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风内动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肝风内动证,中医病证名。泛指因风阳、火热、阴血亏虚等所致,以肢体抽搐、眩晕、震颤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根据病变脏腑不同,其证候类型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于眩晕、头痛、中风、偏瘫、厥病、温病等疾病中。西医学的乙脑、流脑、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等病中可见本证。
病因
本证候病因复杂,常因年髙肾亏或房室劳倦,七情内伤,饮食失调等所致,也可因温病邪入下焦,阴血耗竭而发病。
临床表现
眩晕,头痛,震颤抽搐耳鸣,口眼?斜,甚则昏仆失语,不知人事,或为手足麻木、偏瘫,或为瘓痳,舌多红绛、干燥,脉多弦数或兼滑、兼长,阴血虚极生风者,脉多细数无力或细弦、虚弱。
常用中药
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针灸疗法
1、针刺
闭证宜取十二井、百会、水沟、合谷、太冲、涌泉或神门、内关等穴;脱证宜取神阙、气海、关元,加刺人中、内关、台谷、手三里;若口眼?斜者取地仓、翳风、下关、太阳、阳白、四白、颊车、合谷、太溪、太冲等穴;若半身不遂者取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环跳、风市、昆仑、肩贞、外关、中渎、承扶、委中等穴;语言蹇涩取哑门、廉泉,配通里、丰隆、尺泽、支沟、涌泉、照海等穴。
2、艾灸
细盐炒干填满脐中,上盖生姜1片,灸之。此法适用于中风急症。
3、推拿
用一指推、按、?、搓、擦等手法施治于风池、肩井、天宗、手三里、环跳、委中、阳陵泉泉等穴,每日1—2次。若为偏瘫者可在患侧施治。
常见证型
1、肝阳化风证
临床表现:眩晕欲仆,步履不稳,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耳鸣,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面赤,舌红,或有苔腻,脉弦细有力。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
治法:育阴潜阳,平肝熄风。
常用方剂:镇肝熄风汤。
常用中药: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门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2、热极生风证
临床表现:高热口渴,烦躁谵语或神昏,颈项强直,两目上视,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治法:清热凉肝熄风。
常用方剂:羚羊钩藤饮。
常用中药:羚羊角桑叶、川贝、鲜生地、钩藤、菊花、白芍、生甘草、鲜竹茹、茯神。
3、阴虚动风证
临床表现:手足震颤、蠕动,或肢体抽搐,眩晕耳鸣,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熄风。
常用方剂:大定风珠。
常用中药:白芍、地黄、麦冬、龟板、牡蛎、鳖甲、阿胶、甘草、五味子、麻仁、鸡子黄。
4、血虚生风证
临床表现:眩晕,肢体震颤、麻木,手足拘急,肌肉动,皮肤瘙痒,爪甲不荣,面白无华,舌质淡白,脉细或弱。
治法:滋补肝血,荣润筋脉。
常见病
1、眩晕、头痛
多为肝阳化风,多属素体阴亏阳盛,又因烦劳、恼怒,气火上升而动风阳,或因情志久郁化火,肝阴过耗而火升风动;主症表现为头目眩晕,如坐舟车,或为头痛且晕,目酸畏光;兼证为躁急,面红,口中干苦,或肢麻肉瞤,行走不稳,或不寐,多梦;诸证常因烦劳或恼怒而加重;舌红,苔黄,脉象弦数,治宜育阴潜阳,治宜育阴潜阳,平肝熄风,常用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或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去鲜生地、川贝母、桑叶、竹茹,加生石决、生牡蛎、珍珠母、夜交藤、合欢花。
2、中风、大厥
是肝阳化风的重症,由上冒巅顶清窍的闭证、脱证及旁走四肢的瘫痪等不同情况。
3、偏瘫
常为内风类的轻症。患者神识尚清,只是经络隧道北风阳挟痰壅阻,初选口眼呙斜,舌强语塞,肢体重滞,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状,舌红,苔腻,脉弦滑数。治法潜阳熄风,顺气降气,同时开痰泄热,通经舒络,常用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地龙、僵蚕、全蝎。竹沥。川贝、赤芍、防风、威灵仙之属。还可见于内风类中后遗偏瘫的患者。此为经隧既未畅通,又因风阳渐熄而未全熄,或风阳熄后因故再度蠢动,往往在肢体运动障碍之外,在兼有风阳见证,如眩晕、头痛、筋惕肉瞤等,治法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以平肝潜阳熄风。
4、下焦温病
多为阴血虚极生风,是由氯经汗下、失血耗阴,下焦肝肾阴血枯竭,不能濡养孔窍和肢体所致,故肝脉失养,虚风内动,手足蠕动,甚则瘛瘲、口角颤抖。同时又肝肾真阴大伤见证,如消瘦、内热,手足心更热,颧红,口干,舌燥,盗汗,耳聋,舌边尖红绛,脉虚细数或细弦无力等。治法养血定风,壮水滋阴,代表方为三家复脉汤(《温病条辨》)、大小定风珠(温病条辨)等。
预防调护
1、本证为危急重症,故临证要及时诊断,观察病情,判断预后之顺逆。
2、稳定情绪,保持舒畅,避免为七情所伤。
3、勤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偏瘫或昏迷的病人是十分必要的。若受压皮肤发应及时按揉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4、康复期要鼓励和辅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其恢复。
转归预后
本证的实质乃是本虚标实,本虚是指阴液亏耗之极;标实是指阳盛浮动,有厥脱之势。因此,此证的发生提示病情危重,应及时采取平肝熄风、滋阴潜阳、豁痰开窍等措施,否则有生命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