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停食滞痞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水停食滞痞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太阳表实证汗解后,脾胃损伤,胃虚不和,水饮与食滞内停,而出现以心下痞硬,干嗳食臭,下利为主要表现的太阳变证。常见于伤寒太阳病、泄泻、呕吐等疾病中。

病因

太阳表实证汗解后,脾胃损伤,胃虚不和,水饮与食滞内停所致。

临床表现

心下痞硬,嗳气酸腐食臭,肠鸣泄泻,泻下稀薄甚如水样,不甚臭秽,可兼见纳减,口腻微苦不渴,或渴不欲饮,或见呕吐,吐出物为酸馊腐臭未完全消化的饮食物,或见腹胀,或见微热,舌淡,苔白厚腻或白腐,脉弦滑关弱稍沉,或濡数。

常用中药

生姜黄芩黄连、大枣、生姜、炙甘草人参半夏等。

常见病

1、伤寒太阳病

症见以心下痞硬,嗳气酸腐食臭,肠鸣泄泻,泻下物稀薄如水为特点。治宜和胃消痞,宣散水气,方用生姜泻心汤(《伤寒论》)。

2、泄泻

症见以心下痞硬,嗳气酸腐食臭,肠鸣泄泻,泻下物稀薄如水为特点。治宜和胃消痞,宣散水气,方用生姜泻心汤(《伤寒论》。

3、呕吐

症见除嗳气食臭,心下痞、下利等表现之外,必见呕吐,吐出酸馊腐臭未完全消化的饮食物,或带涎沫。治宜和胃消痞,散水降逆,治宜生姜泻心汤(《伤寒论》)加砂仁竹茹柿蒂

转归预后

本证为虚实挟杂之证,故病情演变,可实可虚;又因本证特点是邪实甚于正虚,故临床上的兼挟证候每以实证为多见。例如,本证失于治理,胃不和降,脾不健运,必招致肝气横逆而郁滞,出现肝气郁结的兼挟证候。临床上除心下痞硬,嗳气酸腐食臭的症状甚为明显之外,还兼见精神抑郁,胁肋胀痛,善太息,情绪不宁等症状出现,而肠鸣泄泻,则往往于精神刺激之后加重。若患者体质素盛,食滞水饮郁久化热,或治疗过程中过服辛温之剂,以致内陷之佘热复燃,与水饮相搏结,蕴郁中焦,则又可出现脾胃湿热的兼挟证候。若本证失于治理,胃不降浊,脾不升清,水饮不化,郁积日久,则可聚而成痰,上渍于肺,而出现湿痰之兼挟证。若患者体素阳虚,迁延日久,脾胃阳气久耗,阴寒日甚,必然导致脾阳虚之兼挟证出现,同时必见畏寒肢冷,脉沉迟无力等虚寒内生症状。本证若治疗护理不当,用寒攻热,则水势横行,引起泄利不止,滑脱不禁,便可导致气随液脱,出现气脱的兼挟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