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痛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身痛,症状名。是指自觉全身(一般无明确固定部位)疼痛不适的症状。身痛多因外感风寒、湿热、疫毒等邪,或外力损伤、长期卧床等,使经气不利,营卫不从所致。常见于感冒、时行感冒、疫斑热、稻瘟病、疟疾等时行、温热类疾病,三痹、肌痹等痹病类疾病亦可见身痛临床若对以身痛为主症的病种尚未能确定时,可暂以身痛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及对症处理。
病因
1、外邪侵袭:外感风寒、风热、湿热、疫毒等邪,或寒湿郁久化热,或脏腑湿热内蕴等,邪气阻痹,经气不利,气血运行不畅,营气不行,卫气不达,可致身痛。
2、气血阻痹:因跌打、扭挫等,外力直接损伤皮肉筋骨,使气血壅遏,经气不利而致身痛。
3、气血不荣:长期卧床,不能运动,气血运行不畅,营卫不达于肌肤,不通而作身痛或病久体弱,脾肝肾亏损,营气精血不足,肌肤筋骨失其濡养,不荣而为身痛。
针灸疗法
取曲池、外关、阳陵泉、大椎、合谷、阳池、阳溪、阳谷、三阴交等穴,每次3-5穴,平补平泻,或加温针,留针30分钟。
其它疗法
常用宣痹止痛中药
三七、羌活、独活、威灵仙、五加皮、秦艽、海桐皮等,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选用。
常见证型
1、风寒束表证
证候:新起恶寒发热,身疼头痛,无汗,鼻塞流清涕,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加减:表寒重,加麻黄、桂枝;夹湿,加豆卷、白芷;脘痞、苔膩,加苍术、厚朴;咳嗽、吐痰,加半夏、陈皮。
2、风热犯表证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身痛,少汗或无汗,口渴,头痛,咽痛,咳嗽,或有出疹,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散风热。银翘散。
加减:头胀痛,加桑叶、菊花;咳嗽、痰多,加浙贝母、前胡、杏仁;咯痰黄稠加黄芩、知母。
3、风热疫毒证
证候:高热,微恶风,身痛如被杖,头痛,面红目赤,口大渴,甚则神志模糊不清,语言错乱,舌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常用方剂:清蕴败毒饮。
加减:常加大青叶、蚤休、蒲公英;咽喉肿痛,加一枝黄花、土牛膝;口燥、咽干,加沙参、天花粉、梨皮。
4、湿热阻痹证
证候:身痛,关节痛,肢体沉重,口渴不多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宣痹。
常用方剂:白虎加桂枝汤。
加减:一般可加金银花、连翘、山栀、黄柏清热解毒;加海桐皮、姜黄、威灵仙、防己、桑枝活血通络祛风湿;皮肤有红斑,加丹皮、赤芍、生地。
5、风寒湿凝滞证
证候:身痛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活动不便,或有关节疼痛,肌肤麻木不仁,舌淡红,苔白,脉弦。
治法:散寒祛湿,宣痹止痛。
常用方剂:蠲痹汤。
加减:身体重着酸痛,加薏苡仁、苍术、稀莶草、海桐皮
6、气血两虚证
证候:身体绵绵而痛,四肢乏力,汗出畏风,时见心悸,纳杲食少,面色淡白或萎黄,体瘦,舌淡,脉沉缓无力。
治法:补益气血。
常用方剂:八珍汤。
7、瘀滞肌肤证
证候:身体疼痛,因外伤或长期卧床所致,肌肤顽麻不仁,或有紫暗斑块、拒按,脉弦或弦涩。
治法:活血理气止痛。
常用方剂:和营止痛汤,或身痛逐瘀汤。
加减:体弱、脉虚,加党参、黄芪;头晕、面白,加何首乌、鸡血藤、熟地。
常见病
1、时行、温热类疾病常有身痛,如:
(1)新起恶寒发热、身痛、头痛、鼻塞喷嚏、喉痒咳嗽者,为感冒。
(2)急起发热、头身疼痛、咽喉肿痛、当地有多人患类似病变者,可能是时行感冒。
(3)有鼠类接触史或野外作业史,骤起壮热、身体肌肉疼痛、面目咽颊上胸部发红、尿少者,应疑及疫斑热的可能
(4)有鼠类接触史或稻田作业史,骤起高热、全身酸痛、小腿肌肉尤为疼痛,目赤、核肿痛为主要表现者,可能是稻瘟病。
(5)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头身疼痛、汗出而解者,为疟疾。
2、痹病类疾病由于气血阻痹,亦可见身痛,如
(1)肌肉关节等多处疼痛,与气候变化有关,红细胞沉降率增速,抗“O”阳性者,多为三痹。
(2)对称性近端肌肉疼痛、乏力、麻木,伴眼睑紫红色斑疹者,可能是肌痹。
(3)腰痛连及一侧下肢,单侧下肢疼痛、麻木、活动受限者,多为偏痹。
3、妇女经行期出现周期性身体疼痛者,称经行身痛;妇女产褥期出现身体疼痛者,为产后身痛。
4、因食入新鲜蚕豆后出现身痛、黄疸、面白、心悸等表现者,为蚕豆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