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浊壅滞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湿浊壅滞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多因湿浊阻滞下焦,导致下焦气化功能失职所致病证。临床表现为面色晄白或晦暗无华,头昏头痛,腹胀脘闷,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口中尿臭,口苦或口粘,小便涩痛不利,舌质胖淡苔厚腻,脉沉。常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中。
病因
多因湿浊阻滞下焦,导致下焦气化功能失职所致。
临床表现
面色晄白或晦暗无华,头昏头痛,腹胀脘闷,食少纳呆,恶心呕吐, 口中碌臭, 口苦或口拈,小便涩痛不利,舌质胖淡苔厚腻,脉沉。
常用中药
常见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
症见症见面色晄白或晦暗无华,头昏头痛,腹胀脘闷,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口中尿臭,口苦或口粘,小便涩痛不利。舌质胖淡苔厚腻,脉沉。治宜调理脾胃、降浊化湿,方用黄连温胆汤、半夏泻心汤加减。
预防调护
1、积极治疗下发病,以控制病情发展为慢性肾衰。
2、注意避免劳累与感染,以防止诱发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