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苦菜的功效与作用
苦菜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解毒。治痢疾、黄疸、血淋、痔瘘、疔肿、蛇咬。
【苦菜的原文】
苦菜,味苦,寒(1)。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2)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⑶。一名荼草⑷,一名选⑸。生川谷。
【苦菜的注释】
(1)寒:《千金》作“大寒”。
(2)服:《千金》作“食”。
(3)耐老:《新修》原作“能老”,据《证类》改。
(4)一名荼草:《千金翼》作“一名荼苦”。《纲目》无“草”字。
(5)一名选:《纲目》无此文。
【苦菜的译文】
苦菜味苦,性寒。主治侵人五脏的病邪之气、厌食、消化不良。长期服用能安定心神、补益元气,使人耳目灵敏、精力充沛,以至喜动而不思卧,神足而下思眠;也可使身体轻捷,动作灵便,寿命延长,延缓衰老。
【苦菜的形态分布】
1-217苦苣菜
菊科苦苣菜。一年至二年生草本,高50?100cm。茎直立,中空,具乳汁;顶端及中上部具有稀疏的腺毛。叶互生,长椭圆状广披针形,长15?28cm,宽3?6cm,羽裂或提琴状羽裂,边缘具不整齐的刺状尖齿;基部叶有短柄,茎上叶无柄,抱莲。头状花序顶生,直径约2cm。总荀圆筒状,长12?15mm,基部具有脱落性的绢状毛,内层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尖锐,具疏生的长毛;花冠舌状,黄色;雄蕊5枚;子房下位,花柱细长,柱头2深裂。痩果倒卵状椭圆形,扁平,每面有3条明显的纵纹外,另有粗糙的横纹,成熟后红褐色。冠毛白色,细软。花期4?6月。分布我国大部地区。药用部位为全草。夏季采收。
【苦菜的药材特征】
1-218苦菜(苦苣菜,苦苣菜咀)
全草入药。茎中空,鲜时具乳汁。叶互生,长椭圆状广披针形,羽裂或提琴状羽裂,边缘具刺状尖齿。基部抱茎。头状花序顶生,均为黄色舌状花。药材一般叶片已破碎。切咀入药。
【苦菜的附方】
治妇人乳结,红肿疼痛:紫苦菜捣汁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相关食疗
清热解毒,益气健脾。适用于面色萎黄、脾胃不足、浮肿、痔疮、便秘、疔疖等病症。
开胃助食,清热解毒。适用于脾胃呆滞、消化不良、血淋、痔瘘等病症。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适用于痢疾、黄疸、血淋、痔瘘、疔肿等病症。
清热解毒,滋阴润燥。适用于阴虚咳嗽、消渴、痢疾、黄疸、痔漏、便秘等病症。
滋阴润肺。
相关资讯
苦菜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解毒。治痢疾、黄疸、血淋、痔瘘、疔肿、蛇咬。 ...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苦菜 拼音Shān Kǔ...
拼音Kǔ Cài Huā...
拼音Kǔ C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