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阳虚水泛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少阴阳虚水泛证,中医病证名。又名真武汤证。指少阴病阳虚阴甚,水气内停而出现的证候。多因少阴病不解,阴寒之邪逐渐深入,阳气为之虚衰,或素体阳虚,或久病及肾,阳虚不能利水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疲欲寐,头眩,心下悸,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浮肿下利,苔白滑,脉微细。常见于慢性咳嗽、哮喘、心悸、胸痛、泄泻、臌胀、癃闭、水肿等疾病中。

病因

多因少阴病不解,阴寒之邪逐渐深入,阳气为之虚衰,或素体阳虚,或久病及肾,阳虚不能利水所致。

临床表现

神疲欲寐,头眩,心下悸,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浮肿下利,苔白滑,脉微细。

常用中药

附子肉桂桂枝白术白芍生姜大腹皮茯苓泽泻木通车前子等。

针灸疗法

取穴:气海、中极、三阴交、阴陵泉、水分、肾俞、关元、命门。采用补法,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其间行针l~2次。命门、肾俞针刺后加灸,关元则可只灸而不针刺,每日一次。心悸甚者针刺内关、神门、心俞。

其它疗法

(一)饮食疗法   

1、忌盐:轻度水肿者,每日应限制进食盐在5克以下;若重度水肿,心悸,胁下有块而痛,甚则腹部胀大如囊裹水者,应限制食盐在每日1克以下。   

2、饮食以少量多餐为宜,不得过饱。   

3、对顽固性水肿者,应该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轻症者则不必严格控制。   

4、忌食辛辣、肥甘、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二)心理疗法:本病危重,病程多绵长,且易反复发作,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以有利于治疗。特别要注意防止剧烈的精神刺激和情绪激动,导致病情恶化。  

常见病

1、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中少阴阳虚水泛证症见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畏寒,头眩,肢体沉重,小便不利等。治宜温阳散寒,化气蠲饮,方用真武汤(《伤寒沦》),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2、哮喘

哮喘中少阴阳虚水泛证症见畏寒神疲,气喘,动则哮喘并作,喉中痰鸣,四肢厥冷汗出,浮肿等。治宜补肾纳气,方用黑锡丹(《和剂局方》)。

3、心悸

心悸中少阴阳虚水泛证症见神疲心悸,畏寒肢冷,小便不利,渴不欲饮等。治宜温阳益气,化气行水。方用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4、胸痛

胸痛中少阴阳虚水泛证症见心前区疼痛,形寒肢冷,四肢沉重,腰膝酸痛,腹泻便溏,脉沉无力或见结代等。治宜温阳化饮,补气行水,方用桂枝人参汤(《伤寒论》)。

5、泄泻

泄泻中少阴阳虚水泛证症见黎明腹泻,肠中鸣响,泻后则安,畏寒神疲等。治宜补火生土,方用四神丸(《妇人良方》)。

6、臌胀

臌胀中少阴阳虚水泛证症见神疲,头面四肢浮肿,腹中臌胀,手足逆冷,小便极少等。方用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7、癃闭

癃闭中少阴阳虚水泛证症见神疲肢冷,浮肿,小便闭涩等。治宜温补肾阳,通利小便,方用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8、水肿

水肿中少阴阳虚水泛证症见面目浮肿,腰以下肿势尤甚,神疲畏寒,肢体逆冷等。治宜温肾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伤寒论》)。

预防调护

1、重度心悸、水肿的患者,应该严格卧床休息,采取病人最感舒适的休位,一般以半卧位休息为宜。若卧则感心慌气急者,可两足下垂,同时要鼓励病人作小腿主动活动或小幅度摆动,以利于血液循环,防止气血淤滞。居住环境宜温暖、安静。

2、轻度心悸水肿者要限制活动量。   

3、注意寒温变化,适时增减衣被,防止感受外邪,使疾病复发或加重。 

4、长期卧床者,要勤翻身,用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发生褥疮。严重水肿,喉中有痰者,要随时注意吸痰,防止痰涎阻塞气道,使病人窒息死亡。

转归预后

少阴寒化证候,往往导致水气为患,足少阴肾为寒水之脏,阳衰阴盛,水气不化而为患,其病深重,须未雨绸缪,事先预防。水肿病日久不愈,若见唇黑、缺盆、脚心、人中、腹脐等肿而平满,或肚腹见红丝赤缕,为五脏俱伤,预后不良。若疾病更进一步发展,出现腹胀喘气,呕吐恶心,厌食,便溏溲闭,此为脾肾两败,多致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