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痰热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4

肝火痰热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肝失条达,脾失健运,痰浊遂生,肝郁则化火、化热,火痰热相结侵犯心脑所表现出来的一类病证。常见于痫病。

病因

七情失调,饮食失调。

病机

肝失条达,脾失健运,痰浊遂生,肝郁则化火、化热,热火痰相结侵犯心脑而成本病。昏仆抽搐,急躁易怒,舌红,脉弦滑为其特征。

临床表现

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症状加重,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常用中药

龙胆草、青黛芦荟大黄黄芩栀子、姜半夏胆南星木香枳实茯苓橘红人参石菖蒲、麝香、当归

针灸疗法

发作时:水沟、风府、大椎、内关、后溪、申脉、涌泉。间歇期:鸠尾、长强、大椎、腰奇、间使、行间、丰隆。发作时用泻法,水沟施雀啄法,大椎、后溪、申脉、涌泉用捻转提插法,间歇期补泻结合。

预防调护

1.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刺激,不宜偏食辛辣、油腻食物,宜戒烟酒。

2.不宜从事高空、水上、驾驶等工作,以免发生意外。

3.发作时应除去假牙,保护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窒息。

转归预后

痫病的转归与预后取决于患者的体质强弱、正气盛衰与感邪轻重。本病证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病程一般较长,少则一、两年,多数患者终身难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