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痛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耳痛是指自觉耳部疼痛的症状,多单侧发生。耳痛多由损伤、六淫侵袭所致,可见于耳部疾病及邻近部位疾病。临床若对以耳痛为主症的病种尚未能确定时,可暂以耳痛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论治及对症治疗。

病因

1、挖耳所伤、异物刺激,或因拳击、跌仆、挤压等,外力直接损伤于耳,致气血瘀滞,经脉痹阻;甚则染毒,气血壅滞,痹阻脉络所致。

2、风热之邪侵袭,肺失宣肃,邪壅耳窍;或经络受邪,邪壅于耳,致气血壅滞,脉络痹阻而痛,甚则热胜肉腐酿脓而痛剧。

3、风热湿邪侵袭,邪毒直接侵袭于耳,局部气血壅滞,经脉痹阻而痛。

病机

耳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因损伤或邪毒侵袭,致耳部气血壅滞,脉络痹阻所致。

其它疗法

1、洗耳疗法

外耳道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或患处糜烂流水者,每次先用双氧水或淡白醋(白醋、凉开水各半)清洗后,再行其他疗法。

2、滴耳疗法

耳膜红肿或穿溃流脓者,清除耳道脓液后,用黄连滴耳液或西药抗生素滴耳液滴耳,每日2~3次。耳膜红肿疼痛而未穿孔时,可用酚甘油滴耳。

3、敷贴疗法

患处红肿者,用醋调紫金锭或如意金黄散敷患处,每日1-2次。

4、扑粉疗法

局部糜烂者,先清洁局部后,再干扑或吹撒青黛散,每日1-2次。

5、药膏疗法

患处皮肤粗糙、皲裂者,用黄连膏或四环素软膏等涂患处,每日1次。

6、切开疗法

因疮痈而脓已形成者,宜切开排脓。

7、西药治疗

因于感染者,宜选用有效抗生素口服或注射。

8、手术治疗

耳前瘘管,宜配合手术切除瘘管;断耳疮已成脓者,宜切开排脓并刮除坏死软骨;耳后疽因急性脓耳引起者,可尽早行单纯乳突凿开术;耳后疽因慢性脓耳引起者,可先行切开引流,待急性炎症控制后,再行乳突根治术。

常见证型

1、血瘀耳窍证

证候:耳痛因外伤所致,检查见耳窍肌肤瘀肿,或耳膜穿孔呈三角形,有血迹。

治法:逐瘀通耳。

常用方剂:桃红四物汤。

加减:伴耳鸣、听力减退,加柴胡香附石菖蒲;咽喉、口腔等部位疾病牵涉耳内掣痛,可用通气散白芍甘草金银花夏枯草之类。

2、寒凝耳郭证

证候:因寒冷所致,耳廓紫暗,麻木,微痒,疼痛,舌紫暗,苔白滑,脉沉弦。

治法: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

加减:耳郭瘀肿紫黑,加桃仁红花;耳廓紫黑处有溃烂,加金银花、蒲公英;伴气血不足证候,加黄芪党参、熟地、川芎之类。

3、风热犯耳证

证候:病初起,耳痛及红肿尚轻,张口、咀嚼或压迫时耳痛加重,微发热,舌质偏红,苔薄,脉浮略数。

治法:疏风清热利耳。

常用方剂: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

加减:痒甚,加防风蝉蜕;大便结,加大黄

4.湿热犯耳证

证候:耳部肌肤灼热痒痛、潮红肿胀,或起小水疱,或糜烂溢黄水,口微干,小便黄,舌质偏红,苔薄黄膩,脉滑数。

治法:清热除湿止痒。

常用方剂:除湿汤。

加减:痒甚而红肿较轻,去黄连、黄芩,加牛蒡子、蝉蜕;麋烂、流黄水,去黄连,加黄柏、薏苡仁

5、毒火犯耳证

证候:耳痛剧,甚则如钻似刺,患处红肿触痛明显,或有发热,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胖,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与主方:解毒利耳。

常用方剂:龙胆泻肝汤。

加减:局部红肿明显,加赤芍、蒲公英、菊花;大便秘结,加大黄;有脓而引流不畅,加皂角刺、穿山甲

6、血虚耳燥证

证候:外耳道内或耳郭处长期作痒,有时疼痛,患处皮肤粗糙,或有皲裂、结痂、脱屑,舌淡,脉细缓。

治法:养血润耳。

常用方剂:四物消风汤。

加减:患处无渗液,去薏苡仁;患处红肿而痛,加金银花、蒲公英;痒甚,加蝉蜕、白蒺藜

常见病

1、耳部或耳周疾病所致耳痛

(1)因耵耳或异物入耳所致者,取出耵聍或异物后,可见外耳道皮肤有轻度红肿糜烂。

(2)因耳损伤者,有耳外伤病史,检查见耳郭瘀肿,或耳膜紧张部有三角形穿孔。

(3)因寒冷所致,耳廓紫暗、麻木、微痒、疼痛,甚则紫黑处溃烂流脓,久难愈合,至来年冬季该处又复发如故者,为耳郭冻疮

(4)新起耳廓或/和耳周红肿、小水疱、糜烂、时流脂水不断,患处瘙痒、灼热而痛者为急性旋耳疮。耳廓痒痛,患处皮肤粗糙,或有皲裂、脱屑、结痂,缠绵难愈者,多为慢旋耳疮。

(5)耳道深处肌肤浅表性糜烂,轻度红肿,少量分泌物,牵拉耳郭或按压耳屏时耳痛加重,多为急性耳疮。耳道内痒痛,检查见耳道变窄,耳道内皮肤粗糙,或有皲裂、结痂,反难愈者,多为慢性耳疮。

(6)外耳道外段有局限性红肿突起,牵拉耳郭或按压耳屏时耳痛加重者,为耳疖。

(7)耳郭灼热、红肿剧痛,甚则如煮熟水饺,溃破后流脓不止,形成瘘管者,为断耳疮。

(8)耳痛逐渐加剧,甚则如钻似刺,并见耳膜充血、膨隆,或穿孔,穿孔溃脓后全身发耳痛锐减者,多为急性脓耳。

(9)有脓耳急性发作病史,伴头痛、发热,并见耳内流脓,耳后乳突区皮肤红肿隆起,耳沟消失,红肿处溃脓后形成瘘管缠绵难愈者,为耳后疽(耳后骨膜下脓肿)。耳根处红肿作痛,甚则穿溃溢脓,脓溃后病情迅速好转者,为耳根毒(化脓性耳后淋结炎)。

(10)在耳屏或耳轮脚前见到芝麻粒大小之开口,平时无症状,染毒时则瘘口处红肿、疼痛溢脓者,为先天性耳前瘘管染毒。

2、耳邻近(如咽、喉、口齿、颈部、腮腺)疾病所致继发(牵涉)性耳痛

(1)邻近部位疾病所致的牵涉性耳痛,以耳部一过性疼痛为主,有时耳痛较剧或阵发性发但耳部检查并无异常,主要见于口腔疾病、咽喉疾病、颈部疾病,并在这些部位可见到相应病征。

(2)腮部肿胀、疼痛波及于耳,好发于冬春季及儿童患者,为痄腮,多有流行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