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艾叶的功效作用与附方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痛经、月经不调。外用治湿疹、皮肤瘙痒、空气消毒等。
【艾叶的别名】
家艾、艾蒿。
【艾叶的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茎直立,有明显纵条和灰白色绵毛。叶互生,羽状分裂,表面有白色腺点,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枯萎。花黄褐色,顶生头状花序排成总状圆锥花丛,总苞密被灰白色绒毛。瘦果长圆形,无冠毛。茎叶有芳香气。端午节前后割取全株,阴干。一般用艾叶入药,茎名艾梗,亦供药用。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生于低山坡地,亦有栽培。
【艾叶的性味】
辛、苦,温。有小毒。
艾叶
艾叶的附方
附方1:传染病、流行病期间空气消毒。
方药:艾叶,苍术各适量。
用法:关闭门窗,点燃艾叶熏烟。艾叶对腺病毒、鼻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附方2:痛经(属虚寒者)
方药:艾叶9克,香附10克。
用法:煎水加红糖少许服之。
附方3:胎动不安。
用法:水照去渣,食蛋喝汤。
附方4:婴儿受寒腹痛。
方药:艾绒一团。
用法:取艾叶5克,烘干,揉搓成绵状(艾绒),填敷脐孔,棉垫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艾叶
附方5:预防小儿肠胃病。
方药:细艾绒适量,砂仁6克。
用法:取纱布若干,缝制两个肚兜,大小以能覆盖住婴儿的胃脘部和下腹部为度,装入艾绒和砂仁(研细末)。婴儿出生后,将艾绒肚兜贴身佩带于腹部,用宽松的棉带固定,两个肚兜交替使用,换出的肚兜用微火烘干。从出生使用到满月,昼夜不离身。有增强脾胃抗御风寒和消化、吸收能力,减少肠胃病的作用。
艾叶
附方6:习惯性流产。
方药:陈艾叶15克,鸡蛋1枚。
用法:将艾叶、鸡蛋同放砂锅内(忌用铁锅),加水煮熟。从确诊早孕后开始,每日1次,连服7天。以后每月定期吃1次,每次吃鸡蛋2枚。
附方7:皮肤瘙痒。
用法:水煎熏洗。
相关对药
相关偏方
温经散寒,行血止痛。适用于寒凝血滞型痛经,症见经行腹痛,下腹凉,手足不温。
活血通络,疏风止痛。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利湿散寒。适用于寒湿型急性胃肠炎,症见暴起上吐下泻,便稀如水,腹痛肠鸣,脘腹胀...
化瘀行水。适用于血瘀水阻型充血性心力衰竭。
习惯性流产,肾虚宫寒。
相关食疗
本品可养肝补血、驱寒温精,适宜血虚便秘、失眠、虚寒腹痛、心血不足、手足不温者食用。
补气安胎。中国民间流传的许多养生药膳都离不开鸡蛋。例如,何首乌煮鸡蛋、鸡蛋煮猪脑、鸡...
适用于治疗月经过多、色淡红或正常或血块、面色苍白、小腹坠痛、动则出汗等症。
将以上各药同煎饮服。每日1次,代茶饮。
温通经脉,驱寒化瘀。适用于血寒月经后期,症见月经延后、色黯红而量少、小腹疼痛.、得热...
相关茶方
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祛瘀止痛,适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量少、痛经、闭经等症。
相关资讯
每到端午节时,我国一些地区有在家里的门窗上插上艾叶的风俗,代表着祛病、祈福。其实,艾...
艾叶也叫灸草、艾蒿、医草等,是一味常见的中草药,它全草都可以入药,有温经、散寒、去湿...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先...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外用止痒。 【艾...
艾叶是止血安胎的温经药,是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 ...
呼吸系统>艾叶油软胶囊(舍济)...
艾叶泡脚的功效和作用: 临床经常会有病人询问中药泡脚的作用。艾叶泡脚比较常用。为...
艾叶泡脚有哪些好处: 艾叶泡脚对人体是有一定好处的。在当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
艾叶有什么作用: 艾叶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
艾叶能治痔疮吗: 艾叶中药的主要作用是温经止血,温经体现在它能够治疗一些宫冷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