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合病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三阳合病证,中医病证名。又名太阳阳明少阳合病证。是由太阳、阳明、少阳同时受邪,引起三阳俱病的证候。多因正气不足,或感寒较重,外邪直入三阳所致。一般发病较急,证情复杂,病势严重。主要表现是腹满而痛,一身尽重,难于转侧,口燥不仁,汗出谵语,面色垢腻,遗尿,嗜睡,盗汗,或寒热往来,或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脉浮大弦数。常见于布氏菌杆病等疾病中。
病因
多因正气不足,或感寒较重,外邪直入三阳所致。
临床表现
腹满而痛,一身尽重,难于转侧,口燥不仁,汗出谵语,面色垢腻,遗尿,嗜睡,盗汗,或寒热往来,或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脉浮大弦数。
症情分析
由于邪热炽盛,腑气不通,则腹满而痛;太阳主背,阳明主腹,少阳主胁,今一身尽为三阳邪热所困,故身重难以转侧;胃热充斥,耗灼津液,而口燥不仁;面为阳明经所过之处,邪热郁蒸于面,则面色垢腻;津液为阳热所迫,故自汗出;胃热上扰神明,故见谵语;热邪下迫,膀胱不约,则遗尿。若病偏于少阳,荣卫气涩,阴阳不和,枢机不利,胆火上炎,精神昏浊,常欲眠睡。目合则汗,即是盗汗,是由阳盛迫阴,阴不内守所致。凡人寤则卫行于阳,寐则卫行于阴,今内有伏热,而卫又行于阴,故腠理开,而盗汗出。邪在少阳,正邪分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故寒热往来。若表邪不解,卫阳被遏,则可出现恶寒发热。浮脉属太阳,大脉属阳明,弦脉属少阳,数脉为热甚,邪在三阳,故脉见浮大弦数。
常用中药
常见病
布氏菌杆病
布氏菌杆病中三阳合病证症见发热恶寒,身痛,心烦口渴,胸满,脉弦滑数。治宜解表清里,方用达原饮加减。
转归预后
其治疗,偏于阳明者,当用白虎汤(《伤寒论》)辛寒清热。此时,若不治阳明,而误发其汗,使津液外泄,邪热愈炽,则谵语更甚;若因腹满、谵语而误下,以伤其阳,可引起手足逆冷、额上汗出的亡阳症状。若证情偏于少阳,白虎汤又非所宜。当用小柴胡汤(《伤寒论》)和解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