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病后越早用放疗越好对吗

2020-07-14

得病后越早用放疗越好对吗:
  只要诊断癌症越早用放疗越好,发现越早它摧毁用的能量,治疗的范围就越小,能量就越低,它对周围的影响很小。跟导弹打目标原理一样,十个人用小弹头,10万人用中弹头,那1000万人,虽然可以把人炸死,周围产生的次生灾害,地震、海啸、云山雾罩、乌烟瘴气,其实是越早越好。但是现在更多的病人是外科开不了刀,然后病人没办法才想到有放疗,来碰碰运气。其实他没意识到放疗的优势是无创,需要让患者感到这个手段如此的有效。很多病人治疗以后不痛不痒,三五次躺在床上,耳机戴上听音乐,治疗以后下床,该干嘛干嘛,几次做完就好了。这样一种方式就进入一种真正是癌症治疗的无忧无痛状态,应该全面推广,特别中国更多是老年病人。
  但现在第一手证据的时候,还要谦虚一点,老年人开不了刀得到的结果都跟手术一样,自然年轻人如果愿意选这个方法。还有一个问题当然要考量,如果一个50岁的或者40岁的一个早期病灶的患者,能够接受开刀和放疗,放疗有第二个问题要思考,它还有一定的放射线,有致癌性,但致癌性很低,但仍然有风险。如果年龄极轻,过后还有几十年,那就避免这种一点点的风险。身体又好,开刀又有利,这就是在对每一个病人都要去思考多种因素。那么八九十岁、七八十岁的老人,他的自然生存时间10年、20年,这时致癌的概率很低,或者它致癌再治也不难。所以,为什么先把这样一些人群作为拿出证据的主要对象,也是从治疗过程和未来后续效应,还有放射线有一些致癌的风险来考量。



得病后越早用放疗越好对吗相关阅读


癌症孕妇可以传给胎儿

癌症可以传染?科学家发现,癌细胞可以通过子宫传播,怀孕期间患癌症的妇女会将癌症传给未出生的婴儿。

据英国《泰晤士报》10月13日报道,科学家发现,癌细胞可以通过子宫传播,怀孕期间患癌症的妇女会将癌症传给未出生的婴儿,这颠覆了传统的观点——10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即使癌症能够越过胎盘这个壁垒,也会被婴儿的免疫系统所拒绝,母亲不会将癌症传递给胎儿。相关研究出版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很少有母亲和孩子都患同样癌症的情况,目前为止,只出现了30例。之前,科学家没有找到基因证据来解释为什么婴儿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出来自母体的具有破坏力、攻击性的癌症细胞。

最近,英国伦敦癌症研究所和日本的科学家一起,使用先进的基因指纹识别技术证明了一个婴儿的白血病细胞确实来自母体。

在最新的病例中,一位28岁的日本母亲怀孕期间身患癌症,她在医院生下一个女婴。然而,1个月后,母亲阴道大出血,被确诊为白血病晚期并死去。孩子11个月大时被诊断出患上了白血病。

研究人员发现,母亲和婴儿的癌细胞都携带着同样发生了突变的癌症基因BCR—ABL1,但是,婴儿并没有遗传这种基因,这意味着孩子不可能独自生成癌细胞,癌细胞一定来自母亲。

为了研究白血病细胞如何穿越胎盘的壁垒在婴儿体内存活,科学家们检查了婴儿的癌细胞内的基因,发现了一个缺失变异——控制主要组织相容性位点(HLA)表现的区位缺失了某种DNA。HLA分子的主要功能就是将每个人自己的细胞与他人的细胞区分开来,癌细胞中缺少了这些HLA分子就意味着婴儿的免疫系统不能分辨出它们是外来细胞。

之前科学家一直认为,胎盘会很好地保护母亲和婴儿,然而,在罕见的病例中(一般是白血病或者黑色素瘤),母体癌细胞也会穿越胎盘的壁垒,因为婴儿的免疫系统识别不出这些癌细胞,所以这些癌细胞就能进入发育中的胎儿体内,并成功地落地生根

当前的5种抗癌疗法

每天看着一个个被术语包裹的昂贵的抗癌新法面世,在研发阶段就被吹嘘成人类救星,我们不禁在想:在不断涌现的抗癌方法中,有多少是今天的我们真正能享受到的呢?以下就是五种已经研发成功并投入应用的抗癌法宝。

一、基因鸡尾酒疗法

一种名为siRNA的核酸可以终止癌细胞的不断分裂,从而停止肿瘤生长和扩散。很多公司都研发了基于此的鸡尾酒疗法。例如,艾利兰公司的ALN-VSPo1可以停止两种细胞的再生,同时阻断通向肿瘤的血液供给。

但siRNA分子极为脆弱。因此,如何将它们运向肿瘤,而不受体内核糖酶的干扰,便成为整个疗法最关键的步骤。传统方法是将它们包裹在脂质体的小泡中。

二、抗癌病毒

几种对正常细胞无害的病毒可以进入癌细胞中,从内部瓦解它们,从而扼杀肿瘤。这些病毒大都经过基因改造,疗效大幅提升。

健乐公司研制改造的牛痘病毒就是其中之一,并可针对其它多种致命疾病。类似的牛痘病毒已经使全人类免受天花之灾。

三、小分子化疗

传统化疗是把双刃剑,其使用的大部分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大量伤害正常细胞。今日的化学家研发出的小分子药物在敌我识别方面就聪明许多。

例如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新药Tipifarnib就是这种疗法的典型。与之前的疗法不同,这种药物不会杀死癌细胞,而是通过吞噬一些加重癌症的酶使细胞休眠。

四、癌症疫苗

很久以来,研究者一直在寻找预防癌症的方法,例如将死癌细胞注入人体内,以期激起免疫系统的反应。也有科学家将分子包裹上癌细胞的细胞膜注入人体,希望免疫系统能识别癌细胞。

时至今日,利用完整癌细胞的疫苗已被俄罗斯药监局批准上市,其他各种疫苗也大都进入三期临床阶段。例如Gardasil疫苗就已经开始保护我们免受乳头瘤病毒的伤害,避免头颈部癌症。

五、基因表达疗法

有的癌细胞通过压制体内基因表达从而不断分裂。通过复杂的药物治疗,这些基因可被重新激活,打开我们体内原有的免疫系统。之后,癌细胞将被免疫细胞杀死,或对化疗更加敏感。已经有两种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整的药物上市,它们通过激活组蛋白酶杀死癌细胞。

癌症患者的失眠

癌症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睡眠紊乱。国外有研究显示,在癌症人群中自发报告的睡眠障碍患病率为30%~50%,在乳腺癌和肺癌患者高达37%~38%。国内有研究显示,在包括各种类型和阶段的癌症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6.54%。尽管癌症患者失眠的发生率很高,但很多患者并没有得到诊治,他们害怕精神类药物成瘾,担心服用后无法停用,所以宁愿忍受失眠的痛苦。

癌症相关性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临床常见的失眠形式有:明显的入睡困难,睡眠潜伏期延长(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困难,觉醒次数增多(大于2次)和觉醒持续时间延长;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小时;早醒和日间瞌睡增多等。

当得知患病后,癌症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否认、恐惧、紧张、愤怒、抑郁,出现失眠、食欲下降和体重下降等,这些属于正常心理反应,持续7~10 天后这些反应可消失。部分患者可表现较持久的焦虑、抑郁、情绪不稳等症状。失眠往往引起患者白天不同程度的疲劳,因而躯体困乏、精神萎靡、注意力减退、思考困难、反应迟钝。对失眠产生越来越多的恐惧和对失眠所致后果的过分担心,使失眠患者常常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久治不愈。失眠可能使癌症患者的病情加重,影响康复效果,使疾病易于复发,降低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

癌症相关性失眠的治疗首先是针对不同的原因制订不同的措施,以达到缓解症状、保持正常睡眠结构、恢复社会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目标。焦虑和抑郁情绪是失眠常见的易患因素,疼痛、化疗、放疗和手术常常是癌症患者失眠的诱发因素,而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及失眠治疗的误区往往导致失眠慢性化进展。急性失眠(1周内)应予以早期药物治疗。亚急性失眠(3周内)可予以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失眠(3周以上)患者,建议咨询睡眠门诊的相关专家。药物治疗的时间目前尚有争议,一般推荐疗程为数周。

药物治疗

镇静催眠药物

近年来,国际睡眠障碍专家研讨会提出“按需治疗”和“小剂量间断”使用催眠药物的原则。“按需治疗”原则是根据患者白天的工作情况和夜间的睡眠需求考虑使用短半衰期镇静催眠药物,强调镇静催眠药物在症状出现的晚上使用,待症状稳定后不推荐每天晚上用(间歇性或非连续)。

治疗失眠应选择非苯二氮类药物作为一线药物。药物治疗失眠的前几周一般采用持续治疗,在随访过程中根据患者睡眠改善状况适时采用间歇治疗。当患者感觉能够自我控制睡眠时,可考虑逐渐停药,停药要缓慢,需要数周至数月时间,常用的减量方法为逐步减少夜间用药量,在持续治疗停止后,可按需间歇用药一段时间,禁止突然终止药物治疗。

苯二氮类药物非选择性拮抗γ氨基丁酸苯二氮( GABA-BZDA)复合受体,具有镇静、肌松和抗惊厥的作用。苯二氮类药物通过改变睡眠结构、延长总体睡眠时间来缩短睡眠潜伏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明确,包括日间困倦、认知和精神运动损害、失眠反弹及戒断综合征。长期大量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一般根据患者失眠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建议入睡困难者服用见效快、作用时间短的短效药物,以避免晨醒后药物的持续效应,如咪达唑仑等。睡眠不深又早醒者可服用起效缓慢、作用时间持久的长效药物,如氯硝西泮。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和早醒兼而有之者可使用延长睡眠时间的中长效药物,如奥沙西泮、艾司唑仑等。老年癌症患者常存在睡眠呼吸暂停,使用时需慎重,以免抑制呼吸。焦虑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容易影响睡眠,也常用苯二氮类药物,如劳拉西泮、奥沙西泮、氯硝西泮等。

非苯二氮类药物这类药物主要包括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药物及选择性拮抗GABA-BZDA 复合受体,故仅有催眠而无镇静、肌松和抗惊厥作用。这类药物由于半衰期短、可迅速被吸收,不产生蓄积,后遗作用相对少,对白天的影响微弱,且基本不改变正常的生理睡眠结构,并可改善患者的睡眠结构,不易产生耐受性、依赖性,一般不产生失眠反弹和戒断综合征。不良反应与剂量及患者的个体敏感性有关,主要为头痛、口苦、思睡等。

抗抑郁药物

对伴有抑郁情绪的失眠患者,我们常使用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如米氮平、曲唑酮、阿米替林等。米氮平对重度抑郁伴焦虑或失眠的患者效果较好,因无胃肠道副作用,更适用于癌症患者,尤其是胃肠道肿瘤患者或正在接受放化疗的患者。曲唑酮有轻度的抗焦虑、抗抑郁作用,催眠作用较强,可以治疗失眠,也可以用于治疗催眠药物停药后的失眠反弹。如果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单纯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效果并不好,应给予抗抑郁药物。

非药物治疗

睡眠卫生教育

失眠往往与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有关,如在床上看书、看电视,或晚上喝酒、咖啡和茶等。不良的睡眠卫生会破坏睡眠的正常节律,导致睡眠模式的紊乱,引起失眠。睡眠卫生教育可使患者学会控制与纠正各种影响睡眠的行为,通过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维持固定的起床时间,尽量减少卧床时间,注意饮食调节,睡前进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于兴奋的娱乐活动,戒烟、戒酒等方式,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心理治疗

如果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给予心理治疗。在施行时必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鼓励癌症患者克服恐惧心理,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目标要定得适当。很多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对于失眠是有效的。

失眠患者往往对睡眠认知有偏差,要帮助患者对失眠建立正确的认知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能促进良好睡眠的行为方式,最终使患者的睡眠情况改善。行为治疗包括冥想、放松训练、生物反馈治疗、刺激控制治疗和睡眠限制治疗。

几种跟吃有关癌症

“癌从口入”——几种跟吃有关癌症,你们都知道么?

1、胰腺癌-’“三高”食物要少吃。有“癌中之王”之称的胰腺癌是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高、治疗效果差。胰腺癌和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物这“三高”食物“吃”得过多密切相关。预防胰腺癌主要是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物,在饮食中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平时要杜绝暴饮暴食,减少胰腺的负担。

2、胃癌-别老吃剩菜腌菜,不良饮食是诱发胃癌的首位因素。天天吃剩菜,是不少胃癌患者最为后悔的生活习惯。

3、肝癌-发霉食物落肚,当心肝癌“上身”。除肝炎导致肝癌外,很多人的肝癌都是“吃”出来的,主要是因为“黄曲霉毒素”和“酗酒”。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在常见食物中,黄豆、玉米等富含淀粉的食物,沾染黄曲霉素而发霉后,致癌风险更高。

4、乳腺癌-爱吃肉和富含雌激素食物的要当心。除了和熬夜、压力大、爱生气等生活习惯有关外,乳腺癌也和“吃”有关系。高脂饮食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预防乳腺癌,日常饮食应保持清淡,注意荤素搭配,最好以素为主。多吃蔬果及粗纤维食物。

5、口腔癌-患者多半爱嚼槟榔、品烈酒、嗜酸辣。嚼槟榔、品烈酒、嗜酸辣、爱饮酒。口腔癌患者有六成人具有以上特点。

6、食管癌-少吃“辣烫糙”、进食慢点。吃得太烫、太辣会灼伤食管黏膜,不断刺激就会引起食管黏膜增生、变异,引发癌变。

7、结直肠癌-太爱吃肉、排便难要小心。俗称大肠癌的结直肠癌是典型的“富贵病”,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引起大肠癌的主要原因是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过多。预防大肠癌,应多吃果蔬,并保持每天一次排便。

四位院士谈如何防癌

我国肿瘤发病率、死亡率近年来缓慢提高,这与美国等国发病率、死亡率双双下降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有些人甚至将“确诊癌”与“判死刑”划上了等号。为了消除公众对癌症的恐惧和担忧,《生命时报》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4位院士,给出了他们的“防癌经”,并就当前我国肿瘤防控领域的热点问题解疑释惑。消化道肿瘤是攻关重点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是278.07/10万,死亡率为167.89/10万;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女性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脑瘤和胰腺癌是排名前十的常见恶性肿瘤,约占新发病例的77%;肿瘤图谱发生明显变化,肺癌患病率增长迅速,胃癌、大肠癌等消化道肿瘤增长明显;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约为30%,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数字高达70%~80%。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程书钧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了我国癌症发病率上升的原因。

首先,肿瘤的发生与衰老密切相关,是衰老过程中的自然选择,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快,肿瘤患者自然会逐渐增多。其次,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不可忽视。这既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公共环境问题,也包括装修、厨房油烟等个人居家环境问题。再次,居民生活方式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偏向西方饮食方式,喜欢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说到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程书钧认为,这和很多肿瘤患者到中晚期才得以诊断有关,肿瘤一旦转移,以现有科学水平,治疗难度很大。程书钧指出,我国在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方面,大有可为。

原因有三:1.消化系统肿瘤占恶性肿瘤发病数量的40%左右,基数较大。2.我国已拥有较成熟的早期发现手段,如食管镜、胃镜、肠镜等,能尽早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肿瘤。3.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早期肿瘤的治疗技术成熟,比如,早期食管癌可进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后五年甚至十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同时,还要重视与感染相关肿瘤的早期干预。程书钧说,外源性感染导致的肿瘤约占所有肿瘤的20%左右,比如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癌,EB病毒感染导致的鼻咽癌。这些肿瘤可通过保持个人卫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接种疫苗等方式早期干预。及早接种乙肝疫苗的孩子,将来患肝癌的几率会降低80%。

院士们的四条“防癌经”“就像不能阻止衰老一样,我们也难以消灭肿瘤。肿瘤可能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生命现象。”程书钧表示,人们不必过分惧怕肿瘤,只需学会预防和延缓其发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孙燕说,他从事肿瘤防治工作59年了,最大的感悟就是:预防比治疗更有效;治癌靠专家,防癌靠自己。院士们建议,每个人都应牢记4条“防癌经”。远离致癌因素。孙燕提醒,把好入口关,少吃油炸、烧烤食物,不吃霉变食物和不新鲜的蔬菜,遵循祖辈传下来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方式,不要模仿西方人;控制体重,减少小胖墩儿数量,就能降低乳腺癌、结直肠癌风险;性生活要洁净,避免行为不端,能减少人乳头瘤病毒传播,它和宫颈癌、口腔癌的发生都有关系。提倡有效体检。美国经验提示,常规体检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癌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以肺癌为例,它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肿瘤,如早期发现,经外科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可达90%。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控制癌前病变。程书钧表示,癌前病变发展成侵袭性癌一般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如能解决掉癌前病变,就可有效阻止癌症的发生。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肠息肉虽不是癌,但很容易发展成癌,切记及时治疗和控制,以防小病拖成大病。保持心情愉悦。

研究证实,长期情绪低落、精神过度紧张,会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使肿瘤乘虚而入。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和有助于预防癌症。程书钧说,上述知识很多人都知道,却做不到,可见预防肿瘤是需要一辈子学习并实践的大工程。“家长应教会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树立科学抗癌意识,使癌症防控贯穿生命全程。”

如何看待防癌科技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借助基因检测技术,预测肿瘤的发生几率,以便将其拒之门外。不幸患癌的人则不惜砸重金,去国外寻求更好的治疗。对于这些科技防癌的观念,院士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基因检测不建议普通人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因及癌变研究室主任林东昕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理论上说,如能开发出较为简易的基因检测工具,发现特征性基因变异,结合影响肿瘤发生的特定环境因素,就能找出某种肿瘤的高危人群,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早期预防和筛查,提高肿瘤防治效率。

但目前,基因检测要成为一种癌症初筛的有效手段,仍需做大量工作。孙燕指出,临床上,基因检测主要是来帮助医生针对不同分子变异类型的患者,选择更适合的治疗方案,为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依据,实现精准治疗。也可有选择性地在肿瘤家族史比较明显的人群中进行检测,进而早期干预。但不建议普通人群为了预防肿瘤而接受全基因测序,因为基因检测只能提示是否有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变异。有,不代表会患癌;没有,也不代表不会患癌。目前,国内外专家对基因测序结果的解读还不成熟,因此中国和美国都已叫停针对普通人的全基因测序。靶向治疗并非人人适用。

近年来,靶向治疗由于针对性强、副作用小而受到追捧。孙燕介绍说,目前7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通过基因检测找到对应的靶向药物,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靶向药物效果虽好,但并非对人人有效,因为不同患者携带的突变基因存在差异。盲目海外求医是认识误区。很多人认为,去国外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孙燕告诉记者,在某些癌症的治疗效果上,中国优于其他国家。比如,食管癌、鼻咽癌、肝癌等肿瘤,在其他国家相对少见,而在中国多发,中国医生经验更多。国内患者想出国看病,同时也有很多国外患者来中国求医。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就曾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求诊过。

现在有不少美国专家表示,我国针对部分肿瘤的先进诊疗技术应引进到美国。赫捷也说,中国医生接触的患者多,一名普通医生一年的手术量,可能已超过国外医生整个职业生涯的手术量。每天接触大量病人,医生的临床经验也会不断积累,所以从诊疗技术上来说,我们并不落后。当然,在新药研发方面,林东昕表示,中国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很多抗癌药都要依靠进口。好在国家目前已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打开进口抗癌药降价空间,为患者带来实惠。

放疗 放疗手术 放疗手术时间

相关资讯

肺癌骨转移放疗有什么副作用

放疗都有共同的副作用,比如患者出现全身的反应、出现疲劳、出现恶心呕吐、出现脱发、出现...

直肠癌放疗后的副作用

直肠癌的放疗是治疗直肠癌非常重要的措施,放疗是起到局部杀伤,杀灭癌细胞非常好的治疗方...

鼻咽癌放疗手术之后张口困难该怎么处理

一部分鼻咽癌患者化疗后出现张口困难,可以进行手术的方式,切除一部分颞下颌关节,同时对...

电疗放疗化疗有啥区别

电疗放疗化疗有啥区别:   肺癌的治疗主要是一个综合的治疗,也可以手术,也可以放疗、...

精准放疗和手术和化疗有什么优势

精准放疗和手术和化疗有什么优势:   放疗,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它更符合国际统一的精...

得病后是不是越早用放疗越好

得病后是不是越早用放疗越好:   放射治疗是能量聚焦,是一种核辐射的放射线聚焦的过程...

放疗骨髓抑制期时间

放疗造成的骨髓抑制时间长短,取决于放疗的剂量、患者接受放疗的时间长短。患者放疗以后,...

乳腺癌化疗和放疗有什么区别

放射治疗属于局部治疗手段,主要应用于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和姑息性放射治疗,佐以范围较小...

放射手术的优势和潜力体现在哪儿

放射手术的优势和潜力体现在哪儿:   放射手术是精准放射治疗最高阶段、先进技术融合的...

精准放射手术适用于哪些疾病

精准放射手术适用于哪些疾病:   由于各种专业和各种技术的发展,都有相应的适应症。适...

得病后越早用放疗越好对吗

得病后越早用放疗越好对吗:   只要诊断癌症越早用放疗越好,发现越早它摧毁用的能量,...

放疗化疗病人注意事项

放化疗病人的术后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为胃肠道的不适,例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第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