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图片-故事
【防己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止痛,利水消肿。
【防己的药名】
防己
【防己的别名】
汉防己、木防己、小防己、粉防己、广防己、粉寸已、金线钓葫芦根、独脚蟾蜍根、白木香、倒地拱、土防己、石蟾蜍、蟾蜍薯、猪大肠、防杞、汉中防己、解离、载君行、石解、山乌龟、金丝吊鳖、防己马兜铃、青藤香、小青藤根、白山番薯、青檀香、青风藤根、小葛藤根、异叶马兜铃根、白木香、苦防己。
【防己的药性】
苦、辛,寒。归膀胱、肺经。
防己
【防己的用法用量】
煎服,5~10g。
【防己的使用注意】
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胃纳不佳及阴虚体弱者慎服。
【防己的鉴别用药】
汉防己与木防己均有祛风湿、利水之功。但汉防己偏于利水消肿,木防己偏于祛风湿止痛,若症偏于下部,湿重于风者,多用汉防己,症偏于上部,风重于湿者,多用木防己。
防己
【防己的应用】
1.风湿痹证 本品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祛风除湿止痛,又能清热。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常与滑石、薏苡仁、蚕沙、栀子等配伍,如宣痹汤(《温病条辨》),若与麻黄、肉桂、茯苓等同用,亦可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者,如防己饮(《圣济总录》)
2.水肿,脚气肿痛,小便不利 本品苦寒降利,能清热利水,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湿热,尤宜于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者。常与黄芪、白术、甘草等配伍,用于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如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若与茯苓、黄芪、桂枝等同用,可治一身悉肿,小便短少者,如防己茯苓汤(《金匮要略》),与椒目、葶苈子、大黄合用,又治湿热腹胀水肿,即已椒苈黄丸(《金匮要略》)。治脚气足胫肿痛、重着、麻木,可与吴茱萸、槟榔、木瓜等同用,《本草切要》治脚气肿痛,则配木瓜、牛膝、桂枝、煎服。
3.湿疹疮毒 本品苦以燥湿,寒以清热,治湿疹疮毒,可与苦参、金银花等配伍。
此外,本品有降血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
防己
防己的故事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分别于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和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以及私藏的《诗经》、《尚书》并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史称“焚书坑儒”事件。
大批方士和儒生迫于秦始皇的淫威,纷纷举家南迁,逃到岭南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隐居。
在这批隐居的人当中有一个叫方吉的人,此人嗜好读书,爱书如命,所涉范围极广,尤爱医药典籍。我国岭南地区,药物资源极其丰富,方吉常常独自一人上山采药发现了众多在中原地区都没有见过的中草药材,并为周围的百姓解除病痛。
那年春夏之交,岭南地区阴雨连绵数月,加之气候炎热,不少百姓都患上了全身浮肿,小便少,四肢疼痛等症状,百姓皆恐慌,认为是老天在惩罚他们,农田都荒废了。看到这些,方吉想到他前不久用山上采的一种树藤治好过这种病症,于是,便决定为百姓解除痛苦。
随着治好的病人越来越多,人们纷纷奔走相告,于是患有这个病的人都知道要来找方吉看。前来求诊的病人越来越多,方吉每天所采的草药不够用,他便教会那些前来求诊的病人如何识别、采摘和煎煮这种草药。由于这种草药是方吉教他们的,于是他们便把这种可以用来治疗全身浮肿,小便少,四肢疼痛等症状的草药叫做方吉。随着一代代的口口相传,方吉也逐渐被读作防己,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中药材防己。
相关对药
相关方剂
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攻逐水饮,利水通便。
相关偏方
小儿急性肾炎。
对风湿性心脏病有辅助疗效。
单纯性肥胖并高脂血症。
功能性水肿。症见下肢浮肿,晨轻暮重,乏力肢麻,便溏等。
伏暑吐泻,阴阳不分。
相关资讯
防己的功效与作用 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
【防己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止痛,利水消肿。 【防己的药名】 ...
拼音Fěn Fánɡ Jǐ 英文名Radix...
《全国中草药汇编》:汉中防己 拼音Hàn Zhōnɡ...
防己多少钱一斤 一斤的价格为160元。 防己多少钱一克 一克的...
所属品类:风湿骨科 > 风湿病 Jin Ai Kang Han Fang Ji...
解热镇痛>汉防己甲素片...
肿瘤用药>汉防己甲素片(金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