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阴阳两虚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肾阴阳两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肾阴精阳气俱虚者,以畏寒肢冷、五心烦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早泄,尺脉沉细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虚劳、阳痿、遗精、癃闭、关格、水肿等疾病中。西医学中慢性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再生障碍性贫血、月经失调及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中可见本证。
病因
多因素体虚弱,久病及肾;或因劳伤过度,房室不节,年高体衰等,以致阴阳俱虚。
临床表现
畏寒倦卧,手足心热,口干咽燥,但喜热饮,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余沥不尽,男子阳痿遗滑,女子不孕,带下,舌根苔白,舌体胖,舌质稍红,迟脉细弱。
症情分析
肾为水火之脏,肾阳虚不能温煦脏腑经络则畏寒倦卧。肾阴亏虚,不能生髓充骨养脑则腰膝酸痛,眩晕耳鸣。肾阴不足,虚热内生则手足心热。虚火上饶则口干咽燥。由于阳亦不足,虽渴而喜热饮。肾阳虚不能温化水湿和制约膀胱,故小便清长,或有余沥,阳虚不足,则阳痿遗精或滑精。肾主胞宫,宫寒则不孕,带下色白。阳虚阴不足,则舌体胖稍红,舌根苔白。阴阳不足则迟脉细弱。
常用中药
熟地、何首乌、女贞子、枸杞子、山萸肉、旱莲草、龟板、附子、肉桂、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仙茅、淫羊藿、葫芦巴、鹿茸、菟丝子、五味子等。
常见病
1、癃闭
临床以小便不通或滴沥不畅,排出无力,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为特点。多因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日久阳损及阴,肾阴阳两虚,气化无权,气不化津所致。治宜温肾滋阴通窍,方用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2、阳痿、遗精
临床上以阳事不举,梦遗精滑,不育,精神萎靡等为特点。多因房劳过度,精虚阴亏,阴损及阳,致肾阴阳两虚。治宜温壮肾阳,滋阴固涩,方选赞育丹(《景岳全书》)合济生秘精丸(《济生方》)。
3、水肿病
临床表现以全身水肿,腰以下为甚,尿少,口干,舌红苔少等为特点。此由肾虚二便失司,阳虚气化无权,阴虚津化为水,水泛成肿。治宜益肾利水,方选真武汤(《伤寒论》)合知柏地黄丸(《医方考》)。
4、关格
临床上以恶心呕吐,尿少或尿闭,水肿,面色晦暗,精神萎顿,甚则神识昏蒙,口干,舌质暗红,舌体胖,苔白为特点。证由元阳虚衰,真阴亏损,浊邪留滞所致。治宜通阳化浊,滋阴利水,方选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5、虚劳
临床见畏寒而手足心热,口干但喜热饮,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阳痿遗精,不育等症。多由劳损过极,久虚不复,肾阴阳俱亏。治宜阴阳双补,方选右归丸、左归丸(《景岳全书》)。
预防调护
节欲保精时摄生防虚的重要方面,有害身心的生活方式如纵欲、酗酒、抽烟等应予以节制。
转归预后
本证往往出现于疾病的晚期,正气大衰,阴阳两伤,是病理变化的最后转归,在其病机演化的过程中,最终致成肾气败绝,阴阳离绝之死候,治疗宜遵循“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则,急挽垂危之阴精、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