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月经不调等。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芍药的原文】
芍药,味苦,平⑴。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2),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3)。
【芍药的注释】
(1)味苦平:《木草经解》作“气平,味苦,无毒”。《纲目》作“味苦,平,无毒”。《大观》、《孙本》、《森本》、《顾本》作“味苦,平”。《成化政和》、《万历政和》、《商务政和》、《人卫政和》、《图考长编》作“味苦”。《御览》作“味苦、辛”。
(2)疝瘕:《御览》无“疝”字。
(3)谷:“谷”字后,《孙本》有“及邱陵”三字。
【芍药的译文】
芍药味苦,性平。主治腹中邪气郁结造成的疼痛,畅通血脉,消除血涩不行而麻木,消散固定不移的坚硬肿块,解除畏寒发热的症状,还有止痛、通利小便、补益元气的作用。
【芍药的形态分布】
2-28芍药
毛茛科芍药。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肥大,常呈圆柱形,外皮棕红色。茎直立。叶互生,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片长卵圆形至披针形,叶缘具硬质小齿,叶柄较长,上部叶为三出复叶。花单生于花枝顶端,花大,萼片4枚,花瓣9?13枚,白色、粉红色或红色,雄蕊多数,心皮3?5枚,分离。蓇葖果,卵形。花期5?7月,果期6?8月。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省,均系栽培。药用部位为根。夏秋两季采挖。洗净,去除头尾及须根,刮去外皮,置沸水中煮透心,捞出冷水浸泡,然后取出晒干,为白芍。
2—29草芍药
毛茛科草芍药。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根肥大,圆柱形或纺锤形,有分枝,外皮红棕色。莲直立,光滑无毛。二回三出复叶,互生,长达25cm;顶生小叶片最大,倒卵形或阔卵形,先端锐尖,基部楔形;侧生小叶片稍小,椭圆状卵形或卵形,基部楔形、阔楔形或偏斜形,叶柄长14cm。花单生于茎顶,萼片2?3枚,淡绿色或淡红色,花瓣6?8枚,粉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黄色。蓇葖果长圆形,表面粗糙。花期5?6月,果期8?10月。生于阔叶林下及山沟中。分布东北、西北、西南及河北、山西、安徽等地。根入药,为赤芍的一种来源,秋季采挖。
【芍药的药材特征】
2—30白芍、白芍片
药材:白芍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3cm。表面浅棕色或类白色,光洁或有纵皱纹、横长皮孔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角质样,形成层环明显,木部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酸。产于浙江者为杭白芍,品质佳。产于四川者为川白芍。
饮片:白芍片为约2mm厚的圆片,切面类白色或微棕红色,有环纹及放射状纹理,也有纵切片。味微苦酸。在饮片中还有酒白芍与炒白芍。
2-31赤芍赤芍片
药材:圆柱形,稍弯曲,长10?40cm,直径0.8?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饮片:横切或斜切的薄片,厚1~2mm。外表棕褐色,切面粉白色或微红色,木部射线明显,成“菊花纹”,有时具裂隙,皮薄。
【芍药的附方】
1.芍药散:治痛经。芍药、当归、川芎各50克,干姜(炮)25克。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10克,温酒调下,不拘时。(《圣济总录》)
2.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150克,芍药150克,桂枝150克,生姜300克,大枣12枚。上五味以水6升,煮取2升,温服700毫升,日三服。主治血痹阴阳倶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症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金匮要略》)
3.治急性乳腺炎:生赤芍100?150克,生甘草50?100克,煎汤内服。若发热,加黄芩,另外用白蔹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
4.治痛经:白芍60克、干姜24克。共为细末,分成8包,月经来时,每日服1包,黄酒为引。然后照此方再服2剂。共24天。
相关方剂
温通心阳,镇惊安神,兼祛痰浊。
通阳行痹,祛风逐湿。
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调和气血,清热解毒。
补脾泻肝。
相关偏方
肩关节周围炎。
急性腰扭伤,腰痛活动不利。
小儿遗尿症。
阳强。
三叉神经痛。
相关食疗
散风利湿、凉血解毒。适用于风热湿毒引起的痒疹、湿疹、风疹皮炎。
养血益胃,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辅助食疗。每天分2次饮用。
养血柔肝,充盈气血,调经美容。
此温补中阳,具有调和肝脾、缓急止痛的功效:,可适用于缓解和辅助治疗急性肩周炎。
相关茶方
祛寒理气止痛。
相关资讯
古代有一句形容女子美丽的话,叫做“立如芍药,坐如牡丹”。芍药...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
拼音Xīn Jiānɡ Shá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