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内热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9
血虚内热证,中医病证名。指血虚致气无以附而浮动,以发热、面目无华、舌淡脉细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见于肛门瘙痒症、产后发热等疾病中。
病因
血虚致气无以附而浮动所致。
临床表现
发热、面目无华、舌淡脉细等。
常用中药
白术、人参、黄芪、当归、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
常见病
1、肛门瘙痒症
证见肛门部奇痒难忍,皮肤干燥,无光泽,少弹性,伴有抓痕和血痂。夜寐难安,少睡多梦,或久治无效。每逢情绪波动则症状加重,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养血润燥,息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
2、产后发热
证见产后低热缠绵,或暮热夜凉,汗出,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治宜养血清热,方用圣愈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