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穴在什么位置在哪里
合谷穴的位置在手的背侧,就是在第二掌骨的中点下缘的位置。用手按合谷穴,可以有明显的酸胀感觉,简便的取穴方法可以有:用手的大拇指,然后放在这两个拇指和食指之间,拇指指尖到的这个位置,就是合谷穴的位置,这是合谷穴的简便取穴法。合谷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分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合谷穴在什么位置在哪里相关阅读
商丘穴
商丘。商,古指漏刻,计时之器也。丘,废墟也。商丘名意指脾经的热散之气由此快速通过。该穴物质为公孙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其性湿热且循脾经上行,而该穴的气血通道又如漏刻滴孔般细小,因此风气的执行是快速通过本穴,强劲的风气吹走了该穴中的脾土微粒,地部脾土如废墟一般,故名商丘。
【定位归经】
商丘穴是属于足太阴脾经。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功能主治及配伍】
商丘穴在内踝骨的前缘偏下一点,正对应足底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炎症。同时它又揭示了一个医理:炎症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因为脾是管运血的,它能把新鲜血液运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就消除了。商丘穴多用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胃炎、急慢性肠炎、腓肠肌痉挛、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1)商丘配阴陵泉、曲泉、阴谷和胃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腹胀。
(2)商丘配天枢、阴陵泉,有健脾化湿的作用,治腹泻、腹胀。
(3)商丘配三阴交,有补脾益气的作用,主治脾虚便秘。
(4)商丘配脾俞、三阴交,治脾虚便秘。
【保健方法】
(1)针刺法
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
平刺1.0~1.5寸,透解溪,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踝关节。
直刺0.5~0.8寸。
一般直刺0.5~1.0寸。
(2)艾灸法
艾条灸5~10分钟。
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3)按摩法
足踝痛、踝关节扭伤时可用推拿法按摩商丘。经常用拇指指腹用力揉按商丘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对踝关节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适用人群】
(1)腹胀泄泻:主要表现在日常的活动期间腹胀进行性地发展和在夜间休息后倾向减轻或消失的症状。这种体质的人适合艾灸商丘穴。
(2)脾虚:主要表现为多有腹胀、痞满、消瘦、肢乏、泄泻或大便先硬后溏。这种体质的人适合针刺商丘穴法。
注意事项:
按摩时间应适当选择,按摩的补泻是有力度和时间有关,同时也与商丘穴位性质有关系,力度重,手法刺激强,按压时间长一般为泻法,反之为补法。
肩髃穴
肩髃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出自《灵枢·经别》。此腧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有疏经通络,理气化痰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瘾疹等病症。肩髃:髃,髃骨,为肩端之骨。此穴在肩端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故名。
【定位归经】
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处;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此穴;或者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上处取穴。
【功能主治及配伍】
功效主治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保健方法】
肩髃穴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了,相信我们很多的朋友们生活中都是见过肩髃穴的,适当的按揉肩髃穴还可以促进大家的身体的健康。
(1)按摩法:按摩时可以取仰卧位,放松肩膀,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揉本穴或者以中指指腹点揉本穴,每次3-5分钟。自我按摩时先将对侧手搭于肩上,四指尽量展开抓牢肩部,掌心贴紧肌肉,用大拇指在肩髃穴的位置作旋转按摩。按摩结束后,可以对肩髃穴周围的肌肉做适当的揉捏以消除不适之感。
(2)拔罐法:刺激肩髃穴可以选择拔火罐,每次拔火罐的10-15分钟即可,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局部皮肤的损伤。
(3)针刺法:透极泉穴,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2~3寸。治岗上肌腱炎时,垂臂,针与穴位下外侧皮肤呈50度夹角,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水平方向针刺1.0~1.5寸,针刺2寸时,可刺入冈上肌。
斜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时,向肩内陵、肩、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
横刺,上肢外展牵制时,可向三角肌方向透刺2~3寸,臂部酸胀。
(4)艾灸法:将点燃的艾灸一端悬于肩髃穴之上,垂直对着皮肤,距离皮肤表面约两到三厘米,以皮肤感觉温和但无灼痛感为度。每次艾灸10-20分钟,至局部皮肤有红晕即可停止。
(5)温针灸法: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即在针刺肩髃穴得气后的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导致的肩关节痹痛等。
【主治病证】
(1)中医病症: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
(2)西医病症: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配伍应用】
(1)背及肩臂肿痛: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
(2)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
(3)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神应经》)。
(4)隐疹: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
(5)瘰疬: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6) 瘿气:肩髃、大空(《世医得效方》)。
【适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日常保健,尤其适用于以下体质的人群:
(1)肩周炎:主要表现为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怕冷,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出现痉挛。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肩髃穴针灸法。
(2)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疼痛剧烈,骤发骤停,疼痛部位仅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 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存在扳机点,周期性发作,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肩髃穴温针灸法。
(3)肩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色改变。其早期常表现为患手出现肿胀,产生明显的运动受限,手指变粗,皮纹消失,皮肤呈粉红色或紫红色,关节活动受限表现为手被动旋后,腕背伸受限,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肩髃穴针刺法。
【注意事项】
(1)按摩肩髃穴方向应同肌肉走向一致:沿肌肉生长方向,轻缓地,有韵律地耐心进行,皱纹同肌肉走向是呈直角的,手与皱纹呈直角运动,也就是顺着肌肉的走向。
(2)按摩肩髃穴时使用的手指:按摩时以中指和无名指在皮肤上轻轻画圈,轻到再轻就无法触摸的程度,手指移动要有韵律感,切忌过分摩擦表皮
(3)按摩肩髃穴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在毛孔张开时按摩效果最好,所以最好在洗澡或洁面后按摩。
列缺穴
列缺:列,分解,裂开;缺,缺口。此穴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自此分支别走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桡骨茎突上方,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如裂隙处,故名。
【定位归经】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或者以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或立掌或侧掌,把指向外上方翘起,先取两筋之间的阳溪穴,在阳溪穴上1.5寸的桡骨茎突中部有一凹陷即此穴。
【功能主治及配伍】
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 此穴是手太阴肺经络穴,通行表里阴阳之气,邪气在表时可借宣散肺气之功祛风解表,邪气入里时又可借表经之道,引邪外出;故具有疏风解表,宣肺理气,止咳平喘之效,是治疗伤风外感病的要穴。
(1)外感咳嗽:列缺、大椎、合谷、外关、鱼际(《针灸学简编》)。
(2)喘急:列缺、足三里(《医学入门》)。
(3)咳嗽寒痰、胸膈闭痛:列缺、肺俞、膻中、三里(《针灸大全》)。
(4)头痛:列缺、中脘、合谷、上星、太渊、百会、头维、丝竹空、风池、太阳(《针灸治疗实验集》)。
(5) 咯血:列缺、太渊、尺泽、足三里(《针灸学》)。
(6) 茎中痛:列缺、行间(《类经图翼》)。
(7) 牙齿疼痛:列缺、后溪、人中、颊车、吕细、太渊、合谷(《针灸大成》)。
(8)淋痛:列缺、中封、膈俞、肝俞、肾俞、气海、石门(《神灸经纶》)。
【保健方法】
(1)针刺法:向上斜刺0.2~0.3寸,局部酸胀、沉重、或向肘、肩部放散。或向下斜刺0.3~0.5寸,或用恢刺法以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等手腕部疾患。
(2)艾灸法: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因此处皮肤较薄,不宜瘢痕灸。
(3)按摩法: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等。
【适用人群】
(1) 偏头痛: 主要表现为头部局域疼痛,头痛持续不断,多伴有头晕、烦躁易怒。这种体质的人适合按摩列缺穴法。
(2)咽喉炎: 主要表现为有异物感、发痒、咽干、咽痛、灼热、咳嗽、痰多不易咳净,讲话易疲劳,或于刷牙漱口,讲话多时易恶心作呕等。这种体质的人适合艾灸列缺穴法。
(3)腕无力: 主要表现为手腕无力同时手也是但是手握东西时也能用上劲小腿也感觉酸软无力非常痛苦。这种体质的人适合针刺列缺穴法
【注意事项】
(1)这个穴位使用广泛,作用强大,但是因为其下有很重要的肌腱通过,如果使用不当,一旦造成损伤必然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在使用时还是应当多加小心。
(2)在这个穴位按摩时,手法可以稍重,方向要向上,使得气感向着头项部传导。
(3) 在此穴位使用刮痧的方法时,一定不要强求出痧,避免损伤深层的肌腱。
(4) 穴位处有疤痕、破损、皮疣等皮肤损伤时,不宜使用刮痧的方法。
手五里穴
手五里穴,别名大禁、五里、臂五里、尺之五里、手之五里。主要用于胸肺及局部疾患,是穴位诊断肺炎的定性穴。手五里穴下为皮肤、皮上组织、肱肌。有桡侧副动、静脉。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桡神经。皮肤由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较疏松,有少量脂肪。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到达肱肌,该肌由臂丛的肌皮神经支配。
【定位归经】
手五里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当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3寸处。
【功能主治及配伍】
手五里穴,主治咳嗽、咳血、心下胀满、中风偏瘫、治肘臂疼痛挛急、寒热疟疾、身黄嗜卧、瘰疬等。以下是手五里穴治病、保健的常用穴位配伍方法:
(1) 消肿除痛:手五里穴配曲池穴、通里穴、中渚穴,治手臂红肿疼痛、肘臂挛痛。
(2)豁痰行瘀:手五里穴配臂臑穴,有豁痰行瘀的作用,治瘰疬。
(3)治嗜睡:手五里穴配太溪穴、大钟穴、照海穴、二间穴,有解困醒神的作用,主治嗜睡。
(4)通经止痛:手五里穴配少海穴、曲池穴,治肘关节痛。疏利关节、通经止痛治疗肘臂挛痛。
【保健方法】
(1) 刺灸法:寒则补针多留,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无灸。
(2)针刺法:—般直刺0.5~1.0寸,局部有酸胀感,向肘部或肩部放散。注意要避开动脉。
(3)艾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20分钟。
【适用人群】
手五里穴常用来治疗中青年、老年的日常保健,尤其适用于以下体质的人群:
(1)气虚气短:主要表现为语声低微,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精神不振,体倦乏力,常自汗出,这种体质的人可以选用手五里穴治疗。
(2)火气大: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涕、牙痛等症状时,即使中医所说的上火。可采用手五里穴治疗,以达清热泻火、行气化痰、活血散结之效。
【注意事项】
(1)手五里位于骨头上,通经活络的效果非常强,尤其能治肩膀上的疾病,如肩膀沉重、肩周炎。按摩时可用圆珠笔端或食指按压,每次3~5分钟。按压时力度要适中,力度不宜太大,以免发生伤害。
(2)经常用拇指指腹按揉手五里,每次1~3分钟,能改善颈、肩、手臂的血液循环,对上肢有很好的保养作用。按摩时要把控力度,以被按摩者能够承受能力为准。
少商穴
少商穴是人体肺经最末的一个穴,属手太阴肺经。位于手指,拇指末端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有指掌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少商:少,指小的意思;商,指五音之一,肺音为商;此穴为肺经井穴,所出为井,是说手太阴肺经脉气外发似浅小水流,故名。
【定位归经】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或侧掌,微握掌,拇指上翘,手拇指爪甲桡侧缘和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取穴。
【功能主治及配伍】
清肺利咽,开窍醒神 此穴为肺经之井穴,五行属性属木,其疏通、条达、开泄之作用较强,善清肺泻火,驱邪外出,治疗外感风热郁遏肺经之咳嗽气喘,郁遏鼻、咽之咽喉肿痛、鼻衄。井穴宣泄郁热的作用很强,“井主心下满”,故此穴可治疗热邪内郁,气机阻滞的发热、中暑、呕吐、心下满。
(1)中风昏仆: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乾坤生意》)。
(2)癫狂:少商、人中、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会阴、曲池(《针灸逢源》)。
(3)中暑:少商、合谷、大陵、关冲、尺泽、金津、玉液(《针灸学简编》)。
(4)小儿惊风:少商、大椎、曲池、中冲、百会(《实用针灸疗法》)。
(5)顿咳:少商、四缝、合谷、内关、太渊(《针灸治验录》)。
(6)咽喉肿痛:少商、天突、合谷(《针灸大成》)。
(7)喉娥:少商、合谷、鱼际、金津、玉液(《中华针灸学》)。
(8)鼻衄:少商、禾髎、上星、合谷、鱼际(《针灸医案集要》)。
(9)呕吐:少商、劳宫(《备急千金要方》)。
【保健方法】
少商穴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了,适当的按揉少商穴还可以促进大家的身体的健康。以下是四种少商穴的保健方法。
(1)艾灸法:用艾柱直接灸少商穴,每天一次,可改善神智恍惚、言语错乱。
(2)刮痧法:用角刮法刮拭3—5分钟,隔天一次,可治疗咳嗽、咽痛、身热等。
(3)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4)按摩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另一侧拇指两侧,以揉捏的方式按摩少商穴,每次3分钟。可以缓解咳嗽、发热、昏迷、咽喉肿痛、癫狂等症状。
【适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日常保健,尤其适用于以下体质的人群:
(1)咳嗽:主要表现为胸痛、咳痰、咯血、打喷嚏、流涕、咽部不适、气促等。这种体质的人适合用刮痧少商穴法。
(2)咽痛:主要表现为咽部很疼,甚至不敢吞咽食物,说话时有含水的声音,同时,咽部还有被堵住的感觉,严重会导致呼吸困难,危及生命。这种体质的人适合用按摩少商穴法。
(3)发热:体温上升期常伴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现象。这种体质的人适合用艾灸少商穴法。
【注意事项】
(1)按摩少商穴使用的手指:按摩时以中指和无名指在皮肤上轻轻画圈,轻到再轻就无法触摸的程度,手指移动要有韵律感,切忌过分摩擦表皮。
(2)按摩少商穴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在毛孔张开时按摩效果最好,所以最好在洗澡或洁面后按摩。此外,用热毛巾敷一下也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相关偏方
踝关节扭伤。
热迫膀胱所致的尿血。
中风半身不遂。
相关资讯
按摩合谷穴对痛经有着比较好的疗效。合谷的位置在我们的手上,有一个简便的取法,就是手掌...
乳腺增生是女性非常多发的一种疾病,针灸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乳腺增生由于从中医的角度来讲...
合谷穴,别名虎口穴,属手阳明大肠经。本穴物质为三间穴的水湿之气汇合而成,所处为天部,...
大椎穴在人体的后颈部,属于督脉。督脉是一个阳脉,就是总管一身的阳气,督脉是诸阳之会,...
穴位埋线减肥是治疗肥胖的一个常用治疗方法。作用于人体的一些特定部位,或是腧穴。通过对...
合谷穴:清泻阳明,祛风解表,通经止痛,通调肠腑,熄风开窍...
合谷穴:清泻阳明,祛风解表,通经止痛,通调肠腑,熄风开窍...
合谷穴:清泻阳明,祛风解表,通经止痛,通调肠腑,熄风开窍...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的一个传统的外治手法,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具体的就是...
合谷穴在临床上是一个止痛常用的穴位,有很好的止痛作用。另外,合谷穴还有疏风、解表、清...
高血压用针灸来治疗,这是肯定有疗效的。高血压分四个证型,这个证型我们中医叫辨证论治,...
合谷穴在什么位置: 合谷穴的位置在手的背侧,就是在第二掌骨的中点下缘的位置。用手...
哮喘虽然与肺、脾、肾三脏有关系,但是它重点的病位在肺。所以治疗哮喘要取的一些穴位跟肺...
合谷穴的位置在手的背侧,就是在第二掌骨的中点下缘的位置。用手按合谷穴,可以有明显的酸...
穴位贴敷疗法可以广泛地在中医治疗领域里应用,包括内服而外的一些病都可以用。比较常见的...
合谷穴是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一个穴位,它的位置是在手的背侧,第二掌骨的中点下缘位置,...
糖尿病针灸有很多穴位可以取,中医永远都离不开“辨证论治”。首先,应该确诊患者属于糖尿...
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不能作为一种常用的疗法来运用。一些轻型的高血压可...
合谷穴平时在家里做保健的时候,可以经常的揉按、按压它。比如感冒引起的头痛,上火时候引...
大家把这个穴位称之为虎口,是因为这个部位叫虎口。其实在临床上这个穴叫做合谷穴,它属于...
合谷穴,别名虎口穴,属手阳明大肠经。本穴物质为三间穴的水湿之气汇合而成,所处为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