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口苦,症状名。是指口中味觉发苦。口苦为主症多出现在肝胆疾病中,故治疗当以治疗肝胆为主。其中又包括肝胆湿热和胃热两种。肝胆湿热口苦,可能是由于肝胆部位存在炎症引起的。胃热产生的口苦,部分人肝胆没有炎症,但由于饮食不合理,食用了过多的辛辣食品,也会引起口苦。另一方面,很多脑力工作者,由于工作精神压力大,再加上饮食不当、不规律、活动少等特点,其肠胃功能呆滞也可出现口苦。至于温热病中的口苦口干,则非主症,常与身热退后,口苦只能消除。以口苦为主症常涉及现代医学中的胁痛、胆囊炎等疾病。
病因
1、邪在少阳
多由伤寒少阳病不解,邪传少阳。胆属少阳,胆热上蒸,则发为口苦。
2、肝胆郁热
多有情志因素所引发,情志抑郁或五志过极化火,郁而化火,肝胆郁火,疏泄失职,胆汁上溢而口苦。
病机
本症病机主要有邪在少阳、肝胆郁热等。其病在心脾肝肾,心牌虚则肝胆邪溢为苦。
针灸疗法
主穴颊车、地仓、阳陵泉、期门。配穴邪在少阳加行间、太冲;肝胆郁热加肝俞,胆俞,支沟。操作颊车透刺地仓穴,余穴均按常规方法针刺,期门、肝俞、胆俞不可直刺、深刺,以免刺伤内脏。邪在少阳、肝胆郁热针用泻法。
常见证型
1、邪在少阳证
临床表现:口苦、咽干,头痛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纳呆,小便黄,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弦。
治法:和解少阳。
常用方剂:小柴胡汤。
2、肝胆郁热证
临床表现:口苦心烦,口干欲饮,善太息怒,头晕目眩,目赤,胸胁胀痛,小便黄,大便干,舌边红,苔薄黄或黄膩,脉弦数。
治法:疏利肝胆,清解郁热。
常用方剂:龙胆泻肝汤。
常用中药:龙胆草、黄芩、山栀、柴胡、当归、生地、车前子、木通、甘草。
常见病
胁痛
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多有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所致。治宜清热利湿。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预防调护
1、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怒、过悲、过劳及过度紧张。
2、注意饮食清淡,切忌过度饮酒或嗜食辛辣肥甘,以防湿热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