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滞胃热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食滞胃热证,中医病证名。是指饮食停滞、胃热壅盛。以胃脘痞满胀闷、灼痛、嗳腐吞酸、呕吐、肠鸣、矢气、大便不爽、便臭如败卵、苔厚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多因饮食不节、停滞胃中、积而化火、运化失司而致。常见于胰瘅、胃瘅等疾病中。西医学中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病程中可见本证。
病因
多因饮食不节、停滞胃中、积而化火、运化失司而致。
临床表现
胃脘痞满胀闷、灼痛、嗳腐吞酸、呕吐、肠鸣、矢气、大便不爽、便臭如败卵、苔厚腻、脉滑数或沉实等。
常用中药
常见病
1、胰瘅
症见脘腹胀痛阵作,嗳气酸馊,恶心欲呕,发热口渴,便泻不爽而臭秽,舌苔腐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导滞,方用清胰汤加山楂、神曲、莱菔子等。
2、胃瘅
症见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口渴,肠鸣,泄泻,或有发热身疼,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治宜清热导滞,方用枳实导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