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胆囊息肉摘除

2020-07-14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PLG)。胆囊息肉样病变在临床上简化归为三大类,对不同类型的胆囊息肉给予区别对待。有助于病人及非专科医生进行判断。

第一类:胆固醇性息肉。占总人数中的1/2,迄今未发现有癌变的报导,所以医生又称它为假性息肉。它外观呈桑葚状,脆而易碎,蒂细如棉线,极易脱落,多在10mm以内,以多发为主,位于胆囊体部。大多数胆固醇性息肉病人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而胆囊功能良好,故可以每3-6月定期B超复查,观察大小变化。如果有明显症状时才考虑手术治疗。对于胆囊功能良好且胆囊没有急慢性炎症的可以首选胆道镜、腹腔镜联合胆囊内镜检查、活检及治疗(又称之为微创内镜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如果胆囊功能差,或伴有急慢性炎症者可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二类: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占总人数中的2/5,主要是指: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因此,这类病变应该手术切除胆囊或行预防性胆囊切除,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三类:息肉型早期胆囊癌,约占10%。目前对于混杂在胆囊息肉中的息肉型早期胆囊癌主要靠B超来侦别。必要时加作CT。B超特征为:大于10mm(88%);单发(82%);多位于胆囊颈部(70%);约有50%伴有胆囊结石;病变回声强度以中低回声为主。一旦怀疑此类病变时应限期行根治性胆囊切除。

以上三类病变各有特点并有相应的治疗方案,医生和病人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加以区别。

胆囊息肉与胆囊癌:据国内健康查体统计,正常人群中有5%的PLG检出。也就是说在各个单位组织的例行身体检查中有5%的人能够查出胆囊息肉,临床统计资料又表明胆囊息肉病人中82%都属于非肿瘤性病变。从上述分类中可以看到只有10%左右的息肉可以肯定转为癌。另有约40%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如:胆囊腺瘤、腺肌瘤、腺肌增样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但国内在1620例有病理证实的有胆囊息肉病例中有9%的是胆囊息肉状癌,而迄今胆囊癌的手术疗效较好的也局限于早期,胆囊癌总的手术疗效极差,它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所以胆囊癌在目前医学界仍是一个很棘手的疾病,唯一提高治疗效果的方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切除胆囊。这就要求医生对如些众多的胆囊息肉病人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即可以早期发现胆囊癌,又可以避免大量的不必要的胆囊切除。总之,医生认为:胆囊息肉病变仍是一种癌前疾病,应定期B超复查,动态观察息肉大小形态的变化。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胆囊息肉的治疗:对以下情况者应考虑手术治疗:①单发息肉;②大于10mm的广基或基底部宽大者;③病变有增大者;④合并有胆囊结石者;⑤年龄在50岁以上者。手术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切除胆囊,包括开腹切除及腹腔镜切除;二是胆道镜、腹腔镜联合胆囊内镜检查、活检及治疗(又称之为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病人可根据上述文章及当地医生的建议做出相应的决定。

胆囊息肉的复发:胆囊息肉摘除后部分仍然有可能复发,并且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防止其复发。但是,我们已将息肉标本进行了病理诊断,如果病理诊断符合上述第一类情况,一般就不会有癌变的可能。如果病理报告属于第二、三类时,我们一般在当时就切除胆囊了。这样就达到既早期发现胆囊癌又避免了大量无谓的胆囊切除。

综上所述:胆囊息肉多半是良性病变,但它又可以癌变,而胆囊癌的手术疗效极差。因些,当前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处理为:息肉直径在10mm以下者建议B超严密监测,如果直径超过10mm者建议手术切除胆囊,以绝后患。如此,有很多胆囊就被这样牺牲了。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用腹腔镜观察胆囊的外观,用胆道镜观察胆囊腔内情况,并取出息肉标本进行快速活检来判断胆囊息肉的性质,根据胆囊息肉性质来决定胆囊的去与留。这样就能客观地评判胆囊的去留,既可早期发现胆囊癌又避免了无谓的胆囊切除。此视频就是向人们展示腹腔镜、胆道镜下所见到的胆囊、胆囊息肉的外观及胆囊息肉的摘取过程。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胆囊息肉摘除相关阅读


胆囊息肉病因

胆囊息肉病因:
  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分类分为非肿瘤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肿瘤性病变又分为良性和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其中炎症息肉和腺肌增生症都是炎性反应性病变,胆固醇性息肉更是全身脂质代谢紊乱和胆囊局部炎症反应的结果。有人认为胆囊息肉与胆囊炎症及结石症有关,胆囊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排毒器官,但随着近年来人们在饮食方面过多的使用了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使得胆囊息肉的发病率进一步升高,常见原因考虑以下几种:
  一,饮食,胆囊中的胆汁有消化食物的作用,患者如果饮食没有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则胆囊分泌的胆汁得不到利用,导致胆汁在胆囊中滞留时间过长,从而刺激胆囊壁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或增多。
  二,生活方式,患者要克服平时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熬夜、酗酒、抽烟等,要坚持户外活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取山楂菊花等做成药茶经常饮用,以达到降低胆固醇的目的。
  三,胆固醇摄入过多,不仅会加重患者肝脏的负担,而且还可以造成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上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胆囊息肉,所以患者应降低胆固醇的摄入量。
  四,胆囊息肉还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

胆囊息肉如何治疗

现在胆囊息肉是比较高发的,而且呈现年轻化。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就开始出现胆囊息肉,这跟人们日常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发生胆囊息肉,建议病人一定要定期的检查。如果是息肉很小,也没有任何症状,可以先不管它;只要定期的做超声检查,就可以动态来观察息肉的变化。如果是合并一些消化道症状,餐后出现腹胀、隐痛,都可以先用一些相关的药物来进行治疗,但最主要的是要观察息肉的变化;如果息肉逐渐增大,长到一公分左右,就建议病人要积极的进行手术治疗。如果病人息肉很小,大概五六毫米或者更小,也可以考虑尝试用一些熊去氧胆酸之类的药物;如果效果不明显,就没必要长期服用这个药物了。所以,一般如果有胆囊息肉:第一,饮食;第二,随访;第三,需要手术,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需要手术吗

医生对绝大部分胆囊息肉患者会建议观察,对于少数情况,还是会考虑进行治疗。第一,对于息肉位置特殊的患者,会更积极一些,要选择手术治疗。第二,对于息肉生长迅速,较大的患者,考虑继发癌变的可能性较高,会考虑要早期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应该如何检查

胆囊息肉需要做的检查第一个术前的诊断,诊断胆囊息肉术前需要做彩超,需要做根据彩超的情况而定。彩超主要了解的问题是息肉的大小、形态、活动度以及位置,如果根据它的大小、形态有恶变倾向的话,建议做一个增强的ct或者核磁来借鉴的判断这个息肉的良恶性的程度,这是术前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两个检查。像血常规、凝血,以及肝肾功能的检查,在术前里面所必备的就是抽血检查,还有像心电图、胸片也是必须的,这是在麻醉前评估必须要看到的内容,是胆囊息肉术前需要检查的内容。

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后注意什么

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后注意什么: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人,手术前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因为现在胆囊切除术是一个非常常规,非常普遍的一个手术。在很多的三甲医院,已经是列入移植手术的范畴。这些病人并不需要住院。实际上就是在门诊完成一些术前检查,手术当日到医院,做完手术。有的医院观察一晚上,有的医院可能上午做完手术,晚上就可以回家休息。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对于一些高龄的病人,可能还需要谨慎一些。对于青壮年的病人,实际上没有什么特别注意的事项。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摘除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胆囊息肉摘除

相关资讯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胆囊息肉摘除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PLG)。胆囊息肉样病变在临床上简化归为三大类,对不...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胆囊息肉摘除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PLG)。胆囊息肉样病变在临床上简化归为三大类,对不...

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及各种胆囊息肉外观

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具备深远的临床意义。自从B型超声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以来,胆囊息...

胆囊息肉要怎么调理

胆囊息肉要怎么调理:   胆道息肉的形成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胆固醇性的息肉往往是...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胆囊息肉摘除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PLG)。胆囊息肉样病变在临床上简化归为三大类,对不...

胆囊息肉症状及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症状及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胆囊息肉是指贴附在胆囊...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胆囊息肉摘除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PLG)。胆囊息肉样病变在临床上简化归为三大类,对不...

多发胆囊息肉可以自愈吗

多发胆囊息肉可以自愈吗:   胆囊息肉是现在常见的一种胆囊良性疾病,大多数的胆囊息肉...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胆囊息肉摘除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PLG)。胆囊息肉样病变在临床上简化归为三大类,对不...

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及各种胆囊息肉外观

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具备深远的临床意义。自从B型超声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以来,胆囊息...

胆囊息肉如何引起的

胆囊息肉如何引起的:   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我们可以将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腺瘤...

胆囊息肉吃什么药比较好

胆囊息肉吃什么药比较好:   那么目前对于胆囊息肉来讲,没有特效的药物,由于胆囊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