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痰凝咽喉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气滞痰凝咽喉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气机阻滞,痰浊凝聚咽喉,以情志抑郁,咽部不适、异物感,咽部粘膜肿胀,苔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颃颡岩、梅核气、失音等疾病中。
病因
气机阻滞,痰浊凝聚而致。
临床表现
情志抑郁、咽部肿胀不适、吞咽不利、苔腻脉弦滑等。
常用中药
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香附、枳壳、佛手、旋覆花、代赭石。
常见病
1、颃颡岩
症见病变初起,鼻咽肿块肿块甚小或不十分明显,除偶有涕血或痰血外,无明显其他不适,舌淡红或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或缓。治宜行气祛痰,方用清气化痰丸加减。
2、梅核气
症见咽中如有物梗,咯痰较多,检视无异常发现,异物感与精神移注密切相关,常嗳气叹息,脘腹闷胀不适,舌质淡,苔薄白腻,脉弦滑。治宜理气化痰利咽,方用半夏厚朴汤加柴胡、白芍、香附、当归等。
3、失音
症见声音嘶哑,喉间痰鸣,如物梗阻,胸闷呕恶,腹胀脘痞,舌暗,苔白腻,脉滑。治宜行气化痰开音,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减。
预防调护
1、注意饮食有节,节制肥甘厚腻及生冷寒冷之品,戒烟酒。
2、保持心情舒畅,消除恐惧心理,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增强机体自身康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