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火炽盛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胃火炽盛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火热壅滞于胃,胃失和降,以胃脘灼痛,或消谷善饥等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又名胃热证、胃火证。常见于胃脘痛、消渴、牙龈肿痛、呕吐等疾病中。
病因
本证多因过食辛辣、酒醴、肥甘、燥烈刺激之品,化热生火;或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犯胃;或为邪热内侵,胃火亢盛而致。
临床表现
胃烷灼痛,拒按,渴喜冷饮,消谷善饥,或见口臭,或牙服肿痛溃烂,齿衄,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症情分析
火热之邪熏灼,壅塞胃气,阻滞不通,则胃脘灼痛而拒按;胃火炽盛,受纳腐熟功能亢进,则消谷善饥;胃火内盛,胃中浊气上冲,则口气秽臭;胃经经脉络于龈,胃火循经上炎,气血壅滞,则牙龈红肿疼痛,甚至化脓、溃烂;血得热而妄行,损伤龈络,则齿龈出血;热盛伤津,则口渴喜冷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为火热内盛之象。
常用中药
常见病
1、胃脘痛
可见胃脘灼热阵痛,痛势急迫,伴有口渴喜冷、便秘溲赤。缘由热邪伤胃,胃火偏盛,气机不畅,邪热煎灼津液,大肠失其濡润所致。治宜清热安胃,方用小陷胸汤(《伤寒论》)加减。
2、消渴(中消)
可见多食善饥、体重下降,伴有多饮、多尿、便干、周身乏力等症,多有长期以来恣食肥甘厚味、辛辣,脾胃受损,运化失职,酿成内热,热积中焦,胃火亢盛,故有消谷善饥、腐熟快等临床表现,火热又可耗伤津血,肌肉无以充养,则见日益消瘦,治宜清胃泻火,养阴生津,方用玉女煎(《景岳全书》)、消渴方(《丹溪心法》)化裁。
3、牙龈肿痛
临床可见牙龈肿痛,甚则糜烂、口臭,由胃火循阳明经上炎,熏灼腐蚀所致,治宜清热泻火,方用清胃散(《兰室秘藏》)。
4、呕吐
临床可见发病暴急,食入即吐,量多、味臭,兼见便干溲赤,由胃火亢盛,胃失和降,胃气随火上逆所致,治宜泻火降逆止吐,方用竹叶石膏汤(《伤寒论》)去人参家代赭石。
预防调护
1、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2、劳逸适度,避免情志过极。对血证患者要注意精神调摄,消除其紧张、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
3、注意休息,病重者应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的发展和变化,若出现头昏、心慌、汗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芤或细数等,应及时救治,以防产生厥脱之证。
4、宜进食清淡、易于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蛋等,忌食辛辣香燥、油腻之品,戒除烟酒。
转归预后
胃热过盛,火热灼津,续可出现津液不足之兼证,即虚实夹杂;病久不愈,胃热伤津,转变为胃阴虚证,变现为阴虚火旺。