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入少阳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邪入少阳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外邪侵袭,由表入里的过渡阶段,郁阻少阳胆腑,以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咽干、目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耳胀、温毒发斑、热入血室、经行感冒、疟疾等疾病中。
病因
外邪侵袭,由表入里的过渡阶段,郁阻少阳胆腑所致。
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咽干、目眩等。
常用中药
常见病
1、耳胀
症见耳内胀闷闭塞不适感、自声增强,听力减退,患侧可有轻微头痛,烦躁,口苦。检查见耳膜轻度内陷,周边部轻度充血。舌质偏红,苔薄色黄白,脉浮弦。治宜和解少阳,方用小柴胡汤加香附、川芎、薄荷。
2、温毒发斑
症见寒热往来,发无定时,午后及夜间为甚,汗出粘手,胸胁胀满,口苦咽干,或呕吐黄水,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宜和解少阳,清胆利湿,方用蒿芩清胆汤加减。
3、热入血室
症见正值经期,寒热往来,发作有时,胸胁苦满,汗出欲呕,甚或谵语,舌苔薄黄,脉沉数。治宜疏肝泄热,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4、经行感冒
症见每于经期即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烦喜呕,头晕目眩,嘿嘿不欲饮食,舌红,苔薄黄或薄白,脉弦或弦数。治宜和解表里,方用小柴胡汤。
5、疟疾
症见先恶寒,甚则寒战鼓颌,肢体酸楚,继则寒罢状热,头痛面赤,烦渴索冷,而后汗出遍体,热退身凉,发有定时,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宜和解少阳,驱邪截疟,方用小柴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