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带下,症状名。是指妇女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的症状。寒湿或湿热下注,或热毒浸淫,或脾肾阳气亏虚等常可见带下异常。带下一般见于女阴局部感染邪毒,或胞宫等的病变。最常见于带下病。但身体虚弱或痰湿内盛者亦可见带下量多。临床若对以带下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暂以带下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及对症处理。

病因

1、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忧思气结,损伤脾气,运化失职,痰湿停聚,流注胞宫,伤及任带,而致带下清稀量多。

2、素禀肾虚,或恣情多欲,肾阳虚损,胞宫虚寒,气化失常,湿浊内停,下注冲任,损及任带,而致带下。

3、经期产后,胞脉空虚,忽视卫生,或房室不禁,或手术损伤,或洗浴不洁,以致湿之邪侵袭;或湿邪郁久化热,或肝郁化火,肝热脾湿,湿热互结,蕴积胞宫,损及任带,而致带下黄稠腥臭。

病机

带下的发生主要与湿邪有关。湿邪停留于体内,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则带下量、质异常。

针灸疗法

取带脉、白环俞、次髎、关元、三阴交,脾虚加脾俞、公孙;肾虚加肾俞、太溪,均用补法;湿热加阴陵泉、丰隆,用泻法。

其它疗法

1、坐浴疗法

(1)苦参30g、蛇床子30g、白鲜皮20g、狼牙草20g,煎水坐浴,每日1次。

(2)马鞭草30g、白鲜皮30g、苦参30g、黄柏30g、红花10g,煎水冷却坐浴,每日1-次。

2、单方验方

(1)鸡冠花30g,金樱子15g,白果10个,水煎服。

(2)炒白术9g,鸡冠花15g,海螵蛸12g,水煎服。

3、常用止带下中药

海螵蛸、莲须、鸡冠花、白鲜皮、贯仲炭、韭子、鱼螵等,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选用。

4、常用中成药

妇科千金片、乌鸡白风丸、定坤丹(丸)、妇乐冲剂、妇炎康、健妇丸等。

5、西医药治疗

甲硝唑或替硝唑内服或外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效果良好。硝酸咪康唑、酮康唑等用于霉菌性阴道炎疗效良好。

常见证型

1、脾虚湿困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神疲倦怠,四肢不温,恶心纳少,便溏,两足跗肿,面色淡白或萎黄,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缓弱。

冶法与:健脾渗湿。

常用方剂:完带汤

加减:带下日久不止,加芡实龙骨牡蛎、海螵蛸、樗根皮等。

2、胞宫虚寒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头晕耳鸣,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淡润,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治法:暖宫散寒,祛湿止带。

常用方剂:内补丸。

加减:腹泻便溏,去肉苁蓉,加补骨脂豆蔻

3、胞宫湿热证

证候:带下粘稠量多,色黄绿如脓,或夹血液,或浑浊如米泔,有腥秽臭气,阴中灼热瘙痒,或小腹痛,小便短黄,或有腹部掣痛,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常用方剂:止带方。

加减:腰骶酸痛、带下恶臭难闻,加半枝莲金银花鱼腥草、樗根皮;小便淋漓,加土牛膝虎杖甘草梢。

4、阴虚夹湿证

证候:带下量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有臭气,阴部干涩不适,或灼热感,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颧赤唇红,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

治法:滋阴益肾,清热祛湿。

常用方剂:知柏地黄丸。

加减:带下黄臭,加土牛膝、薏苡仁;潮热心烦,加地骨皮麦冬五味子

5、阴虚内热证

证候:带下色黄或赤,阴中灼热,头晕耳鸣,心烦失眠,手足心烧,腰酸,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清心莲子饮。

加减:宜去人参,常加黄柏、丹皮、知母等。

6、瘀滞胞宫证

证候:带下赤白,少腹胀痛或刺痛,行经困难,舌质紫暗,脉弦涩。

治法:活血行滞止带。

常用方剂:少腹逐瘀汤。

加减:红藤、益母草、樗根皮等。

常见病

1、带下病特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妇科疾病

2、除带下病以外的疾病而见带下异常,常有

(1)带下增多,伴阴部红肿、瘙痒、腰酸腹痛者,多为阴器感染邪毒,如阴痒、盆腔炎等。常有经期、产后或流产后,或放置宫内节育器等宫腔操作术后,不注意卫生或不节房事等病史。

(2)带下增多,呈乳白色粘液状或淡黄色或有阴道岀血,或小腹部有肿块,或腰骶酸痛及小腹坠胀疼痛等表现者,多为胞宫病变。妇科检查多见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肥大或质硬,或见息肉、裂伤、外翻及腺体囊肿等改变。

(3)身体肥胖,带下量多,阴部无其他不适症状者,多因痰湿内盛所致。

(4)中老年妇女,出现五色带或淘米水样白带、气臭秽或夹血丝,妇科检查见宫颈糜烂增生,接触性出血者,应疑及胞宫癌之可能。B超、CT、阴道镜、宫颈活检等检査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