘要》)
相关对药
相关方剂
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相关偏方
固精缩尿,补肾助阳。适用于糖尿病尿多、口渴。
①《济生》。妊娠小便不禁。②《赤水玄珠》。遗溺。
虚劳梦泄。
相关食疗
桑螵蛸可补肾缩尿;鸡腿和红枣都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食之可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对肾虚...
暖肾敛尿。
养脾补肾、止遗尿。适用于肾气不足、营养失调、小儿遗尿、小便频数。
相关资讯
桑螵蛸的功效与作用 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 ...
【桑螵蛸的功效与作用】 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桑螵蛸的药名】 ...
桑螵蛸是补肾固精的收敛药,是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薄翅螳螂、巨斧螳螂或华北刀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