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或成老年人健康生活第一“杀手”

2020-07-14

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相关调查显示,有慢性疼痛经历的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30%,疼痛患者失眠率达27%,社交失能率49%,抑郁发病率60%。可见慢性疼痛对患者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科主任陈卫衡解释道:“慢性疼痛是指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的疼痛综合征,包含疼痛超过损伤愈合所需的一般时间,或疼痛持续复发等。慢性疼痛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

中老年人群成慢性疼痛重点对象

我国老年人慢性疼痛发生率不容乐观,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成人慢性疼痛发病率为40%,而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为65%-80%。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加之慢性疼痛发生率较高,使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不得不面临慢性疼痛所带来的痛苦。因为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不断退化,内分泌和神经调节活动也会出现一定衰退,因此中老年人出现慢性疼痛的概率会相对较大。风湿、关节炎,骨折;胃炎、溃疡病;糖尿病;心绞痛;中风和癌症等许多疾病都可以诱发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发生,其中退行性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导致骨骼肌肉疼痛的病症,很多中老年患者往往承受煎熬的病痛长达几年以上,而且久治不愈,因此,缓解疼痛的治疗手段是最迫切也是最主要的。疼痛管理迫在眉睫预防治疗两手抓

慢性骨骼肌肉疼痛,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同一坐姿较长时间;

2.不要选择过硬或者过软的床板;

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受潮;睡觉前热敷疼痛部位等;

4.从心态上改变对疼痛的想法和认识,用客观的态度来面对并观察疼痛,降低对疼痛的敏感度,避免负面情绪出现,适当转移注意力、调整心态;

5.最后,在出现初期症状的时候就予以重视,及早就医,遵从医嘱及时干预治疗。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科主任陈卫衡提出:“中老年人治疗慢性骨骼肌肉疼痛可以采取‘外用药先行’的方式,比如奇正消痛贴膏,通过湿敷剂型的贴膏,使药物有效成分快速复水溶出,显著增加皮肤渗透性,降低皮肤对药物的屏障,起效更快,有效缓解疼痛。其次通过贴膏中青藏高原特有的重要药用植物——独一味,有效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深层治疗的作用。”

作为困扰70%以上中老年人的慢性疼痛是目前迫在眉睫需要预防重视的问题,建议广大中老年人提高疼痛管理意识,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适当的运动,增强无力的肌肉及活动强直的关节,提高身体的协调性,主动预防慢性疼痛疾病的发生。



慢性疼痛或成老年人健康生活第一“杀手”相关阅读


抗生素的危害有哪些

临床上抗生素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一般用来治疗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包括会使菌群失调、身体器官损伤等等,所以患者不能盲目服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抗生素的危害有哪些。

1、抗生素最大的危害是人体会产生耐药性,一般来说人体内都是存在正常的菌群环境的,但是如果长期服用抗生素的话,会破坏体内的菌群环境,会导致患者体质的下降,而且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下次服用抗生素就不会起作用了,必须要选择规格更加高的抗生素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就这样会一直循环下去。
  2、会导致菌群失调,会使体内出现一些不敏感的微生物,会使体内多重污染,导致抗生素使用无效,严重的还会引发死亡,死亡比例是很高的。

3、会导致身体器官受损伤,原来的疾病没有缓解,还会导致双重伤害,尤其是儿童患者,如果滥用抗生素的话,会导致各种器官发育正常,甚至导致婴儿身体机能衰竭而死亡,必须要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
  4、还可能会有一定的毒性,如青霉素,青霉素有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休克的症状,情节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所以说抗生素一定要少用,最好是不要用。

5、抗生素的长期使用还会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到时候抗生素就不能用了。
  6、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株的出现,由于抗生素的选择,会杀死没有耐药性的微生物,而保留有耐药性的,耐药菌会越来越多,患者会更加容易患病。

疼痛性疾病的克星——疼痛科

疼痛科治疗范围

1.头痛:颈椎源性头痛,偏头痛,外伤后头痛等各种神经性头痛。

2. 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臂丛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痛、神经损伤后疼痛、幻肢痛、残端痛、糖尿病性神经痛、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

3.骨关节痛: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肋软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尾骨痛,膝关节炎,足跟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退行性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

4. 软组织疼痛: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炎、腰背肌筋膜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腱鞘炎、肩周炎、网球肘、软组织损伤。

5. 内脏性疼痛:顽固性心绞痛,心肌梗塞,慢性盆腔炎。

6.缺血性疼痛:雷诺氏症,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红斑性肢痛症,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等。

7. 癌性痛及良性肿瘤引起的疼痛,癌性胸腹水治疗和瘤体内化疗。

8. 痛经、慢性盆腔痛。

9. 无痛诊疗服务:无痛分娩、无痛人工流产、无痛内窥镜检查、无痛拔牙和手术后镇痛。

10. 非疼痛性疾病:顽固性呃逆(打膈)、急性面神经炎(面瘫)、面肌痉挛、突发性耳聋、腱鞘囊肿、肝、肾囊肿。神经性皮炎,突发性耳聋,内耳晕眩症,痛风症,瘢痕痛,面肌痉挛,眼睑痉挛。

什么是残肢痛

残肢痛是指截肢后肢体残留部分的痛疼。残肢痛常因残肢不良或穿用不合适的假肢引起。

(1)残肢不良:

①残肢承重部位皮肤疤痕,植皮,皮下软组织过少,皮肤与骨骼粘连,穿用假肢时常引起皮肤擦伤。

②残肢的骨末端有骨刺,残肢的骨突起过于明显,在穿用假肢时常引起压痛和皮肤损伤。

③残肢的压痛和皮肤表面过敏,多由于截断的神经末端神经瘤或神经粘连所引起。

(2)假肢装配不合适:多由于残肢接受腔、假肢对线或假肢悬吊功能不好引起。

残肢痛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轻的残肢痛通过患者自己经常拍打,按摩残肢过敏、疼痛的局部可以逐渐消失。严重的残肢痛需要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由于神经瘤引起的残肢痛特点,是用手指在残肢末端软组织中可以摸到个约黄豆大至蚕豆大的小肿块,有的用手指压迫惠处会感到发麻、放射性疼痛。无痛的神经瘤不需要治疗。长期神经瘤痛可引起严重的幻肢痛,因此应当及时手术切除。

严重的残肢痛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由于神经瘤引起的残肢痛特点,是用手指在残肢末端软组织中可以摸到个约黄豆大至蚕豆大的小肿块,有的用手指压迫惠处感到发麻、放射性疼痛。无痛的神经瘤不需要治疗。

止痛药物多,滥用有危害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关节痛、肌肉痛、头痛、牙痛、腰痛、胃痛……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疼痛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会由于长期疼痛而产生心理疾病。也有因治疗不规范导致局部疼痛转化为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症或中枢性疼痛,成为难治的慢性疼痛病。因此疼痛需要规范治疗。

药物治疗是临床的常规治疗方法,如何规范正确使用止痛药,应该厘清如下几个问题。

1、止痛药的分类与选用:

1)第一类精神药和麻醉药:如吗啡、度冷丁、强痛定、芬太尼等。还包括曲马多等人工合成的中枢性止痛药,属于二类精神药品。这类药物对大脑痛觉中枢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可以起到强大的镇痛效果。但是,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必须注意长期使用后导致药物成瘾性。这类药物常用于外伤性剧痛(如严重创伤、烧伤、骨折等)、内脏绞痛(如心绞痛、肾绞痛、胆绞痛时与阿托品合用)、癌症和其他原因的慢性剧痛、手术后疼痛等。

2)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去痛片、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尼美舒利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或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因为前列腺素能够促使神经末梢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病因子的敏感性增加),从而起到镇痛作用。这类药物具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一般对钝痛效果较好,对外伤性剧痛、内脏平滑肌绞痛则无效。常用于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月经痛等。

3)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如消炎痛、炎痛喜康、双氯芬酸钠、罗非昔布、塞来昔布、布洛芬、保泰松等。作用机制同解热镇痛药,因此临床有时将两者归为一类。其作用特点是消炎作用较强,对消除炎症性疼痛效果显著。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疼痛。

4)平滑肌解痉药:如阿托品、颠茄酊、东莨菪碱、普鲁苯辛等。这类药物通过解除平滑肌痉挛,所以可缓解平滑肌痉挛所引起的各种内脏绞痛。常用于胃肠痉挛性疼痛、肾绞痛、胆绞痛等。

5)抗焦虑止痛药。头痛病人常伴焦虑、紧张、不安。紧张性头痛病人由于面部肌肉紧张、收缩使头痛更加严重, 用抗焦虑药物可以使情绪稳定、肌肉放松, 所以也用于头痛的联合用药。代表性药物有安定、舒乐安定、三唑仑等。

 2、止痛药滥用风险

1)成瘾性:第一类精神药和麻醉药品,对于癌痛和长期慢性剧烈疼痛者,很少成瘾。但是对于一般疼痛患者,容易成瘾,停药后会出现戒断症状,表现有精神不振、打哈欠、流泪、流涕、出汗、全身酸痛、失眠、呕吐和腹泄等。即使是长期大量使用去痛片、安定等,也会产生对药物的耐受性和身体依赖性。

2)掩盖病情:有些疼痛,如果未经医生确诊之前,滥用止痛药,虽然暂时疼痛的感觉可以减轻,但有可能掩盖疾病特有的症状,给医生诊断带来困难而贻误病情。如急性腹痛、头痛等。

3)胃黏膜损害。长期或大量服用止痛药,尤其是空腹使用后,可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饱胀、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的可致胃黏膜损害,引起消化性溃疡,严重的可导致胃出血或穿孔。这是非激素类抗炎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的主要不良反应。

4)导致肾功能不全和间质性肾炎。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含有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止痛药,可引起肾乳头坏死及肾间质炎性改变性肾病。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因服用止痛药发生肾毒性作用的报道,其中主要是止痛药抑制了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肾功能不全和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可诱发肾乳头癌、肾盂癌、膀胱癌等。

5)肝脏损害。有报道,在治疗剂量下,能导致10%的患者出现肝脏轻度受损,长期或大量服用扑热息痛可影响肝功能,引起中毒性肝炎。尼美舒利由于存在肝损害,CFDA已经规定12岁以下儿童禁用。

6)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非甾体抗炎止痛药能明显干扰血压,使平均动脉压上升。有报道,服用罗非昔布18个月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相对危险性增加。

7)导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止痛药的过度使用,可减少血液中5-羟色胺的含量,导致神经突触后受体的上调节,从而干扰人体内在的疼痛调节机制。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听力损害、嗜睡、失眠、感觉异常、麻木、幻觉、震颤等。

8)妊娠期的不良反应。非甾体抗炎止痛药被认为是诱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潜在因素;孕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产前、产后和分娩时出血;吲哚美辛可能会引起某些胎儿短肢畸形、阴茎发育不全等。

9)血液系统反应。阿司匹林等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内的形成,使凝血酶原在血中的含量下降;还能影响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使凝血时间延长,凝血功能受影响,长期使用容易引起出血倾向。安乃近、保泰松、消炎痛等可抑制骨髓而引起血细胞减少,甚至导致粒细胞缺乏。

10)过敏反应。有些止痛药会导致过敏反应,临床表现的症状有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譬如阿司匹林所致的过敏性哮喘,这是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环氧化酶之后,堆积的花生四烯酸经另一途径生成了大量的过敏介质所造成的,可伴有荨麻疹或喉头水肿。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所致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

 3、止痛药的规范使用

1)正确选用。依据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强度和,止痛药的药理作用、适应症和不良反应,正确选用镇痛药。遇到患者有疼痛不适症状时,随意使用止痛药,要明确诊断后再使用,既能确保使用止痛药的针对性,又可避免盲目止痛掩盖真正的病症而耽误治疗。

2) 癌症止痛应遵循三阶梯用药原则。一是按患者疼痛的轻、中、重不同程度,给予不同阶梯的药物。一般首先使用非阿片类止痛药,如果所用药物、剂量及用法不能达到止痛效果,可加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果二者合用后仍不能止痛,则可以使用强阿片类药物;二是用药个体化,用药剂量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确定,以无痛为目的,不应对药量限制过严而导致用药不足;三是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变化,及时处理各类药物的副作用,观察评定药物疗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3)交替用药。长期反复使用同一种止痛药物,容易产生耐受性,此时不能依靠增加剂量实现止痛效果,应及时改用其它化学结构类型的止痛药物代替。需要长期用药时,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用药过程中注意检测可能出现的各系统、器官和组织的损害。

4)联合用药。对中、重度疼痛,最好使用两种以上止痛药物,这样可以减少其用量及并发症,增强止痛效果。譬如癌痛治疗,常常会联合用药。

5)灵活掌握不同给药途径。病人因病情或治疗产生严重恶心、呕吐或吞咽困难时,可使用止痛药的肛门栓剂,贴剂,在不降低止痛效果同时,也避免了药物对胃肠、肝脏的损害。严重的疼痛还可以选用针剂,经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

6)关注用药的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可疑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必要时应及时对症给予适当的处理。如果存在下列情况应禁用或慎用止痛药: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和近期胃肠道出血者,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药物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细胞减少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针灸治疗疱疹性疼痛有特效

带状疱疹是由于病毒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皮肤病。常常发生于胸腰部、臀部、四肢、额部及颞部。它主要影响脊神经、脑神经和脊髓后根神经节。可累及一个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邻近几个后根神经节,并且常常同一侧相应的脑神经节也可能受到相似的影响。

带状疱疹也常常发生在以前得过水痘的成年人,病毒主要潜伏于背根神经节,多年后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病毒再次被激活,并且产生带状疱疹。免疫功能降低,可能是由于感染或恶性疾患。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原因不明。带状疱疹患者偶尔有接近外源性病毒的病史,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带状疱疹一年四季都有发病,春天和秋天发病比较多见。病毒在背根神经节繁殖后,沿感觉神经到达神经末梢,在末梢成疱疹损伤。在少数情况下交感神经节受累,产生类似交感反射性营养不良症。

带状疱疹感染的部位可由原发性炎症疾患,恶性疾患或创伤的部位来决定。有新生物的患者,特别是淋巴瘤,最易患疱疹。虽然带状疱疹有一定的自愈性,患者有望疱疹自发性消失,但大多数患者会出现顽固性疼痛,即疱疹后神经痛。

老年人是这种疾病的最多患者,某些青年患者在疱疹痊愈后,疱疹后神经疼痛可持续1—2周,但感觉过敏或感觉迟钝可持续存在。概括地说急性带状疱疹的特征是局部病损,局部感觉过敏,烧灼性疼痛,剧烈疼痛难以忍受,或拌有恶寒发热,全身不适。

急性带状疱疹初期疼痛轻微,几天之后疼痛加重,可为钝痛、锐痛、烧痛、酸痛或放射痛。此外,还常常伴有感觉不适。

一般在发病后4—5天出现皮疹,但也有立即出现皮疹的。初期局部红肿,其后出现红疹,在以后2—3周内逐渐出现小泡,脓泡,最后结痂。皮损特征是单侧性的,沿皮节分布,呈带状形式。轻型患者,整个皮节出现皮疹,并且常常连接成片,整个区域极度疼痛,并且因接触或运动而疼痛加重。大约10%--50%的疱疹患者在皮损愈合后,疼痛或感觉过敏持续存在,叫做疱疹后神经痛。一般可以逐渐改善,但是一旦超过6个月,完全自发痊愈的机会是极少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两种,即疼痛和感觉障碍。持续的顽固性疼痛常常是烧灼性疼痛。有时疼痛伴有发紧感,睡眠时疼痛常常缓解。慢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痛觉过敏的患者,常常与外周神经,脊髓丘束和丘脑损伤有关系。

应该注意的是,患者的年龄越高,大纤维越少而在疱疹感染过程中损失就越多,所以高龄患者比青年患者疼痛更严重,并且更易患顽固性疱疹后神经痛。据统计,约有30%-50%的中老年患者,在皮损消退后会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或更久。所以,对于本病的治疗来说,如何迅速、彻底地消除疼痛,则成为重中之重。

祖国医学将带状疱疹称之为:“缠腰火丹”、“火丹”、“串腰龙”等等。中医认为这种疾患是主要是由于肝气郁结、肝胆火热、气滞血瘀所致,火毒郁于少阳、厥阴两经,浸淫皮肤致气血壅滞而发。

针灸学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精髓之一,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卓越的临床疗效为广大的患者减轻了痛苦。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可靠而显著,是积极有效的方法,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一般来说,针灸治疗的重点在皮损的局部,往往采用皮肤针叩刺、三棱针刺点刺、体针围刺、刺血拔罐、火针、艾灸、药棉灸等方法,祛除郁于经络重的火毒,发挥消炎、抗感染、止痛、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另外再配合辨证取穴,常用穴位有期门、行间、支沟、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等穴,对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整体的调节。如同时辅以中药汤剂,则疗效更佳。

慢性 慢性疼痛

相关疾病

慢性咽炎 慢性胃炎 慢性肾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

相关艾灸

慢性盆腔炎 慢性肾炎 慢性肝炎 慢性胃炎 慢性咽炎

相关拔罐

慢性肝炎 慢性咽炎 慢性盆腔炎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胃炎

相关按摩

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 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肠炎

相关偏方

慢性病毒性肝炎通用方

清肝利湿。适用于肝胆湿热而致急慢性传染性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通用方

清热利湿,活血祛瘀。适用于肝胆湿热而致慢性肝炎,症见面色晦暗,肝区疼痛,长期不愈者。

慢性病毒性肝炎通用方

清肝利湿。适用于肝胆湿热而致急性或亚急性、迁延性肝炎。

慢性鼻炎汤

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鼻窦炎。

慢性咽炎汤

慢性咽炎。

相关资讯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检查方法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检查方法:   如果一个人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有输血或不洁献血...

慢性支气管炎的食疗方法

慢性支气管炎的食疗方法:   慢性支气管炎的食疗可以作为慢性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常用...

慢性疼痛会破坏大脑功能并引起抑郁

多数人对于普通的疼痛不当回事,一般是买些止痛类药物来止痛,有的患者几年的慢性疼痛都没...

慢性疼痛会破坏大脑功能并引起抑郁

多数人对于普通的疼痛不当回事,一般是买些止痛类药物来止痛,有的患者几年的慢性疼痛都没...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怎么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怎么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包括保肝治疗、抗病毒治疗...

慢性疼痛或成老年人健康生活第一“杀手”

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相关调查显示,有慢...

慢性咳嗽如何预防

慢性咳嗽如何预防:   慢性咳嗽临床上通常指咳嗽持续时间儿童在四周以上,成人在八周以...

慢性疼痛或成老年人健康生活第一“杀手”

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相关调查显示,有慢...

慢性疼痛会破坏大脑功能并引起抑郁

多数人对于普通的疼痛不当回事,一般是买些止痛类药物来止痛,有的患者几年的慢性疼痛都没...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能治好吗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能治好吗:   通常来讲,大部分慢性丙型肝病毒性肝炎通过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